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创同一个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建于1877年,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庄重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历史博物馆。一进历史馆,迎面是一墙地图,这是15世纪比利时人画的手工地图,显示了当时在欧洲人眼里的亚洲是什么样子的。</p> <p class="ql-block">在殖民者来到新加坡以前,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文化和国王的。这是在新加坡出土的新加坡石(Singapore Stone),可以追溯到13世纪。石头上有古爪哇文,也可能是古苏门答腊文。这些文字被公认为是新加坡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在14世纪的淡马锡(新加坡),统治者和贵族住在山上,其他平民住在新加坡河边。他们戴着“金锦缎头巾,红油布“。考古发现,他们在河边定居点有贸易。这是当时土著人在河边生活、居住、贸易的情况。这里还有出土的那个时候的陶罐、工具、钱币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819-1941)被英国殖民</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莱佛士画像。</p><p class="ql-block">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爵士和威廉·法夸尔公爵来到新加坡,他们与当地的的马来统治者达成协议,建立一个英国贸易港口。租下港口后,莱佛士宣布该港口对所有的国家和船只免税开放。这就带来了周边各国商人,也给新加坡这个小渔村带来了商机。通过旁边的几幅油画可以看到小渔村变得逐渐繁荣。同时也有很多马来群岛、中国和南亚的移民来到这里,在种植园和矿厂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个钟可不一般,钟上铸有“铭阳会馆”几个字。当时有个华人叫曹亚志,莱佛士经常请他出面跟马来人和谈。谈成之后,莱佛士送给曹亚志一块地,曹亚志就建了潮州会馆,中国福建那些地方过来的劳工来到这里打工就有了一个依靠,后来潮州会馆发展的越来越大,改名叫“铭阳会馆“,这个铭阳会馆之后也成为清政府在新加坡的第一个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早期从广东、福建来的华人在新加坡几乎都是做苦力,被叫做Rickshaw Coolies,大家注意这个Coolies一词,音译一下子就把苦力的辛劳、底层、心酸都道尽了。看上图人力车,由于新加坡很热,很多人力车夫是没有鞋子穿的,光脚跑。跑这么一天那么辛苦,也就赚几角钱,吃也就是勉强裹腹。每天留下来的一点点的血汗钱去干什么了呢……下文会讲。</p> <p class="ql-block">大多数华工下工后来到了这里——鸦片馆。这个馆内光线阴暗,气氛压抑。想象一下如果烟雾缭绕,榻上躺几个面如骷髅的抽烟者,岂不是如身在地狱?</p> <p class="ql-block">大多数华工在这里做人力车夫、在港口、种植园、矿厂做工,辛劳干活一天,来到鸦片馆用鸦片掩盖疲劳……第二天再去努力挣钱,又来吸食鸦片——永远无法逃脱这样的恶性循环。鸦片上瘾后,不仅是存不到钱,连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也都被鸦片蚕食殆尽。</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些骨瘦如柴、形容枯槁、面如骷髅的吸食鸦片者。</p><p class="ql-block">当时的鸦片馆非常普遍,仅一个镇就有500多家鸦片馆。</p> <p class="ql-block">看完鸦片吸食者心情很复杂,换个话题。</p><p class="ql-block">在19世纪的末期,受当时民族主义的影响,新一代新加坡人在欧洲接受了精英教育,所以有了参政议政的想法,也希望新加坡能够走向民主政治,所以很反对当时的苏丹封建统治……他们住在新加坡,但是却心系华人,积极投身到社会活动中。下面来介绍几位人物。</p> <p class="ql-block">陈笃生。1798年,陈笃生在马六甲出生。少年时陈笃生来到新加坡,为解决三餐问题,到市场摆摊卖食物。有了积蓄后,他便同别人合伙做起了土产生意,后来成为有名的出入口商——20年后,陈笃生成了家喻户晓的商业领袖。发达后的陈笃生并没有忘记曾经的贫困生活,他行善济世,帮助穷苦人民。当时的新加坡,各种疾病滋生,疟疾、霍乱、天花、风湿、肺痨……这些都是致命的疾病,陈笃生认为要与疾病搏斗,惟有倡建医院。1844年,陈笃生个人捐资,在珍珠山上建立平民医院,便是如今遐迩皆知的陈笃生医院。</p> <p class="ql-block">林文庆博士。他在新加坡架起了英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桥梁。他是早期的土生华人,在爱丁堡学医。1893年他回到新加坡开设诊所。后来,他还积极地筹备资金改善新加坡河两岸人们的居住环境,解决卫生问题。(这位是最受学生敬重的人物之一,看记笔记多认真。)最受欢迎的第二位是……在下文。</p> <p class="ql-block">华人素以坚韧耐劳著称。</p> <p class="ql-block">最受学生敬重第二位是新一代华侨陈嘉庚。陈嘉庚从厦门来,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做生意发财后就办学校,他是一位广受尊敬的教育慈善家。当年即使生意处在大萧条时期,他变卖部分资产也向新加坡和中国的学校捐款。</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是非常支持中国的北伐和抗日战争的。他在新加坡创立了华文学校,看下图,当时用的是国民政府的教科书,可以看到,书上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如用中国布、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用中国货,还有欢迎国产不用洋货……</p> <p class="ql-block">兵凶战乱。</p> <p class="ql-block">很快,战争席卷到新加坡。</p><p class="ql-block">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英国人就制定了“新加坡战略”意图继续保留大英帝国在亚洲的领土。1937年,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后,新加坡华人成立了“爱国”组织,他们努力筹集资金,并抵制日货和日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42-1945 ——被日本统治的黑暗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8日,新加坡经历了第一次战争——日本轰炸了新加坡。