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同心,防诈同行——将乐县幼儿园总园艺术分园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教师的一封信

Davi

致家长教师的一封信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老师们: </p><p class="ql-block"> 您好! </p><p class="ql-block">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猖獗、案件高发,并存在向低龄化孩子及家长蔓延的趋势。为了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以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和同事、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石,切实杜绝受害,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生。 </p><p class="ql-block"> 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为:</p><p class="ql-block"> 1.冒充电商客服(如:京东金融客服)。凡是让你转款、认定身份信息、银行信息、验证码、添加你私人账户的,就是诈骗。</p><p class="ql-block"> 2.网络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p><p class="ql-block"> 3.网络贷款诈骗。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就是诈骗。 </p><p class="ql-block"> 4.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就是诈骗。 </p><p class="ql-block"> 5. 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 “培训费”诈骗。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的,就是诈骗。 </p><p class="ql-block"> 6.红包返利诈骗。凡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就是诈骗。</p><p class="ql-block"> 在此提醒广大教师和家长朋友: </p><p class="ql-block"> 1.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转账的原则,平时多关注电视、报纸、网络的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技巧。 </p><p class="ql-block">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返利都是骗局。 </p><p class="ql-block">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 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 </p><p class="ql-block"> 4.遇事不要着急,可以直接拨打110咨询或求助,未经核实前, 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p> 诈骗千千万  了解防隐患 <p class="ql-block">1.什么是电信诈骗?</p><p class="ql-block">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2.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哪些?</p> 骗局一 骗局二 <p class="ql-block">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3.防电诈小妙招</p> 3个“不要” <p class="ql-block">  1.不要登录陌生的不熟悉的场所提供的免密码验证的Wifi,以免个人手机信息泄露。</p><p class="ql-block"> 2.不要将网银、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设为相同的数字或出生日期,一旦身份信息泄露,密码极易被破解。</p><p class="ql-block"> 3.不要使用网吧、宾馆等场所的公用电脑登录个人网银、支付宝账户等界面,一旦该公用电脑被人植入木马病毒,极易发生盗刷银行卡案件。</p> 8个“凡是” 6个“一律” <p class="ql-block">  虽然网络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但特此提醒大家时刻谨记网络是把双刃剑,大家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远离不良信息,网络防骗拒绝网络欺凌,遇事冷静分析,提高分辨能力,共同构建和维护和谐社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在行动,请您加入我们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 </p>

诈骗

网络

电信

家长

凡是

转账

密码

不要

信息

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