<p class="ql-block">时间回到2018年12月22日。在以色列约旦河亲眼见证了教徒们洗礼后。我们穿过加利利湖来到了约旦河东岸,进入眼帘的是崎岖的山路,几乎草木不生的秃山,坐落在道路两边呆板低矮顶着蓄水桶的民房,把我们带到相对保守传统,看起来至少比以色列落后三十年的约旦。</p><p class="ql-block">约旦是《圣经》中提到基督徒朝圣的地方,在这个由约旦河勾勒出的国家到处都有宗教意义的遗址。</p><p class="ql-block">约旦拥世界一流古迹,其中包括罗马之外的罗马古迹最出色完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约旦是中东这片纷争不休地区相对安定的避风港。这将归功于约旦老国王侯赛因,儿时我不知中东在何方,就耳熟能详他的名字。一个长袖善舞,能让一个区区小国在复杂多变的中东地盘上国家和平,人民安康。他一次次登上国际舞台,也是少有的柔性政治人物。刚进入约旦时,到处都是侯赛因父子的照片,让我感到又熟悉又别扭。后来等我醒悟过来觉得应该拍照纪念时人已经离开约旦。</p><p class="ql-block">我有位在联合国工作的朋友,祖籍巴勒斯坦,她在耶路撒冷的家园被犹太人占领后,可以再回的“家”就是只能是约旦。(一次大战后,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西为巴勒斯坦,东为约旦)近几十年来被美国和以色列炸毁家园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难民背井离乡最先到达的安全港湾就是约旦。身处中东风暴中心,约旦一直以来都有接受流离失所邻国难民的传统,据资料显示,约旦人口1000万人,却收留了200多万中东难民,在2016年的世界银行报告中约旦每年用于难民问题的支出超过25亿美元,一个区区小国早已习惯了承载与其领土面积不成比例的国际人道义务,也由此获得殊荣。</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导游是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海妮,一路为我们介绍他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还有她对宗教之争和巴以冲突的看法。</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四天里,我们踏进了这个露天博物馆,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沙砾都在诉说自己的故事。历史上希腊人的统治,罗马军团的占领, 那巴泰人的贸易,不同宗教文化的交替,阿拉伯战士的奋战和贝都因游牧民族生存的足迹,跟着这些寻访约旦,拼凑起对这个国家的初步印象。</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杰拉什Jerash-“亚洲的庞贝古城”</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有这么用这个吸睛的题目?其实杰拉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在亚历山大时期公元333年就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公元64年罗马大将庞贝Pompey征服了该地区,这之后杰拉什就成了罗马行政区叙利亚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约旦遍布大量古迹,壮丽的罗马古城杰拉什Jersey 是约旦北部的重磅经典,也是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在杰拉什,当你走出朴素低矮的街道,踏进哈德良拱门Hadrian’s Arch 时,你会顿时恍然大悟 , 这里的从前绝不是平庸落后之地,是一座富有广阔和强权的社会。</p><p class="ql-block">106 年在图拉真皇帝的统治下,这座城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于129 年修建了位于城市最南端的凯旋门,以纪念哈德良皇帝来访的重要时刻。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如希腊,土耳其都有哈德良拱门,但这座是我见过最壮观完好的。</p> <p class="ql-block">一进哈德良拱门就见到一位当地小伙,为游客解答各种问题,不是工作人员也不像收费导游,大概就是因此地的壮观场景为自豪,自愿介绍当地文化历史的吧,据介绍约旦人是对自己的国家很有认同感和骄傲的。</p> <p class="ql-block">广场Forum 建于1世纪中叶,四周围绕着56根无凹槽的爱奥尼亚立柱,每块都是由几个石心的石头组成,在阴影的作用下石柱的数量翻了一倍。</p><p class="ql-block">风琴管般的立柱环绕着一个椭圆形的露天广场,这里从前是个集市,也是古代社交和政治集会的场所。现在的约旦人也有来这里野餐聚会的。</p> <p class="ql-block">穿越南北大道Cardo Maximum </p><p class="ql-block">杰拉什有柱廊的南北大道蔚为壮观,那种笔直是罗马道路独有的,也是杰拉什的亮点之一,全长800米,从广场通往北门,非常值得走完全程。