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游记 6 (拉脱维亚-里加)

Jim

<p class="ql-block">离开瑞典,游轮来到了里加。</p><p class="ql-block">里加是拉脱维亚的首都,人口63万多。拉脱维亚全国大约190多万人口,近三分之一居住在首都里加。拉脱维亚位于波罗的海南岸的中部,亦被称为波罗的海的心脏。里加长期以来都被称为是北欧地区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最繁忙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虽然拉脱维亚不大,但在波罗的海乃至欧洲的贸易中始终处于重要位置。更重要的是,拉脱维亚是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在欧洲和世界政治舞台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声音。</p><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人口中63%是拉脱维亚人,27%是俄罗斯人,其他还有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等,基本上是斯拉夫民族占多数的国家。</p><p class="ql-block">然而在历史上,拉脱维亚先后被德国人,瑞典人和俄罗斯人的统治。</p><p class="ql-block">13世纪早期,德意志人控制了今日拉脱维亚的大部以及爱沙尼亚的南部地区,建立了一个玛利亚地国也叫立窝尼亚。里加成为了主要的贸易中心,并于1281年加入了汉萨同盟。</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和北边的爱沙尼亚以及南边的立陶宛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小国。别看国家不大,这三国历史悠久,各具特色。比如,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旧城就被联合国教科组织(UNESCO)评选为世界遗产,其历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特别是里加市内著名的阿尔伯特街的新艺术风格的建筑,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说起拉脱维亚的历史也很悲催。18世纪时,俄国从瑞典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获取了现拉脱维亚的所有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拉脱维亚被德国占领。</p><p class="ql-block">一战结束后,拉脱维亚于1918年11月18日获得独立。</p><p class="ql-block">二战时拉脱维亚先后被德国和苏联占领。二战过后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直至1991年独立。</p><p class="ql-block">你不得不佩服这个只有不到二百万人口的小国的民族精神。数次被灭国,又数次顽强地站起来。至今,拉脱维亚人都保持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说起拉脱维亚语,它是目前仅存的两种波罗的海语言中的一支。另一个是它南边的邻国立陶宛语。在欧洲英语、法语、德语和荷兰语这些大语种林立的地方,能够保持自己小语种的独立,相当不容易。</p><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的富裕程度也很可观,2020年人均GDP为两万一千美元。</p> <p class="ql-block">里加是波罗的海国家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工商业中心。里加也是历史上汉萨同盟主要商业城市</p> <p class="ql-block">游轮停在一座连接城市的悬索桥前,码头离 oldtown 很近,步行十分钟。</p> <p class="ql-block">从船上看到对岸的的造型奇特的建筑是2008年建成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新馆。</p><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成立于1919年8月29日,是拉脱维亚的国家级文化机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在里加共拥有八处馆区,藏书480万册。</p><p class="ql-block">这个图书馆可以用超凡脱俗四个字来形容。它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一个像山脊般的弧线型。没有美国国会图书馆那样的古典雅致,也没有大英图书馆的庄严睿智,它其实是波罗的海及北欧流行的新艺术运动风格。新颖别致,时尚清新。</p> <p class="ql-block">说到新文艺运动,在里加游览,我们深深地会被这座城市所表现的新艺术运动所吸引。新艺术运动是上世纪在欧洲,尤其是北欧兴起的一股艺术思潮和实践。它融合了传统的艺术元素,又在其上创造出来新形式,装饰华美,细节突出,同时又别出心裁,风格独特。</p><p class="ql-block">在里加,我们真正领略到了这种新艺术运动。它很接地气,举目可见。不论是鞋匠作坊,街头艺术,楼宇建筑装潢处处都显得与众不同,新意叠出。