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里斯本的圣哲罗姆派修道院,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及距它们仅三四百米远的贝伦塔于1983年一并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496年,国王埃姆拉尔一世决定在原圣女贝特赫姆教堂的遗址上为这位圣女修建一个大的修道院,并将其作为王室成员的墓园。1502年修道院正式动工,前后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好几任建筑师。修道院与教堂的建筑风格自然也多多少少打上了不同时代不同建筑师的烙印,但因首任建筑师为曼努埃尔风格的创立者,人们通常也认为该修道院是曼努埃尔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所谓曼努埃尔风格在某些人看来实际上是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在葡萄牙的变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755年,里斯本经历了一场8.9级的强震,该市建筑物大多被地震及随后而来的大火与海啸所摧毁,而这座位于港口的修道院,连同那个只有六根立柱支撑的三殿式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却屹立不倒,国王约瑟一世及家人在此做过弥撒后暂时离开了里斯本,因此躲过一劫,这一建筑奇迹于是又被赋予了几分神秘的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贝伦塔是为纪念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于1514年开建,1520年完工的。值得一提的是,该建筑的总设计师也参加过圣哲罗姆派修道院的建设,而且该塔还兼具维护里斯本港口及圣哲罗姆派修道院安全的功能,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修道院、教堂及贝伦塔一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本篇着重介绍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它的光芒往往被圣罗姆派修道院所覆盖。从外观上看,它的外墙确实是与修道院连在一起的,但相比修道院而言,对我更具吸引力的,还是这座可免费参观的大教堂,因为在此长眠的不仅有一众王室成员,还有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路易·德·卡蒙斯与开通欧亚航线的航海家、冒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卡蒙斯在澳门被译作贾梅士,他的《葡国魂》以达·伽马远航印度为线索,将葡萄牙的历史及他对祖国的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是1580年6月10日病逝的,同年,葡萄牙被邻国西班牙吞并,也就在这国破家亡之时,其诗作的价值才真正得到认可。1977年,这位葡萄牙屈原的逝世日被该国正式定为国庆日。至于瓦斯科·达·伽玛,他在葡萄牙也是神一样的存在,其主要功绩在于开通欧亚航线,使葡国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一展宏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修道院与教堂浑然一体,其外墙连在一起长达一百多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修道院最华丽的南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修道院西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等候参观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的人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教堂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沿教堂右侧向左逆时针方向参观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首先看到的是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的石棺。因诗人生前也是战士,故一身戎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Luis VA's de Cames</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间为正殿,用六根立柱支撑这么大的空间,这在十六世纪无疑为建筑上的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代表曼努埃尔风格的装饰华丽的立柱以及代表晚期哥德风格的拱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正殿祭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管风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教堂壁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壁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祭坛反观前殿,二楼为唱诗班所在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重叠摆放的王室成员石棺。这一部分是1571年根据卡特琳娜王后的意愿改建的,其风格与教堂内其他部分略有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花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立柱与花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两幅门帘上的八角十字徽章是葡萄牙基督骑士团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左侧靠近大门处安放着瓦斯科·达·伽玛·马的石棺。</p> <p class="ql-block">石棺是1898年为纪念达伽玛抵达印度400周年而重新设计的。石棺上可见帆船以及基督骑士团的徽章,还有授予他印度洋舰队总司令头衔的曼努埃尔一世的浑天仪标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内安葬的王室成员有塞巴斯蒂昂一世,若昂三世与卡特琳娜王后以及他们九个子女中的八个,还有曼努埃尔一世的八个孩子,居中的是做过国王的恩里克的石棺。但教堂内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为葡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诗人卡蒙斯及航海家达·伽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附:教堂展室内的照片与实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