大道建于1世纪,有检修孔通往地下排水系统,如今作为古城的主干道,原有铺石路的地板上仍有战车的车辙。</p><p class="ql-block">昔日耸立在大道两边的500根柱子刻意建的错落有致,为两边的建筑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路看到的,只为精美图案,精工细作的工艺而惊叹拍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沿着南北大道走过,两边是杰拉什遗址的其他一些罗马古迹。这里有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上宙斯神庙 Upper Temple of Zeus 和阿尔忒弥斯神庙 Temple of Artemis</p><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是狩猎和生育女神,是宙斯和勒托的女儿,这里她的神庙看似地位更重要,更大更雄伟。神庙建于150-170 年,两侧有12根柯林斯式柱头,11根依然屹立。当太阳照射的时候,神庙的沙柱会像金条一样闪闪发光,是一种魔幻的景象。</p><p class="ql-block">我拍到的这些立柱虽因时间角度不同颜色各异,但总觉得少了点含金量。</p> <p class="ql-block">宙斯神庙和上宙斯神庙 ,就像它们名字的相似度一样,我已经从照片中分不太清楚谁是谁了。从书中的描述看,上宙斯庙有厚厚的屹立不倒的墙,宙斯神庙在高高的山顶上,高耸于城市之上,这些照片就应该是了吧。</p> <p class="ql-block">除了只剩下柱头的神庙也有整个建筑保存完好的南北剧场,South Theatre and North Theatre这里也不细分了,我们只是看个热闹。保存完美可以容纳5000观众的是公元81-96 年的南剧场。其实仔细看这里还有用希腊数字标出的坐排号。北剧场相对小巧,建成时间稍晚,可能是作为政治会议场所。</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为剧场内蒙上一层柔光,约旦的苏格兰风笛手大大咧咧地吹着响彻四面八方的曲调,掺杂着鼓声向游客展示剧场中完美的音效。</p> <p class="ql-block">除了剧场,这里保留比较完整的就是水神庙 Nympheaum。这个是雅典水神庙,是个装饰性喷泉,献给水中的女仙。</p> <p class="ql-block">赛马场 Hippodrome </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建于1-3 世纪的赛马场,周围可以围坐1.5万名观众的座位。从出土的陶器作坊表明,在7世纪早期波斯人入侵后这里也做个过马球场,近年来举办过战车赛,重演罗马军事演习的现场。</p> <p class="ql-block">这片遗址是为帝王所建,神庙,剧场和礼仪之门等等,每栋建筑的高大雄伟都是不可想象,经过年代的变迁,地震的破坏,残留的底座相对完好,我们只能用这样的视角猜测一下建筑物的体量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见到稀稀拉拉的当地人</p> <p class="ql-block">看到上面的照片,一定被满屏满眼的石柱搅扰的审美疲劳吧,其实这就是欧洲主流建筑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是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的建筑文明的典范,柱式是这类建筑的强大生命力,一种结构方式的艺术形式。杰拉什是晚于希腊时期的罗马建筑群,而罗马的柱式来源于希腊,希腊的三种柱式分别多立克柱式 Doric , 爱奥尼克柱式 Ionic , 科斯特柱式 Corinthian. 罗马时期继续沿用。下面这些照片是一些拍照之后不知所以,但仍以各种石柱为主,看一看是否能从中重温这三种柱式,约旦的旅行参考书上说都包括,但我不一定全拍到了。</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柱林中的身影就是带领我们探索古迹的摄影指导迟玉洁老师。</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约旦首都安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曼Amman历史悠久,但如今的城市是在20世纪中叶建成的,在这里比较难见到期待中的典型的拜占庭遗迹,在这座城市里,到处都是相似的,经过风吹日晒的混凝土建筑,大部分低矮成奶油色,感觉暗淡破旧。 城市的居民住宅坐落在山丘上下,房屋结构单一,也看不出错落有序,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当你在阿曼中心的城堡山上看到晨光洒在成片的建筑群上时,暗淡中增添了色彩,单一中有了层次。</p> <p class="ql-block">对掌握光线经验丰富的迟老师,在天亮前就带我们赶着拍下安曼城壮观的古罗马剧场 Roman Theatre。而后转去追逐这晨曦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这座经过修复罗马剧场是在一座小山的北坡上凿出来的,当年可容纳6000人。