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的朱亚超老师在教研群发了襄县十二里铺庆祝丰收节的活动。一下子吸引了我。于是和朱老师联系,商量秋分日去这里研学的想法。得到朱老师的大力支持。 这是当天我们在和参加丰收节的人民一起观看节目。本次丰收节是十二里铺乡镇党委和文化站联合设计的文艺节目。看得出参加节目的人们开心预约,节目通俗易懂,原汁原味,大家看的入迷! 参与演出的有村民,也有大爷大妈,自娱自乐,其乐无穷!我想丰收季,不仅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无穷向往! 这是镇党委的领带都有表演是个朗诵,歌颂丰收,歌颂伟大的时代!(左二是朱老师的学生,当地副镇长,真的是年轻有为,据说这次活动主要设计和实施者) 这是副镇长迎接我们并给我们介绍活动情况! 来自不同村庄的村民带着自己村庄的特产来这里展出!这是甜柿子!摊主说,放在屋里几天就可以吃了,可甜了! 这里不仅有展品,还印制了产地和联系方式,虽然简洁,但是已经有了市场和宣传意识! 这里还有黄金梨和猕猴桃! 还有自酿的酒品,虽然不是太高级的工艺,但摊主说,纯粮酿造,周围的人喜欢喝!其实对这种散酒我是喜欢但不敢尝试。不是以为开车,而是小时候喝过,醉了一整天! 这时候被命名为“王老虎”的大萝卜! 周雯燕老师端起大萝卜!<div>!</div> 这时候展位上的朝天椒,后续我们走进农田看到大片的辣椒,看得出这里的辣椒应该已经量产!其实作为产品出售的辣椒、秋葵等已经很常见! 在南水北调的渠首,在西峡县、在陕西我都见过猕猴桃,不过襄县的猕猴桃才是第一次见。朱老师介绍说,这里是伏牛山的首山所在地,山上也有猕猴桃的种植!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烟叶“金襄”!<div> 20年代,英美烟草公司曾将襄城的土样带到美国化验分析,证明其成份、性质与美国烤烟生产的最适宜区——弗吉尼亚州相差无几。1915年,襄城烟叶被选送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展出,受到好评。“东方的弗吉尼亚”由此名扬四方。<br> 40年代,中国著名烟草专家张逸宾深入襄城烟区考察后在1947年出版的《烟草月刊》创刊号撰文指出,“中国烟叶在河南,襄城烟叶甲河南”。</div> 烟叶展区的摊主和贾瑞老师聊天,告诉贾老师,这一捆价值500"大洋",让贾老师惊奇不已! 这是摊主热情和我们介绍烟叶并邀请贾老师合影留念! 大冬瓜,就是朱老师的这张照片吸引了我! 天呐,我朱老师两人竟然抬不起来! 一个冬瓜立起来居然比人高! 超大红薯,据说一颗就可以产近20斤左右,后续和摊主上的农民兄弟聊,这是实验品种,也有产量没这么大,不过这里的红薯粉和禹州的粉一样有品质! 这是甜玉米,据说玉米糁特别好喝! 辣椒有近10种,摊主介绍说朝天椒种的面积最大! 这是高产的商薯,个大绵甜! 山茱萸是一种有名的中药材,味酸涩,性温,将其入药具有很好的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等功效。它是著名六味地黄丸的主药。吴茱萸入口后很苦,是热性药物,带有微量毒性,将其入药具有很好的驱寒益气、止咳止痛、助阳止泻等功效。大名鼎鼎四神丸就是用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和大枣炮制而成。 西峡山茱萸产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分布于伏牛山南麓,尤其以伏牛山主峰老界岭以南的深山地带,1999年、2001年西峡山茱萸被评为世博会优质产品,西峡县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所以我和同事南梦旗看到的是也不觉着稀奇,仔细看后才发现这不是山茱萸。是吴茱萸!这里的吴茱萸是平地种植,而且产量较大和山茱萸生产(主要是野生采摘)完全不同! 这就是当地人都爱吃的王洛猪蹄子,以前很多许昌市区的人每周专门跑到王洛镇来购买猪蹄。我感觉这样乡村名吃真的应该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地方特色小吃!<div> 许昌的著名小吃还有:丈地羊肉汤、王洛红烧猪蹄、许昌腐竹、吴庄驴肉、石象豆腐。</div><div> 王洛猪蹄的特色是红烧。资料显示:王洛猪蹄的制作历史悠久,制作讲究,色泽鲜艳,味道纯正。