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女人的岁月印迹——勤奋工作

时雨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帮孩子的出生,打乱了原来四口之家的幸福和平静。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里,奶奶和爸爸妈妈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好在奶奶精明能干!吃苦耐劳托起家庭重担。</p><p class="ql-block">1953年妈妈生完春雨,参加了第一份工作,在西城区第五呢绒服装生产合作社,大姑父当厂长,大姑父人性特别好,爱护工人如同姐妹兄弟,深深受到员工的喜爱!妈干了两年多,工厂里做军装,妈负责摘样子,站着干活。只可惜好人不长命!大姑父死于60年代,骑自行车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p><p class="ql-block">1956年到了西四建筑生产合作社,搞装修的单位,爸搞外勤,接收活,妈算账,记录钉子号码,再后来调入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局,同院的许大爷是二轻局的领导。</p><p class="ql-block">1958年分配到第二轻工业局所属的第一食品厂,妈说工作时间最长21年,感悟最深!妈说食品厂三个人起家,一个厨子,一个设计,一个厂长,在天桥简陋的大棚里,支一口锅,熬糖做糖块儿,后来发展壮大了,在天坛公园东边东四块玉,盖了一栋五层小楼及几间大厂房,60年左右,工厂里支援郊区的任务,妈妈所在劳动科派妈去了顺义李遂公社,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吃不饱,妈还怀着老六,同院许大爷和一食领导商量,下去没多久,妈就抽调回来,在劳动科和袁桂泉一起建立人名册,食品厂已经3000多人。妈妈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只有初小文化,但是字写得漂亮!踏踏实实!</p><p class="ql-block">后来妈妈去了销售科,科长李锡春,科员刘淑芬,马庭达,陈莹,林鸿,宋惠敏等人工作了多年,感情最深!刘淑芬阿姨知道妈舍不得买好菜,每次吃饭都叫妈一起吃,给妈一些营养。退休以后,妈妈看过两次刘姨,刘姨老伴走的早,刘姨也因癌症去世了,妈妈难过了许久……</p><p class="ql-block">詹淑贤阿姨是厂里的工会主席,在家里困难时期,詹姨帮助妈妈申请了困难补助,为食品厂糊纸袋,同科室的林鸿叔叔,还有管理库房的王鹤然伯伯,都给家里帮个忙,他们骑车路过宣内大街,把原材料放下,糊完以后再带回工厂。经过几十年以后,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全家都十分感谢好心人的默默付出!更感谢詹姨!多年都和詹姨保持联系,妈即使出不去门了,也让我们替她看望老同事。</p><p class="ql-block">1978年底,大孙女出生了,妈也退休了,老六接了妈的班,妈要回家照顾奶奶了,那年奶奶77岁,和55岁退休的老妈一起,又承担了照顾下一代的任务。妈妈重新学习做饭,学习采购!学习照顾老人家!学习安排全家人的吃喝拉撒!</p> <p class="ql-block">妈妈在服装厂上班的同事。</p> <p class="ql-block">左一是刘姨,经常和妈一起吃饭,给妈妈增加营养。深深地感谢您!</p> <p class="ql-block">销售科的同事们。中间是妈。</p> <p class="ql-block">左三是妈。</p> <p class="ql-block">前排中间是妈。</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小中府住的地方,唯一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以电报大楼为背景,妈和大妈(陆平姐姐的妈妈),北新桥姑姑。</p> <p class="ql-block">妈和北新桥姑姑,大表哥和我哥哥。</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涿州哥哥的影集翻拍下来的。前排陆平姐姐,大妈和张文炳姐夫,后排陈绍曾和本昌。</p> <p class="ql-block">大妈和春雨,后排本昌和战友。</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结婚以后,在中山公园内的来今雨轩办了两桌酒席,于家只有奶奶参加了,也难怪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本来是一件大喜事,终究因为贫穷,把儿子推出家门。</p><p class="ql-block">1958年要盖人民大会堂了,我们所住的小中府在拆迁之内,后来我在北京市档案馆查到,58年9月起开始拆迁,10月28日就开工了,历时304天峻工。我们经历了第一次拆迁。</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都属于二轻局,安排住房太简单了,现成的宣内大街72号,有个装皮子的库房,前后两个院子,沿街的门面房共计28间房,外院的南边有个小夹道,我们刚刚来的时候,就在外边的小夹道做饭。我们只选择了里院的西房,因为爷爷的眼睛已经失明了,西房的南边有个小过道,方便爷爷上厕所,可没有想到,我们的选择害了爷爷,因为我们的西房和街面的素菜馆,只有一墙之隔,爷爷的眼睛瞎了,可每天的饭点,菜的香味时时飘过来,爷爷以为我们虐待他,脾气暴躁!怎么解释的清楚?可怜的爷爷在最困难的59年就去世了……当时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又提倡火化,爷爷一米八的大个子,躺在薄薄的棺材里,几十年后妈妈提起来,都泪流满面,觉得对不起老人家,可当时家庭条件太差,买不起好的棺材下葬,二轻局领导(外院许大爷,同院邓大爷)一次次做妈的思想工作,让她顾着活着的人,爷爷只能火🔥化了。爷爷的骨灰盒放在里屋的黑柜上,陪伴了我们三十年。</p><p class="ql-block">爷爷方便的小后院,原来有个小东屋,家里放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后来搬来一户徐性邻居,此人能说会道,依仗着关系,把我们的小后院霸占了,当时家里大的孩子当兵,三线工厂,东北兵团都走了,他欺负我们,可到头来,由于他的不检点,被儿媳妇骂的不敢出门,没脸见人了,就搬家走了,他和他的儿子先后走了,闺女服役回来,有了一份好工作,在天桥骑自行车让汽车压死了……人啊!真的不能缺德!人心自有公论!</p><p class="ql-block">我们小小年纪,经历过太多的困难,我们捡过菜;给奶奶捡过烟头;捡过煤核这个活春雨干的多;我们遭遇过全院的冷眼,人家都去吃大食堂了,没有我们的份;家里经常🈶熬不过去的时候,我和二姐这活干的最多,就去东屋刘姨借钱,今年我听说邓大爷去世三十周年,特意去墓地祭奠一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哥哥帮助家里搞卫生;姐姐负责洗衣服;我帮助奶奶做饭,在外院,我蹬着一个小板凳,和奶奶为家里七个人做饭;我和二姐还陪着奶奶扫过大街……我们的少年时代伴随着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儿多女多冤家!用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我家一点不假 ,1965年哥哥当兵去了,那个年代能当兵是一种光荣,谁都想在革命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哥哥当上通讯兵,在祖国的大西北苦了几年!妈妈的心抻了一下!1968年二姐分配到三线工厂,先去了青岛四方区实习一年,妈妈的心再次伤了!1969年8月我陪着春雨去了东北兵团,那是历史的洪流不可抗拒!我们走后,妈妈真的有些崩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