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华石山之旅

寒江雪

<p class="ql-block"> 灵秀华石山之旅</p><p class="ql-block"> 文/张志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近小暑,家乡湟源已敞开仲夏灿烂的胸怀,迎接前来观光旅游的客人,并以绚烂多姿的风采展现着高原七月的无穷魅力!7月1日由青海踏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湟源作协举办了一次“灵秀华石山采风笔会”活动。</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丹噶尔古城因为昨晚的一场雨犹存一丝凉意。太阳从天空零散的乌云缝隙中投下一缕温柔的光芒,唤醒了河湟谷地的点点滴滴和丝丝缕缕。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们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相继集合在公园路。我们一行十三人乘车向“白水乡” “经房湾” “桦林槽” 出发。久闻“华石山”风景优美、山水奇特,而我却是第一次要亲临胜地。于是满脑子都浮现出华石山秀丽、壮观的醉人风景。通往华石山的路口位于“小高陵”村对面东南方向,车子从109国道转弯驶向“白水村”。</p><p class="ql-block"> 白水村因“白水河”而得名,白水河之所以叫白水河,其实与白水河源头的峡谷有关。这里的岩石主要以碳酸盐岩、灰岩为主,而且比其他地方的同类岩石都显得更白,仿佛出自这深谷之水也被染上了白色,所以就有了白水河之称谓。通往桦林槽路两旁的白杨树郁郁葱葱,一张张可爱的绿叶在晨风中显得那么的憨态可掬,仿佛为我们的而来表示热情的欢迎,也许这也是大自然最高礼仪的一种迎接方式吧!宽阔平整的庄稼地里,一行行整齐的青苗长势喜人,青翠的身影抖落下昨夜的露珠,深情地滋润着这片载满故事、蕴藏神秘的净土。车子在曲径通幽的村主干路上缓缓行驶,两排整洁漂亮的农家小院出现在路旁,不难看出这里已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庄园门口已有农家人做起了小生意,有卖牛奶的,有卖酸奶的,还有卖焜锅馍馍的,他们基本上是村里的留守老人,脸上都洋溢着朴实而憨厚的笑脸,精心的经营着他们的小生意。路旁袅袅柴火堆下面都是大小不一的铝锅,里面便是等待出锅的焜锅馍馍。如今这种悠闲、祥和的烟火气也只能在偏远农村看得到。焦黄色的焜锅馍馍,里面卷裹着清香的香豆粉和鲜艳的姜黄粉,假如再来一碗茯茶叶熬制的奶茶,那简直就是舌尖上的顶级美食。</p><p class="ql-block"> 车子途径静房湾,比我们早来浪河滩的人们已经开始了生火造饭。一座座为浪河滩而搭建的蒙古包和帐篷,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和远处山间缭绕的云雾格勒出一幅山野丹青,让人倍感身心的放松。络绎不绝的人们不约而同的来到美丽得静房湾,来体验大自然亲切、和谐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静放湾”又名“经房湾”,关于这两个地名也有两个传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来历却截然不同。关于“静房湾”的传说是:相传盘古王在开天辟地时,为了让下凡的神仙有个容身之所,便一脚踢出了一个洞穴。后来,西王母刚来到人间,就住在了此山洞中,经过多年之后,她又到莲花山的洞中久居。几十年前,一位道士来到这里,看到神仙洞背靠大佛,对面是一座高耸巍峨且形似凤凰展翅状的大山,因此就在神仙洞修行,修行数年后,便建起了庙宇,也就是现在的三清殿。从此香烟缭绕,来往信众逐日增多,以至于发展成现在规模较大的休闲野炊区。所以,“静房湾”因常年幽静加之有道士修行而得名。而“经房湾”的传说则是:传说当年年羹尧与罗布藏丹津在湟源大战几个月,当时“东科寺”(东科寺,又称洞阔寺,藏名原称“东科尔具善法轮洲”。由西康东科尔四世多居嘉措始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原址在今湟源县城东百米处的旧寺台)全力支持罗布藏丹津。后来,罗布藏丹津终因寡不敌众率领手下逃亡 。恼羞成怒的年羹尧一把火烧了修建在湟源东关名扬西藏及印度等国家的“东科寺”。为了躲避所有经书被大火烧毁,东科寺寺众连夜用马驮着经书 ,沿着白水河来到了“经房湾”,查看此地地形非常适合修建寺院 ,于是将所有经卷分别藏于几个山洞,打算战乱结束后在此地重建“东科寺”。