成品呈酱红色,晶莹发亮,烂而不散,肥而不腻,甜香可口。</div><div> 中午就餐朱老师专门带我们几个老师品尝了襄县的白焖面,别有风味,回味无穷!</div> 鸭蛋、粉条、蜂蜜、焖子都成了商品,在丰收节上展出宣传! 这是当地石磨小磨油,名字很有意思用的是谐音“金镶玉”。摊主说,这个小磨油汤色清亮,醇香浓郁! 这里偶遇十二里铺大名鼎鼎的农具发明家! 和大叔攀谈后得知,大叔原来是一个四星级酒店的大厨。后来回乡后自己开了一个打铁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大叔的农具都是根据田间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改良,简便易行,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价格不贵! 我称赞大叔是“农民发明家”,大叔来了兴致说,你要说出需求三天内就可以做出按照要求的农具来!真的是劳动出真知,实践能创造! 我对这些农具提出了一下自动化设计的建议,引来他们指数的兴趣! 我和支书详细讲了我的建议,第一提高电动化机械化水平,第二,成立村级的小型机械服务队!引起支书的高度兴趣! 我们相谈甚欢,很多人也加入我们的讨论! 我们要合影了,一个小朋友不愿意离开闯进了我们的镜头! 这一张才是全体合影!本次研学团队的合影来自郑州和襄县的教师团队! 走出十二里铺王庄,我们准备走进农田。我想那里才是我们发现教学素材,增长见识重要场所!在村子走过,我给老师分享了近年来我国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道路、下水、厕所、供水的规划和去的成就!大家说,现在的村子的确干净整洁了不少! 这是一户村民家门口种植的槐叶决明。这户的主任在门口的空地上种蒜,我们攀谈后。他介绍了决明果实的作用。说是小孩子积食后用这个东西泡水喝有奇效!真的是最好的药材在身边! 这是另一户门口种植的无花果。据说可以改善环境,果实还可以成为水果! 走进农田发现部分玉米还没有收获! 这是在玉米地中套种的“花生”! 经过田主同意,我们老师拔了一些花生。说实话,感觉今年产量一般!田主说,雨水多,排水不畅影响了产量!这样我就理解为啥开封沙土地的花生产量为啥更大一些的原因。这可能与花生生长习性有关,待查! 走进已经收割的玉米秸秆是被粉碎还田,我用手探了一下,碎秸秆的厚度达到10厘米! 也有农户把秸秆砍下来,在自己家门口粉碎作为饲料!这是南老师在拍摄秸秆粉碎的过程! 秸秆粉碎还田后,还是有部分玉米棒子被遗落田间,这是一个大嫂在田间捡拾玉米棒子。这种情形让我想起来以前我们在麦田捡拾麦穗的情形!农民对粮食的珍视和情感是没有参加过会收获的一般人无法理解的! 这是即将成熟的大豆,还没有完全变黄。当地说,今年秋季雨水有点多,成熟晚了点!不过看好像大豆挂果还不错1 见到了肥硕的朝天椒,对于喜欢吃辣的我来说,一下子来了兴趣! 这是已经被采摘烟叶的烟叶苗!据说一个可以采摘20片左右的烟叶,不过需要分类和选择! 偶遇超过人体身高的秋葵。经过允许,我走进农田,发现这个秋葵有2米高! 田主说,可以被采摘10次,采摘2个月以上! 这是青皮冬瓜,这家伙引起一起来研学的小朋友的关注!小朋友说,瓜皮亮的像一面镜子! 成片的辣椒田!空气中散发着清辣的味道! 走出农田我们来到襄县著名的八七广场,这里的毛主席纪念堂是当地著名的党史教育和红色教育基地! 其实这里全称是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给我们介绍的导游是朱老师的学生,当天抱病给我们一行介绍了纪念来源和重大意义!专业生动、声情并茂,让我们感动不已! 1958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一五”计划的提前实现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举国上下激荡着“尽快建设强大国家”的梦想和热情。毛泽东始终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这一年的8月,在一个十分炎热的夏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前夕,毛主席来到河北、河南、山东的农村,他想实地看一看农村的情况,看一看“人民公社”推行的效果。这次视察是毛泽东建国之后第27次离京,从8月4日到13日,历时10天。