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做一个平凡的人

妮派书房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听过“揠苗的长”的故事,也曾暗暗嘲笑那个拔苗的人,不知不觉间我们都以爱之名,活成了那个被人耻笑的拔苗人,你是,我也是。千百年来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发焦躁不安,担心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在任何职位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岗位上无立足之地,就连混口饭吃都成了问题,于是我们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班,在这无休止的马拉松赛场上,有多少辛酸,就包含着多少无奈,尤其是像我这种家庭和事业都得兼顾的女性,更是每天都走在治愈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在我暴躁不安,困惑难解的路上曾读过这样一本书《浮生六记》,故事的主人公沈复生性豁达快乐,爱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他似乎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总是有办法过得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的主人公却不像所有故事构造的主人公那般出色,他不是才子,也并非英雄,他甚至有那么点“没出息”。虽然从小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积极规划未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支撑门庭的自觉;没看出读书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向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感觉他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老婆卿卿我我,儿女情长。</p><p class="ql-block"> 就像每一个故事,都拥有一个美好的开头,一个落寞的结尾。我们的主人公沈复也难逃命运的魔掌,在38岁时,变故陡生,他和妻子被父亲逐出家门,随后又经历了一些挫折,在41岁那年妻子病逝,女儿寄住好友家做了童养媳,儿子因病夭折。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沧桑起伏,回忆往事,他写了《浮生六记》,关于他自己,书中并未提他四十六岁之后的人生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他是在何时何地,如何离开了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本书,让我唏嘘不已,在主人公沈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快乐着他的快乐,悲伤着他的悲伤。反观现实世界,从小我们被父母耳提面命,要出人头地,应该成为人中龙风,应该名利双收……但真实的世界是由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构成的,没有那些法术技能,也没办法上天入地,真正能够出类拔萃的人凤毛麟角,名利也并非只有表面的光鲜与亮丽,就算上了名校,也未必能光芒四射。回过头看沈复,我在他身上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恰如人们所言“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次翻开书读到“将来我们就在这里搭间小屋,周围买十几亩菜园,带着下人们种瓜果菜蔬,供日常家用。夫君画画儿,我做绣活儿,赚点钱作为诗酒游玩之资,布衣蔬食,自得其乐地过一辈子,也不必惦记着相伴远游了。”这样真性情的平凡文字让我对人生有了重新的定义: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过成小说或者剧本?谁又规定了做人定要志存高远,胸有成竹?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很平凡,生来平凡,并将终生平凡。——这是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知道,懂得,接受进而安于此的一个事实。</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们这一生,或者说我们儿孙的一辈子平凡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平凡”并不是“精彩”的反义词,二者可以共存于生命之中——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p><p class="ql-block"> 无论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请接受它,安于它,坚守它,并乐在其中,这同样需要极为宽厚通透的天性,以及坚强和勇气,在平凡的人生中发现美,发现快乐,懂得欣赏,懂得感恩,每一刻有每一刻的美好,每种人生有每种人生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就像过山车,带着好奇与刺激上车,之后走入困境,迈入愁城,一路被生活捉弄,时不时地被挫折碾压,带着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去评价沈复时,再也没有了当初的世俗观,他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者”,但他心中有家人,眼中有爱妻,口中有朋友,生活中有花有酒,与世无争,抱着随遇而安、安贫乐道的态度,守住本心、过此一生,何不足矣?</p><p class="ql-block"> 作为母亲,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我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本能,我们最好能够以尊重孩子的成长本能为基础来培养他,孩子最起码能够成为一个正常人,如果幸运成为人中龙凤那自然最好。就像梁晓声在《人世间》中所说”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其实人“没有出息”并不可怕,安贫乐道,布衣蔬食中亦有乐趣,更能带给人珍贵的自由和自在。可怕的是“没出息”却不安于平凡,这才是多少人生悲剧的缘由。由此,我想到沈复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回光反照,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贫寒的日子过得自得其乐,内心觉得温馨而又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