后来因为路途太偏远,道路崎岖等著多原因而拔山涉水转辗到日月乡的“寺滩”重新修建了“东科寺”。而此地曾因放过经书而留名“经房湾”。光阴如梭,所闻传说已过千百年之久!每一处名胜古迹都经历过岁月的创伤。人生也如此,不经过苦苦磨练,又何来熠熠生辉?尤其对于我这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来说更要努力拼搏!尽力让自己活的充实和出彩一点。</p><p class="ql-block"> 一路的乡土风情,一路的感慨万千,我们终于到达了今天的营地——“十里春风不如你”露营野炊基地。同时还有我们作协的客人:青海踏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阿才”老师和秘书长“果儿”老师,以及我省著名书法家、表演艺术家“西部鬼才”“黑鬼”老师。我们一行十五人在县作协冷全祥和张秉全老师的安排下统一向华石山徒步出发。</p><p class="ql-block"> 雨后的山村小路格外的干净,路边碧绿的草地上零星的绽放着可爱的野花,有绯红色的水晶晶花;金黄色的蕨麻花;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花儿点缀着这片宁静、祥和的黑土地。看着沿途的动人风景我思绪万千,不知不觉中已走近华石山。</p><p class="ql-block"> 据我之前翻阅的一些材料基本得知,华石山绵延约12公里,海拔最高处有四千二百多米。据湟源县志对华石山的记载:“气势雄伟,景色秀美。连延至日月山,苍翠可爱。秋时,上有红叶。从县城远眺,一字横锁,连峰插天,清奇秀丽,有纤月笔架之形,共十二峰,皆耸峭挺立。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奇石怪峰,形态各异,虎视苍穹、母子相依、关隘天门、剑戟云天……置身此景,若入黄山。湟水河支流白水河发源于此,断崖上,水帘高悬,低凹处,深潭幽幽……《山海经》中称其为翠山”。更有诗云:</p><p class="ql-block">峰峦峥嵘插云天,</p><p class="ql-block">断崖飞瀑处处悬。</p><p class="ql-block">莫道高原无胜景,</p><p class="ql-block">五岳归来仍须观。</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不仅对华石山的山高、水悬做了一个重要的描写,而且提到华石山能够和五岳相媲美,可见华石山的壮观景象非同凡响。华石山有泰山的雄壮 新奇 险峻之气势。有恒山的绝塞天险、沟谷陡深、峰峦尖耸之险要。有嵩山的峰险、谷深 、洞奇 、潭清 、瀑悬之静谧。有华山的山势峻峭、壁立千仞、奇峰峻岭、灵泉古洞、趣石秀木之灵气!有衡山的峰之高、洞之奇、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之乐趣。我县诗人用满腔的热情对华石山也有诗的礼赞:</p><p class="ql-block"> 南屏积雪 </p><p class="ql-block">雪积大山六月寒</p><p class="ql-block">玉屏列座画中看</p><p class="ql-block">长横气瑞连青海</p><p class="ql-block">峻岭插霄作壮观</p><p class="ql-block">此诗是我宗祖张兆珪之作,南屏即翠山,又称华石山,六月的华石山巅依然有积雪,山顶气候寒冷,五六月时山下有雨,山顶却雪花飘扬。雨过天明,远望如玉屏,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天气犹显阴沉,我们的采风活动选择中沟——华石山之门。远远望去华石山峰峦叠嶂、烟雾缭绕,仿佛能感觉到归隐的仙灵在缥缈中游走。走近华石山之门,一道天然石渠映入眼帘,高约两丈有余的天然石渠仿佛是人工掘凿而成,齐整光滑的石渠里欢快的流淌着一条清澈无比的溪流。一处断流处瀑布飞泻,渐起的水珠儿如烟、如雾、也如尘,滋润着紧贴在石渠高处的青苔。落入底潭的瀑布激起无数晶莹的气泡,并发出“噗噗咕咕”的声音,随着石渠急湍而下。“幽情缱绻云何痴,幻虚由来转荒唐” 我为这一幕而深感震撼!不曾想我们湟源竟有如此灵气的山和水。山是守护家乡的神,用披满植被和灌木的身躯遮狂风、挡恶雨。饱经沧桑的山岭稳稳的扎根于这片农牧民共生存的黑土地上,与日月同昼夜、和四季共风雨。