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情缘 大爱无疆 ——东北师大附中校友捐助西部小学纪实(13) / 作者:曲元栋 播讲:麦穗儿

大新

<p class="ql-block">转载自《咱们村》第2376期</p><p class="ql-block">——曲元栋文学专辑</p> <p class="ql-block">千里情缘 大爱无疆 (13)/作者:曲元栋 播讲:麦穗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千里情缘 大爱无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长春东北师大附中校友志愿者协会15年来捐助西部高原山区小学纪实</span></p><p class="ql-block"> 作者:曲元栋</p><p class="ql-block"> 播讲:麦穗儿</p><p class="ql-block"> 音频:银 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两地传书情义无价 捐资助学硕果累累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爱拉吾尕</b></p><p class="ql-block"> <b>青南高原拉吾尕</b></p><p class="ql-block"><b> 校友心中一座塔</b></p><p class="ql-block"><b> 牧民尊师为育儿</b></p><p class="ql-block"><b> 村委重教在炼靶</b></p><p class="ql-block"><b> 学生苦读汗水浃</b></p><p class="ql-block"><b> 老师勤耕心血洒</b></p><p class="ql-block"><b> 格桑花开香千里</b></p><p class="ql-block"><b> 昔日石窟成黑马</b></p><p class="ql-block"> 这是附中校友志愿者刘作礼老师在2017年慰问走访拉吾尕小学后写的诗歌。写出了拉吾尕村委会对教育的重视,写出了拉吾尕小学教师们忘我奉献的境界,写出了长春东北师大附中校友志愿者们对拉吾尕小学的牵挂和爱心,也写出了近年来拉吾尕小学的可喜变化。</p> <p class="ql-block">  从2007年央视重阳节《同一首歌》栏目组演出开始,长春与玉树,相隔四千余公里的两地便牵上了情谊的红线,同台演出的东北长春的爷爷奶奶们与西北玉树的孩子们结下了难舍难分的缘。</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日月星辰,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十五年已过,当年玉树的孩子们已长大,并有57名学生考入大学深造,长春的爷爷奶奶们却悄然变老,有几位已经驾鹤西去……但是,他们慈善的爱心从未弱化,捐资助学的脚步从未停歇。</p> <p class="ql-block">  当年赈灾义演的广场周围,已经长起了茂密的松林和柏树林,林间的休闲木椅为游人休息提供了方便,湖边的小路已经铺上了防腐木栈道。湖水经过治理后,夏日荷花争相媲美,天鹅穿梭;秋日芦苇荡漾,游船浮动。唯有广场中央的长春解放纪念碑,傲然挺立,依旧年轻!</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来,长春——玉树之间,鸿雁传书,电波频传,特别是“一对一”帮扶对象之间更是保持经常性联系,掌握孩子们的成长情况。爱心捐助不仅仅限于拉吾尕小学在校学生,只要是这里毕业的孩子,家庭困难需要帮助的,他们会一直资助到上大学,直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为这,许多已经长大的孩子不断给爷爷奶奶们写来感谢信,这些来信充满正能量,透着深情厚谊,感人肺腑,激人奋进。在这里,精选两篇拉吾尕小学孩子的来信,让笔墨留香,岁月留痕。</p> <p class="ql-block"> 一、巴青拉藏的来信</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让爱扎根于社会</b></p><p class="ql-block"><b>尊敬的东北师大附中校友志愿者协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b></p><p class="ql-block"><b> 你们好!</b></p><p class="ql-block"><b> 我是拉吾尕小学毕业生巴青拉藏,见字如面,纸短情长。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拉吾尕小学的无私帮助。</b></p><p class="ql-block"><b> 因为你们,拉吾尕才有了首届大学生;因为你们,我们小小的山村才能熠熠生辉;因为你们,拉吾尕每年才能出十几个大学生;因为你们,拉吾尕孩子才能走出大山,看见外面的世界。你们的帮助,我们永生难忘。正如伊羊老师叮咛我们那样,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b></p><p class="ql-block"><b> 从我们上小学时的第一个图书馆、各种文具、厚厚的棉袄、毛绒绒的靴子等等,再到大学时每年出资帮助我们,来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真的让我们感到温暖。</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会不负众望,努力学习,脚踏实地。我们会愈挫愈勇,在艰苦环境中茁壮成长,让自己成为对社会,对家乡有用的人,也让爱扎根于社会,让爱心之花开在社会。 </b></p><p class="ql-block"><b> 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b></p><p class="ql-block"><b> 学生:巴青拉藏 </b></p><p class="ql-block"><b> 2021年7月26日</b></p> <p class="ql-block"> 二、更松才尕的来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饮水思源</b></p><p class="ql-block"><b>尊敬的东北师大附中校友志愿者协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b></p><p class="ql-block"><b> 你们好!</b></p><p class="ql-block"><b> 我是拉吾尕小学毕业生,今年考上大学的十一名学生之一更松才尕。</b></p><p class="ql-block"><b> 展开一张叫情感的纸,提起一支叫感激的笔,我要感谢给予拉吾尕大学生支持及关爱的志愿者们,是你们的帮助激励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是你们的关怀坚定了我们成才的决心,是你们的爱心温暖了我们的心窝。在此,我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及诚挚的敬意。</b></p><p class="ql-block"><b> 茫茫学海,在奋斗的历程中,拉吾尕的每一位学生心里都怀揣着对爱心人士及母校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抱着一份建设家乡的初心,努力奋斗,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好每一步路。</b></p><p class="ql-block"><b> 伟大的居里夫人曾这样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骄傲的成绩,都应饮水思源。"你们的大爱,我们会永远铭记于心,以更好的学习成绩,报答你们的爱心和鼓励。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要怀揣着这份感恩之心,努力成为像你们一样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人。</b></p><p class="ql-block"><b>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志愿者,开心快乐,事业有成,福如东海,扎西得勒!