</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鞋店的招牌。一看就历史悠久,讲究技术精湛,老字号,老手艺了。</p> <p class="ql-block">透过玻璃可看到这里的皮鞋做工精细,专为顾客定做,每双鞋价格不菲,件件都是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的前兜成为花篮,高挂在墙上,令人称奇,堪称一绝。在里加,像这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街头艺术比比皆是,我们看多了都见怪不怪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人酷爱鲜花。点缀的环境越发美丽。</p> <p class="ql-block">就连鹅卵石垒成的矮墙,也镶嵌着浮雕。</p> <p class="ql-block">楼房设计造型独特。</p> <p class="ql-block">鸡猫狗牛的存在为城市增添了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不时出现的艺术雕塑更为小城增色不少。真不愧为新艺术城市。</p> <p class="ql-block">里加古城中的圣约翰教堂。这是一座路德派新教教堂。拉脱维亚大约有45万人信仰路德新教,差不多占其人口的四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里加主座教堂,是一座路德新教主座教堂。拉脱维亚和里加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教堂附近的广场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市政广场的南面是著名的黑头商会(Black heads house)</p><p class="ql-block">黑头商会是住在波罗的海城市的德意志商人的行会,会员必须是年轻未婚的商人。遵守汉萨同盟半军事化的要求。之所以取名黑头商会是因为他们尊圣莫里斯(3世纪罗马帝国的底比斯军团军团长,殉教的黑人)为保护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画个黑人头像纯粹是为了更吸引眼球。因为当时的欧洲根本没有黑人。</span></p> <p class="ql-block">黑头商会的招牌雕塑。</p> <p class="ql-block">商会造型精美的山墙。</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黑头馆和市政厅都曾被占领拉脱维亚的苏联人用炸药炸毁,我们看到的都是1999年新建的复制品。广场上只有一个建筑是原有的,那就是 the Corner House,即前苏联秘密警察克格勃KGB 的大楼。大楼的外立面是深色,造型毫无特点,但是给人的感觉是阴沉中隐露着傲慢与威慑。</p> <p class="ql-block">克格勃大楼。</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独立后,里加人对市政广场进行了翻修,所有前苏联时期的建筑都推倒重来,并根据幸存下来的老图纸,恢复了其历史原貌。唯独将这座当年克格勃驻里加总部的面目可憎的大楼留了下来,以便立此存照,勿忘历史。</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南角的地上有一块八角型的地砖,用八种语言(包括中文日文)记录了里加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圣诞树🎄来庆祝圣诞节的史实。至今里加还是全世界最早开始庆祝圣诞节的城市,每年10月15日人们就会在广场上放置圣诞树,比其他地方早了近一个月。当然,由于地处北欧,天气寒冷,十月中的里加已经是雪花❄️飘飘了。在白雪皑皑的广场上矗立起世界上最早的一棵灯光闪烁的圣诞🎄树,将会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仙境。</p><p class="ql-block">砖面中文 写着 “1510年里加第一株新年纵树”。</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各种具有新艺术运动特色的建筑大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入口。那天刚好是周日,市政厅休息,否则可以入内参观一下。</p> <p class="ql-block">具有里加特色的建筑外墙装饰。</p> <p class="ql-block">里加不乏众多古老的建筑和教堂,其中最有名的是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主结构为砖木混合,红红的砖石顶天立地,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以后,九欧元就可以坐电梯到钟楼的观景台参观。比起丹麦、瑞典这样的北欧富国,拉脱维亚的消费还是相对便宜。</p> <p class="ql-block">从大教堂钟楼的了望台,可以鸟瞰整个里加城。整个里加古城,郁郁葱葱,白墙红瓦,尽收眼底,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登上过教堂观景台远眺。</p> <p class="ql-block">远处可见里加东正教教堂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四个连拱式建筑是原来德军在二战期间的飞机机库,现在被改建成了接地气的大卖场,成为里加市民的采购食品的首选之地,也是旅游热点。