而水是生命的源泉,这生机勃勃的清流源源不断的流向白水河,给河湟谷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短暂的逗留,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记忆,也许就是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徒步逆流而上,又一处瀑布仿如一段玉珠银帘,晶莹剔透,纵泻数丈,假如天公作美,在艳阳下冲个凉也是一件安逸之事,只可惜这水容不得有丝毫污染,否则就玷污了这片人间仙境。距离瀑布上游约八九米处竟出现了三个大同小异的碗状小石池,直径约一米左右,二尺来深。清幽幽的溪水在三个小石池里涌入、打旋,湍流底潭。整个溪流都显得那么的顺其自然,酣畅漓淋!徒步至此,便是羊肠小道。我打开手机指南针,显示这里的海拔是三千五百一十三米,已经属于高海拔区域了。盛开在茂密植被上的金露梅、银露梅、鸡锦花、香柴等灌木的花儿在轻风中摇曳,可爱的花儿用多情的色彩点缀着这幽幽山谷,给孤傲的华石山“披”上了一件雍容尔雅的衣衫。 溪流右侧是一道垂直的悬崖,高百丈有余,崖壁上有各种苔藓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争绿斗艳,在缕缕轻风中尽情的散发出特有的花香,并翩翩起舞。“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 驻足于崖底看不到崖顶,久望便有眩晕之感,一群沙燕时而掠崖而上;时而在岭间追逐,矫健的身影乐此不疲,并发出委婉的鸣唱和其它鸟雀相互呼应,在这幽静秀美的岭间组成了一首动听的交响乐,且久久萦绕于耳畔,这沁人心肺的乐曲陶醉了风,陶醉了云,也陶醉了整个山谷。</p><p class="ql-block"> 仰望群麓,沟壑纵横,奇石嶙峋,嵯峨指天,气势磅礴,奇峰突兀,邢态迥异。如仙灵、同狮虎、像驼峰、似龟兔,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壮景岂止一个“奇”字了得!目睹此景,一种诗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翠山横锁十二峰,迥异外形各不同。</p><p class="ql-block">卧虎飞仙乘雾霭,醒狮奔兔跃长空。</p><p class="ql-block">可惜胜景于城外,应做丹青在画中。</p><p class="ql-block">倘若山风能载客,定邀道子绘图腾。</p><p class="ql-block"> 这仙境之地,我不虚此行。眼前的风景激起心中欣喜得涟漪,久久起伏在仲夏的午后时分。此时乌云已退去,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在依依不舍中和这叹为观止的迷人壮景依依作别。顺着潺潺流水,我们原路返回。来到华石山之门,再回首眺望那些崇山峻岭已成隐约。“门里乃仙境,门外是桃园” 水草丰茂的山脚下已是牛羊成群,啃食着干净的青草。远处泛着淡黄色的油菜花争相开放,纵横交错的阡陌里绿油油的庄稼如同一层层碧浪在风中涌动。 “阴山阳山的山对山,好不过挡羊娃的草山。尕妹妹出来门前头站,活像是才开的牡丹”。 也不知是谁家的牧羊人有了心上人,一首粗旷而悠扬的“花儿”从东风中隐隐传来。那饱含深情的气息,那流露真情的曲调,都在“花儿”里诉说着真诚的爱恋,或相思、或问候、或追求……一场徒步的收获满载而归,丰硕的精神食粮又一次填充了我内心世界里的不足。我将对华石山的所见所闻刻录在脑海,将珍贵的行程深深地烙印在我一个湟源人的心头!</p><p class="ql-block"> 灵秀华石山之旅,我看到了新型农业的蓬勃发展,看到了绿水青山间的人间烟火,看到了农村的新气象和新方向,也看到了生态宜居的真实写照,我看到了美丽乡村的规模和前景。他们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勤劳朴实的人格魅力;奋发进取的智慧吸引着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度假野炊。在大力宣传家乡湟源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收入。</p><p class="ql-block"> “莫道高原无胜景,五岳归来仍须观” 也许我去不了五岳,但是,我可以去看那饱含五岳之特色的——灵秀华石山!由衷的感谢“青海踏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我县作协的各位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无比满足、愉快、尽兴的交流及浪山之旅!期望明年再次相约,和老师们一同欣赏和续写集壮美和灵秀于一身的华石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