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备课一一教研之反思

金子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20日下午,虞城县明德小学数学组在李英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大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是由孙长征老师主讲的自主备课。 主要从自主备课的意义;自主备课的主要流程;自主备课的模板;期待与展望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培训。</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主备课主要流程由以下三个板块:  </p><p class="ql-block">板块一:定学习目标。 </p><p class="ql-block">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教学的灵魂,是学习的质量标准,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也决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申建民教授的ABCD目标模型优点是:可使目标的表述更精确具体,便于操作,更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成为学生看得见的风景、有得到的景点。 A:行为主体(学习者) 行为主体是学生。 B:行为动词(具体行为:学习类型方式+内容) 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陈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C:行为条件(在什么条件下) 要说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目标陈述句中的状语。如“通过观察,准确描述...”,“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借助工具书”等。 D:行为程度(标准:数量、质量、准确性、速度等) 即应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示,也可以用定性的方法、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表示。例如,“至少能正确默写80%的词语”。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教研培训学习,使我有明确了接下来的工作方向,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p>

备课

教研

学习

自主

行为

目标

陈述句

行为主体

学习者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