</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的游轮。里加的海港是天然良港,吃水深,可以停泊几十万吨的游轮和货轮。这对于我们游客而言,是天赐良机。不必多跑路,下了船不远就是市中心,步行可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了教堂顶楼,我们直奔大市场。在大市场转悠,买草莓和吃午饭。草莓5欧元一公斤,价格不算贵,但味道一般。</p> <p class="ql-block">商店物品丰富。</p> <p class="ql-block">诱人的火腿</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有卖饺子的,买了一些尝尝。欧式饺子由机器挤压而成,再经过油炸,与我们想象完全不一样的味道,算是别有风味。小店很火</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炸饺子🥟,鲜樱桃,配上当地的啤酒,也算是品尝了异国午餐。</p> <p class="ql-block">把机庫改成大卖场真是个好主意。</p> <p class="ql-block">里加自由纪念碑广场。</p> <p class="ql-block">城市里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里加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在拉脱维亚信仰基督教的人群中,信仰天主教,路德新教和东正教的人各占三分之一,信仰东正教约有35万人。</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东罗马的新拜占庭式的东正教主教座堂,兴建于沙俄占领时期的1876-188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占领了里加,信奉新教的德国人将这座东正教堂改为路德新教教堂。拉脱维亚独立后,这座主教座堂在1921年又改为东正教教堂。在苏联占领期间,教堂一度被改为天文馆和饭店。1991年拉脱维亚脱离苏联,独立后才又改回了东正教教堂。</p><p class="ql-block">一百年间,这座教堂五易其手。每一茬的占领者都不能容忍异教徒的建筑,一定要将其改头换面。其实,东正教和新教都属于基督教,没有本质的区别。看来,欧洲人对于教堂和信仰的虔诚的程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迈克尔·安德烈亚斯·巴克莱·德·托利王子 雕像</p><p class="ql-block">巴克莱 德 托利 是一位波罗的海德国和苏格兰血统的俄罗斯帝国士兵,曾任指挥官- 1812 年拿破仑入侵和第六联军战争期间担任俄罗斯帝国的首席和战争部长。</p><p class="ql-block">他曾率军攻占巴黎,后被任命为陆军元帅。</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最后的一个旅游目标就是寻找阿尔伯特街 Albert。它是里加的特色之一,也是网红打卡地。它的成名是因为里加的新艺术建筑在Albert 大街表现的最为明显。</p><p class="ql-block">Albert 是里加的第三代德国大主教,曾为建设里加立下不朽功劳。为了纪念这位大主教,里加把它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Albert Street。沿街两面尽是风格各异各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船走的匆忙,没有拿上里加市区的地图,同时这里的GPS信号也断断续续的不给力,这给找寻Albert大街带来了困难。幸亏又是同船的文屏女士和先生和我们同行,他们做足了功课,带着我们很快就找到了 Albert 大街。</p> <p class="ql-block">这些就是Albert街的街景,果然名不虚传。在建筑外立面的色彩设计上,基本以冷色调为主,没有我们一路上经常看到的北欧建筑强烈的红黄色,所以显得优雅安逸,像是在享受静静流淌的时光。</p><p class="ql-block">但是它又绝非现代北欧的简约大气风格。新艺术的建筑秉承了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在门楣、窗框和阳台等外部装饰上精雕细刻,极力打造,使得整座建筑凸显出富贵,典雅和厚重。</p> <p class="ql-block">每一栋楼房外墙的装饰都很精美,形态各异,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不少的私家住宅。想来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的人显然是非富即贵。或者是得益于祖上的余荫,或者是拉脱维亚独立后发财的新贵。总之,数百年间,这条街见证了无数的历史轮回,人间冷暖。</p> <p class="ql-block">这些楼房设计新颖,在外立面的装饰上下了很多功夫,有各色精美的人物 动物和各色花卉图案,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此街区的楼房都保持了很高的建筑水准,构成了城市的高档街区。目前很多部分都被各使领馆,大学法学院,经济学院等单位租用,也成了游客最喜欢的打卡地之一。</p><p class="ql-block">里加真不愧是波罗的海的明珠。城市小巧,但尽藏瑰宝。里加也是拉脱维亚的一个缩影。在强国林立的欧洲,拉脱维亚这个只有二百万人口的袖珍小国,能够最终胜出,维护了自己的独立,保持了自己的语言文化,不得不令人佩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