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道羊城逛新疆(十三)

腰悬河

<p class="ql-block">相比独库公路,去吐鲁番的行程,路好、里程短,开车和坐车的人都格外轻松。按计划,先去坎儿井民俗园,再参观葡萄沟。</p><p class="ql-block">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人们将春夏渗入地下的雨水、冰川积雪融水,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古称“井渠”。可以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就没有吐鲁番文明。</p><p class="ql-block">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根据耕地或拟垦荒地位置,向上游寻找水源,并估计潜流水位的埋深,确定坎儿井的布局。然后,从下游开始开挖暗渠,当然,要先挖明渠的首段和坎儿井的龙口,然后向上游逐段布置竖井开挖。每挖好一个竖井,即从竖井的底部,向上游或下游单向或双向,逐段挖通暗渠。最后,再从头至尾,修正暗渠的纵坡。</p> <p class="ql-block">挖暗渠时,因工作面窄,一处只能容一人挖, 加之又在黑暗中摸索进行,仅靠灯葫芦(油灯)照明,这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为解决定向问题,他们在竖井内,垂挂两个油灯,从这两个灯的方向和高低,可以校正暗渠的方向和纵坡。</p><p class="ql-block">灯葫芦,是当地生产的一种陶制灯,除照明外,还可预测井内是否缺氧或有瘴气,以免出人员伤亡事故,也可以用灯光,配合竖井口架子上的绳子,来测定暗道挖掘的垂直度,免得浪费劳力。</p><p class="ql-block">在导游的引领下,沿着缓缓流水,看定向油灯,钻暗渠通道,在龙口处拍照留念,参观掘井所使用的劳动工具,抚摸那饱经沧桑的土墙壁……思维穿越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时空,领略先人们的无穷智慧。</p> <p class="ql-block">从坎儿井到葡萄沟,约25分钟的车程,托景区内餐馆老板的关系(当然是必须在那里吃饭),我们不用乘坐区间车,免门票直接带车进入景区。</p><p class="ql-block">餐馆,建在给各家规划的葡萄架走廊尽头,经老板允许,伸手可以摘到葡萄。等候就餐的时间,观察葡萄生长的环境,发现每窝葡萄藤的根部,都有一个较大的坑,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老板说,北方的冬季,异常寒冷,为确保葡萄藤不被冻死,须去其分枝,将主藤从架子上取下来,盘在根部的坑里,然后用土或御寒的东西,将其捂住埋上,到第二年三月份,再取出铺到架子上。虽费力费时,但能保障葡萄藤顺利越冬,确保每年收入稳定可靠。哦,原来是这样,真是大开眼界啊。</p><p class="ql-block">葡萄沟,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沟内,有布依鲁克河流过。我们吃饭的地方,在核心景区的边缘,要进入核心景区参观,还得买票,这让我们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于是质问老板,不是说免票吗?老板说,是免从外面进来的票,要进入里面精心打造的观光区,要再买票的,这是两种票。争议中,方弄明白,老板并没有说谎。但后续的,还要给团队其他人做好解释,以免生出矛盾,最后分账,别人要出钱的呢。</p> <p class="ql-block">观光区,果然不一般,说是葡萄的世界,果实的海洋,一点都不夸张。一进沟口,铺绿叠翠,意兴盎然,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溪流、渠水、泉滴,给沟谷增添了满满的诗情画意;苹果、石榴、桑、桃、杏、梨、甜瓜、西瓜及榆、杨、柳、槐等多种树木,遍布沟中。葡萄沟,简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百花园”、“百果园”。</p><p class="ql-block">传说很久以前,山上出现一条恶龙,每年三月初三,就下山吞食童男童女,作孽地方,当地百姓恐惧不安。有一年,临近三月初三,百姓和官吏,正愁派不出童男童女时,一对青年男女来到官府,愿为民除害,请求官府给男的一把利剑,给女的一捆绳索。三月初三清晨,东方破晓,霞光满天,这对青年男女,藏利剑绳索于身后,潜伏在山谷里,等候恶龙出现。不久,恶龙跃出山谷,小伙子乘其不备,挥剑猛刺恶龙上腭,姑娘挥舞绳索,将其捆绑,经过一番决斗,恶龙伏地而死,男青年也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姑娘悲痛欲绝,泪如雨下,渐渐化作山崖泉水,汇成了如今的千泪泉,滋润着葡萄沟的万物,造福当地百姓。</p> <p class="ql-block">千泪泉边的葡萄,品种很多,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年产鲜葡萄千万公斤,葡萄干数百吨,除了红葡萄,马奶子,比夹干,喀什噶尔,索索葡萄而外,特别盛产无核白葡萄,在国际市场上有“中国绿珍珠”的美称。就这样,吐鲁番成了葡萄的故乡,葡萄沟成了吐鲁番的缩影,成了对这对青年男女的最好纪念。</p><p class="ql-block">看过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在那遥远的地方》聆听《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达坂城的姑娘》跳着优美的《青春舞曲》,一直到《半个月亮爬上来》,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吐鲁番市鄯善县的全季酒店。(待续)</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毛兴凯, 笔名腰悬河,男,土家族,字同仁,号前川瀑布,湖北巴东人,语文高级教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作品曾在《中华辞赋》《齐鲁文学》《南方散文》《青年作家》《文艺百花园》《襄阳文艺》《教书育人》《恩施日报》《恩施晚报》《神龙溪》等报刊杂志及多家媒体平台登载。著有散文集《故乡的心跳》《三更是乡愁》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