8月7日,毛泽东主席到襄城县视察,看到大片大片长势繁盛的烟田时充满激情地称赞道:“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自此,“烟叶王国”就成了襄城县的代名词。 襄县人民在毛主席的赞赏和鼓励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烟草种植和烟草加工成了许昌的一张名片。我和一起研学的老师说,这是最成功的“名人效应”。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共和国主席谆谆教导和鞭策,让襄县的烟叶种植不断发展壮大,今天真的成了“烟草王国”!这段历史让人感动,也让人深思,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农村命题! 在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的画展中看到一座塔,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当地有名的“文峰塔”。<div> 据统计,全国各地的文峰塔有4000多座,建文峰塔是希望该地人才辈出、多中科举,果然,首山文峰塔建成不久,当地就出了辛自修、姚继可、张鹤鸣等一大批才子文人高中进士,官至尚书,开创了“襄半朝”的辉煌。</div> 遗憾的是这里虽然重建,但是历史挖掘和文化展示没有完善,首山文峰塔也是大门进步、我感觉这里真的是需要在开发成一个展示襄县文化名人重要场所! 这是就是伏牛山开始的地方!一边是山,一边是平原! 朱老师介绍说这里春节会举办“油菜节”。平原和丘陵交接出都种上油菜,人民在这里踏青赏花,踏春风,歌祖国应该是一个盛景!明年有机会一定再来看看! 应朱老师邀请我们参观了这里著名“中原第一禅林”——首山乾明寺,这个三宝重地历史上名气远比少林著名! 乾明寺初建于唐朝武德年间,一千多年来,数次损毁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有照壁、天王殿、中佛殿、禅堂、方丈室等58间。后院建筑有三佛殿、左右禅堂、斋堂、方丈室、知客房等。<div> 资料显示:寺院西侧有370多座砖塔,被誉为中州第一禅林,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来了也得叫声大哥。</div> 镇寺之宝是立于山门前的照壁,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470余年,青砖浮雕依然清晰可见,正面是黄帝采铜图,背面是七圣迷径图。说的都是轩辕黄帝在襄城县的故事。 朱老师带领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是——襄城县首山提灌站 上世纪战天斗地发动群众建起的伟大工程——是山头店镇在五十年代带领当地人民修建的提灌的工程! 我们参观的最大感受是,那个年代真的是敢于战天斗地,热情澎湃,激情燃烧,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将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下午我们来到了朱老师的朋友——绿禾农业参观! 绿色、多元、高产是这个公司的特色! 这个就是去年我在网上见到了巨型小麦!植株比我高出不少! 从丰收节会场到田间地头,到毛主席视察纪念馆、从首山的文峰塔到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来一个跨越时空、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及可持续发展的研学盛宴,此次活动开拓了视野,也增进了友谊,更是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虽然在农产品交易会、丰收节策划、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还有需要探索的地方。但是实地考察还是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了襄县的农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