剧场的位置造型比较适合早晨拍照,而我们当日天色漆黑就已出门,拍出的是夜景,但黑暗里的各样灯光也丰富了周围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曼的古迹还是集中在城堡山上,这片区域坐落在安曼最高的Jebel Al Qala'a 山上,是阿巴亚门古城所在地,这里从青铜时代就有人居住,在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以及罗马拜占庭和倭马亚时代都多次被重建。这里最有名的景点有赫拉克勒斯神庙 temple of Herculeshe和倭马亚宫殿 Ummayad Palace.</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神庙遗迹 Temple of Hercules</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他在一生中完成了12项不可完成的任务,还解救了被俘的普罗米修斯,死后升入奥林匹克山,被宙斯封为大力神。现在的时代赫拉克勒斯已经是大力神和壮汉的同义词,这只残留的雕刻的大手就是赫拉克勒斯之手。</p> <p class="ql-block">这只大手栩栩如生,足以看出神庙在辉煌岁月的装饰是何等的细致讲究。</p> <p class="ql-block">城堡山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分布在倭马亚宫殿周围,这座宫殿是倭马亚阿拉伯人的作品,时间可追逆到720年前后。倭马亚王朝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婿哈里发的继任者穆阿维叶建立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建立与权利的纷争也与伊斯兰教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有关。</p> <p class="ql-block">书籍上也有些对倭马亚神殿内部的描写,但我是记不清里面是什么样子了,只有影友振君为我在里面拍摄的照片我一直珍藏,阳光摄入宫殿的感觉就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影友振君在城堡山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佩特拉 Petr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佩特拉是一座雄伟的古城,匿身于多风的约旦南部,是最珍贵的世界遗产之一,经战乱与变动,风采依稀。</p><p class="ql-block">佩特拉的大部分遗址都是纳巴泰人修建的,纳巴泰人是来自于阿拉伯半岛西部的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到达该地,他们是一批井然有序的商人,在接下来的500 年里用自己的财富缔造了佩特拉城。公元363年一场地震毁灭了这个城市,551 年发生了第二次大地震,让佩特拉彻底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之后只有当地的贝都因人还记得这座“失落之城”但他们对佩特拉是守口如瓶。这期间佩特拉也曾落入罗马人手中,罗马的建筑风格也赋予这座古城新的生命。</p><p class="ql-block">1912 年瑞士探险家 Jean Louis Burekhardt 伪装成阿拉伯人进入了这座废弃的古城,结束了佩特拉与世隔绝的状态。</p><p class="ql-block">佩特拉古城就是纳巴泰人修筑的无数墓穴,它们都被镶嵌在当地砂岩的峭壁之中。</p> <p class="ql-block">通往佩特拉的蛇道Siq, 是通往隐蔽之城的蜿蜒曲折通道,两边树立狭窄的峭壁,当年纳巴泰人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让这条通道变成了神秘之路。</p> <p class="ql-block">沿着蛇道蜿蜒前行,前面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佩特拉的最著名的景点跃然眼前,这里人称为宝库 Treasure Al Khazneh, 希腊风格的建筑立面精美绝伦,这是为纳巴泰国王哩达三世建造的陵寝。</p> <p class="ql-block">一进到这里,当地的贝都因人就会把你围住,导游提醒我们不要和他们有过深的交流,因为在旅游旺季竞争激烈时他们有的会骚扰游客。有要做生意的就礼貌回绝,但这些年轻的小哥一点也不拒绝我给他们拍照,有满意的照片还会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留存。</p> <p class="ql-block">走过宝库,蛇道逐渐豁朗,这时的蛇道就是外蛇道,很快就到了门面街 Street of Facdes, 这里碧岩上布满洞窟,是纳巴泰人修建的陵墓和房屋,这种“街式山墙”应该是亚述建筑吧。</p> <p class="ql-block">爬上两边的洞窟里拍照,可以找到多种“框式结构”,这种角度让外面的景色显得更加丰富有趣,照片拍的挺爽,回头想想我们进去的地方,十有八九是墓穴而不是一般的民宅,宽敞干燥,通风凉爽…</p> <p class="ql-block">蛇道上有人在摆摊做生意,千里迢迢谁会买这种沉甸甸不实用的东西?