</p> <p class="ql-block">当天,日军在马来西亚东北岸登陆,开始入侵,他们上岸后,骑着自行车在复杂的地形上赶路,很多自行车的轮胎都掉了,就剩下钢圈还在骑,所以后来有人给起了个名字叫“银轮部队”。驻守的英国“杂牌军“四面楚歌,不到一天都撤离了。没想到,仅70天,日本人就打败了英国人,占领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p> <p class="ql-block">这是日军的坦克。</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日军和英军的一个战略对比图。可以看到日军的装备是更精良的,而且这6万军队都是从中国华北撤下来的老兵,久经沙场、训练有素。英军虽然看着人数多一点,但是里面很多是印度人,印度人一听日军也是要赶走英国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所以直接投降了。</p> <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15日,英国投降。当时日军代表和英军代表白思华签订战败条约。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白思华紧张、局促;而日军代表很是盛气凌人。</p> <p class="ql-block">被日本占领后,日本把新加坡改名为“SYONAN-TO”(日语“Light of South”,也译“昭南岛”)。日军进行“大检查”,其实是为了清除新加坡的共产党人和反日分子。日本人不给人民食物和燃料,强制他们学习日语,还通过播放日本新闻和战争片推广日本军歌,传播他们的文化和军国主义思想。</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的新加坡华人积极筹款抗日,日军对华人更加心存仇恨,他们占领新加坡后,大规模无条件屠杀华人,仅在新加坡被害的华人就有5万多人。从挖出来的遗物看到,日军是惨无人道,连妇女、婴儿、老人也未放过。(不放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61-1965)艰难独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浪潮开始席卷亚洲和非洲,新加坡也不例外。1942年英国的战败摧毁了西方优越和不可战胜的形象,新加坡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很想摆脱英国的统治。</p><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p><p class="ql-block">1959年,英国授予新加坡自治权。</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第一任本土部长是一个犹太人。他想为新加坡争取自治权但是失败了。上图为第二任部长,是一个华人,他表面上迎合英国人,但却为新加坡争取到了自治权,还暗中鼓励共产主义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三任——李光耀先生,他以及他代表的人民行动党上台了!这是学生最敬重的人物。</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李光耀争取到新加坡成为自治邦那天,新加坡举行大游行庆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合并—分离</p><p class="ql-block">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成为马来亚联邦的一部分,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唯一可行的选择。然而,由于一些经济和政治分歧,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联盟并没有持续下去。</p><p class="ql-block">1965年8月9,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为什么叫被迫脱离呢。当时马来西亚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p> <p class="ql-block">该展厅正在播放视频资料,我们坐下来观看。讲的是1965年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李光耀在电视转播的记者会上回答媒体的提问。李光耀总理说话中几度哽咽,后来李光耀总理说,那是个“悲痛的时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人民行动党主导的政府解决了它所继承的问题,如高失业率和住房不足。它采取了大胆的措施引入工业化,鼓励外国投资和旅游业,提供现代化的公共住房和教育,并清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下文不再逐图赘述。</p> <p class="ql-block">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已经是一个经济成功、繁荣的城市国家,具备了成为全球化城市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New house New Lifestyle</p><p class="ql-block">新房子,新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到1977年,几乎有一半的HDB都被入住,20世纪70年代,住房拥有率的上升是由于收入更加稳定以及1968年的公共住房计划等政策。随着住房率的提高和富裕程度的提高,家庭可以翻新住房和购买家用电器。到20世纪80年代末,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多数人住在精心规划的高层HDB,拥有现代化电器,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李光耀总理演讲中的一些话语,他不断跟人民讲述他对新加坡的愿景, 这些话语都是充满了振奋人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2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孩子们说很有收获很有感触。</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要去玻璃圆楼……一起进入奇幻浪漫的森林之旅……未完待续,请欣赏新加坡国家博物馆(2)——奇幻森林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