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的设计理念,建造的广州文化馆新馆,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成为广州岭南建筑与文化的新地标。新馆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 中秋节莅临,馆内举办中秋游园活动。远处高耸的就是传统文化中心的中心阁。它与曲艺园的“清音台”遥遥相对,呈现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对称之美“。<br> 与传统文化中心相对应的建筑”清音台“。 <div><br>这是传统文化中心主楼中心阁,高约39米共五层,以汉唐风格打造,与曲艺园主楼形成南北走向的空间轴线,并与城市新中轴线的广州塔遥相呼应。<br></div> 典雅大气,又极具汉唐风格的传统文化中心。园中有园,园外有园,里外不断空间转换,移步换景。 园中拱门,是园林中常见的造景元素之一,她不仅能有效地将空间区分开来,而且能在移步换景中起到很好的装饰点缀效果。 拱门之后,别有洞天。视觉空间通过拱门得到延伸,不仅有高低错落的层次之美,而且让人对“一探究竟”充满期待。 而洞窗则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另一种造景方式。洞窗的韵味<br>在“洞”而不在窗,一望即景,别有洞天。广州市文化馆之内随处可见的洞窗,真可谓“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常伴读书人”。 廊柱悠悠,光影斑驳。<br><br> <br><br>新馆中有“十六亭”,其中,位于公共文化中心的这个亭子,四周是文化培训及办公区,她成为这个区域的视觉焦点,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br>飞檐翘角,“有亭翼然”。虽无山间晦明之变化,周边却也当得起“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于此小憩,足以“陶然共忘机” 公共文化中心的主题园林 曲艺园里的“清音台” 漫步在曲艺园,只见亭台楼阁,廊庑回环,使人流连忘返,文化艺术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从曲艺园俯瞰,远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翰墨园亭台 独特的造型,犹如书法的笔锋,浑然苍劲。 在依山傍水的翰墨园,通过爬山廊道层层递进,总有这么一处怡红快绿之所,翰墨飘香之地。 游廊作为传统唐宋建筑的特色元素,向来都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且灵感迸发之处,而翰墨园在游廊设计上更有韵律与层次,令人流连忘返。 <br>窗棂之美,在乎其能取日光月影,舍朝晖斜阳。 人在画中走 “风经绿树鸦栖稳,月入空廊柱影斜。”何不小驻片刻? 推窗而望,或是“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亭子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斜阳陌陌,树影婆娑 翰墨园里的主题园林 广府园入口的满洲窗 借用了陶渊明‘豁然开朗’的概念,在园区打造这片山石林,把汉唐风和岭南风在视觉上隔绝开来,让游人穿过山石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新馆的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4.2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因游览的时间有限,广绣园等处未能前往,留待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