也难怪,这座城市的建设者纳巴泰人就是因为做生意来到并建设了这里,也许就是一种传统的沿袭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大山丘朝西的峭壁上有一处佩特拉最叹为观止的墓地,统称皇帝陵墓 Royal Tombs.</p> <p class="ql-block">去皇帝陵墓有一条从谷底向上的徒步路线,一路见到有人在暖阳下慵懒的休息,远看以为他们在诵经,结果发现有人在玩手机。</p> <p class="ql-block">说起看手机,遇到一个独行的年轻女子,大步流星,边走边看</p> <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抽烟喝茶,纯粹休息的。</p> <p class="ql-block">既然是坟墓就不必进入了,与持枪核荷弹的守墓人留影做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城的中心是柱廊街 Colonnded Street, 这条街道建于大约106 年,遵循标准的罗马模式。</p> <p class="ql-block">柱廊街的尽头是神庙围地大门 Temenos Gateway, 大门建于2世纪,将城市的商业区与神庙的圣地区分开来。</p> <p class="ql-block">柱廊街边的大神庙 Great Temple, 这座建于公元1世纪的纳巴泰人的神庙,建成不久就遇上了地震,但一直使用到拜占庭时期。本想放几张残垣断壁的大神庙照片,想想也就免了吧,鉴于类似照片的审美疲劳,就只上个全貌,也可以俯瞰河谷地的远景。</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一些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岩壁上的纹理图案,其实这里有很多,也很难说出名堂。进佩特拉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那也不一定能走完所有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走上一天的佩特拉,对于多数人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当地人的出行的方式,我们外来游客也可以借鉴。以旅游为业的当地人,早就备好了各种坐骑,马驴骡子骆驼认你选择,当然也有神气拉风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佩特拉里面的很多景点我们都没有走到,像是高地祭坛,瓮墓, 丝绸墓…听听这些名字不去也罢。现在也回想起了那天为什么没有走完全景?当天是2018年12月24日,圣诞前一天。宝库在平安夜 Christmas Eve 有一个点满蜡烛祈祷的庆典活动,我们的计划已经安排。下午时分我们必须提前离开佩特拉,回酒店休息后再返回。当时我还特别激动,脑子里一边盘算如何拍这难忘的夜景,一边感慨约旦这个穆斯林国家的宽容大度开放。美美地想着就进了梦乡,还没到酒店,导游的声音惊醒了我,导游宣布最近治安状况不好,当地政府为保证游客安全,取消平安夜活动。噢,好遗憾,但我也非常理解,这个平安夜是实实在在地安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那天晚上可以回到佩特拉,场景大概就是这样吧?(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瓦迪拉姆 Wadi Rum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瓦迪拉姆的意思就是沙漠的代名词,沙漠环境残酷而难以琢磨,斜阳让岩石和沙砾融为一体。但这个瓦迪拉姆是非常便捷和安全的沙漠景观。</p><p class="ql-block">瓦迪拉姆史前就有人居住,整个地区有许多岩画和古代墓葬。我们在路上经过的地方就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石刻图案,不是在岩洞里,而是在光天化日的路边岩石上。文字图案并貌,仔细琢磨起来图案还非常有趣。这些石刻是出自早期的阿拉伯部落之手。</p> <p class="ql-block">不过让这个地区扬名世界的,还要归功于英国人托马斯.劳伦斯 TE Lawrence 的宣传,他在1917年领导的阿拉伯起义时就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阿拉伯的劳伦斯》是由T·E·劳伦斯的自传《智慧的七柱》改编的电影,彼得·奥图主演。电影讲述了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助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统治,建立阿拉伯国家的历史事件。电影以壮观的沙漠风光,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优美的音乐著称,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电影在1962年于英国上映,1963年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p><p class="ql-block">我看过这部电影,劳伦斯在这段历史上起到的作用,和电影里所描述的不同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在这里是不能简单表述清楚的。复杂多样的沙漠风光虽是实景拍摄,劳伦斯骑着骆驼穿越瓦迪拉姆,阿拉伯大军“到亚喀巴去”震天呼声都只能靠想象。激发想象力也许是光顾这里的目的之一。</p><p class="ql-block">路上休息在一个阿拉伯驿站,这里有帐篷,挂毯和热腾腾的红茶,有歇息闲聊的本地人,也有像我们这样千里迢迢赶来的客人,有了与老沙漠看守者一起喝茶的经历才会切实感受到这里历史地域与文化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如果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浏览到最多的地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驾驶或租用四轮驱动车,这些在游客中心就可轻松办理。</p> <p class="ql-block">车的颠簸是难以想象的,车子坐累了还可以爬上沙丘登高远望,沙子很厚很软,根本不能穿鞋,除非你穿了高腰登山靴。起初我是望山兴叹,心想这寒冬腊月怎能赤脚爬山,后来试了一下,不仅不凉还有一种特别的温暖,这也许就是此地常年干燥,阳光普照的结果吧?</p><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紫外线照射强烈,帽子必须有,最好还要一条围巾遮阳又防沙。因为顶着这条围巾拍照,还遭到了家人的嘲笑,因为那时网络上充斥的都是大妈丝巾照。</p> <p class="ql-block">沙漠的腹地地形地貌开始有些许变化,出现许多风蚀结构,当地的风将砂岩较软的部分削去,只留下较硬的岩石,这里出现许多天然形成的石桥,将块块巨石连在一起。据介绍这里最有名的就是斗篷石桥,小石桥和乌姆佛斯岩石桥,我也拍了几座石桥,希望把它们都找到了,至于到底是哪个,自己对号入座好了。</p> <p class="ql-block">在瓦迪拉姆如果不去太远的话,骑骆驼游览是最环保的,而且还能像过去几个世纪里的贝都因人那样感受欣赏沙漠的寂静壮美。我们去的那天没有见到一个骑骆驼的游客,也许是圣诞节,游客们都以其他的方式消磨时光去了。有一只驼队一直在我们附近转悠,我们的指导迟老师与导游和他们商量后,他们当天就有了新的工作任务,我们稳稳地坐在山坡上尽情享受,拍摄夕阳,沙丘和骆驼。</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当天下榻的帐篷酒店,上面草棚的缝隙清晰可见,夜晚大门木板缝隙透过的光也同是如此,屋内取暖是个壁挂式空调,根本就没有热气,十足开启后全是冷风,还好房间内有三个床铺,其中两套床上用品归我一人享用。穿上羽绒服,包上两层毛毯,就可以安然入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旅行书上说,能在瓦迪拉姆行程中在沙漠露营地睡上一夜的是幸运儿,我的幸运不仅是让灵魂返璞归真(书中所言),还有一个真实的原因是晚上学拍到星空,而且老师在星空下为我拍了张圣诞节星空纪念照,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夜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当日大家劳累一天,荒郊野外也怕耽误晚餐,愿意当晚外出拍照的没有几个人,我让室友帮我从餐厅拿一张大饼回房间,自己坚定地跟着老师走出营地,来到旷野。为了学拍星空,我出行前进了一个16-35 广角镜头,现场跟老师学习了相机基本设置和B门的使用,无奈营区当晚很忙,不断有一辆辆的越野车开出开进,车灯一通乱扫乱晃,就好像营区里有盛大的节日盛典似的。老师也很无奈,告诉我如果有光污染就没办法拍出效果。看着我这渴望学习的样子,老师让我拿着手电照向天空,奖励给我拍了一张照片。从此有了我这张2018年圣诞星空照。其实那晚我已经看到了银河,但当时星空知识匮乏,直到2022年我跟着朋友去波士顿专门学拍星空才知道银河就是长得这样。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当天就是那么暂短的时间,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已经大致地拍下了银河和星轨,JPG格式不用经过电脑合成可直出照片的。幸亏片子仍然保存,见证了我这五年间拍星空的另一种奇特经历。</p> <p class="ql-block">不畏耻笑,勇敢地放出星轨处女照</p> <p class="ql-block">来日清晨,就要告别瓦迪拉姆,继而告别约旦沿红海返回以色列了。我在营区内拍下帐篷上披撒的晨曦,在餐厅里拍了投射进屋的光柱,还有这茶炉里暖暖的星火。</p><p class="ql-block">时隔五年,一边翻看照片,书籍和笔记,一边折磨摧残着我这逐渐衰退的记忆。四天的旅行用了至少八个整天完成了约旦追忆。有对昔日的留恋,对老师的崇敬,还有对未来的向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中对历史遗迹景点的介绍来源于孤独星球出版的《约旦》</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