</b></p><p class="ql-block"><b> 学生:更松才尕 </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7月10日</b></p> <p class="ql-block">  进入2017年以后,美丽的巴塘草原每年都会有十余个拉吾尕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收到高等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到2022年止,已经有57位。这些从高原山区走出来的孩子被牧民们骄傲地称作“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p><p class="ql-block"> 踏入高校之门的孩子们,没有忘记长期资助他们长春的爷爷奶奶们,几乎都会写来饱含深情厚谊的感谢信。每一封信到长春之后,志愿者们都互相传看,欣慰之意溢于言表。有时,志愿者协会也会给予回信。在此,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放往事的片段。让其中的一封回信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志愿者协会回信</b></p><p class="ql-block"><b>亲爱的同学们:</b></p><p class="ql-block"><b> 你们好!</b></p><p class="ql-block"><b> 收到你们发来的一封封情深意长的来信,我们全体志愿者非常感动。</b></p><p class="ql-block"><b> 你们都是从拉吾尕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从你们的来信中,我们看到了你们少年自强的身影。你们身处艰苦的生活中,仍然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让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不禁感动得流下了热泪。</b></p><p class="ql-block"><b> 志愿者们感叹,一个小小的山村,两年就出了16名大学生,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就算放在全中国的大部分农村,这都是很少见的。这说明拉吾尕教育的成功,说明玉树教育的成功,说明你们的老师全心全意地付出心血教导你们,关怀你们,说明你们自己也非常努力。而这些,反过来也给了我们志愿者很大鼓励,帮助你们,我们做对了! </b></p><p class="ql-block"><b> 你们写的一封封发自肺腑的朴素的感谢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你们有一颗纯洁的心、年轻的心、向上的心、朝气蓬勃的心、跃跃欲试的心。你们的心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愿你们的心,像金子一样永放光辉。</b></p><p class="ql-block"><b> 你们身上具有朴实的感情,远大的理想。你们通过踏实努力,取得人生的飞跃,这是你们对我们的最好的回报。我们只是助力者,陪伴你们度过少年时代,像呵护小鸟一样关注你们的成长。如今,你们可以振翅高飞了,祝愿你们像高原的雄鹰一样,更加努力,更加强壮,飞得更高。</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将持续关注你们,永远支持你们,愿你们将来成功成才,回馈家乡,报效国家,实现梦想!</b></p><p class="ql-block"><b> 东北师大附中校友志愿者协会</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7月22日</b></p> <p class="ql-block">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转眼间,春天把夏季推到台前,2020年的盛夏在不知不觉中拉开大幕。</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拉吾尕又传来喜讯:11名学生高考分数进入录取线以上,将进入大学深造;另外,首次迎来4名拉吾尕籍大学生毕业,他们即将奔赴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他们还在拉吾尕小学的操场列队敬礼升旗;在绿草地上成群结队地午休吃饭;在校门口跳起欢乐的舞蹈欢迎远方的志愿者;在课堂上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课……几年过去,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懵懂天真的孩子变成了帅哥靓女,大学毕业的他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翻开暂新的人生篇章!</p> <p class="ql-block">  美朵卓玛,是2020年大专毕业的拉吾尕籍女孩。当年,她在伊羊校长及中学老师的教导下,品学兼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海师范大学。三年寒窗苦读,美朵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使自己变得气质非凡,成为美丽端庄的知识女性。她马上就会实现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愿望,像她崇拜敬重的伊羊老师一样,为高原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和奋斗!</p> <p class="ql-block">  土丁南江,志愿者们都已熟悉他的名字。这个小男孩是个孤儿,与爷爷相依为命。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爷爷,当年曾一度辍学。是伊羊校长踏着泥泞的山路,把志愿者协会的捐助资金送到他家,苦口婆心劝他复学。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是老师的循循教导和志愿者暖心的关爱,给了他勇气和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返回学校学习。最后考上大学。虽然自己的亲爷爷已经去世,但志愿者中有好几个爷爷承担起对他的关怀和责任。在人生路途中,他不寂寞。</p> <p class="ql-block">  土丁南江的爷爷之一,徐志辉校友介绍到,土丁南江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第一时间,就向他报喜:徐爷爷,我已圆满完成大学4年的学习任务,这是我拿到的毕业证、学位证以及就业协议书。毕业后的工作也落实了,在玉树杂多县第三完小做教师!徐志辉立即回复:孩子,在你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向你致以衷心的祝贺!你爷爷、爸爸的在天之灵也会为你高兴。希望你向伊羊、马则老师那样,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土丁南江的回答简单而干脆:好的爷爷,我一定会以两位恩师为榜样,努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初秋的巴塘山脚下,杏黄和橙黄两种颜色的格桑花在阳光的沐浴下竞相媲美、交相辉映。草原上的小鹰,已经展开翅膀,一跃而起,飞向广阔无垠的蓝天。<b>(未完待续)</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作者小档案</span></p> <p class="ql-block">  曲元栋,笔名:木东。大学数学专业毕业。曾从事教育工作,后进入政府机关,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和音乐。早期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报告文学、通讯、散文、随笔等70余篇。著有散文集《情似春风意暖人》。近期作品多见于网络平台。</p> <p class="ql-block">  高晓卉,长春作家协会会员,《咱们村》文学平台责任编辑;水电局子弟,毕业于长春大学中文系。现居长春市,自幼喜爱阅读和写作。借此公众号慰藉思乡之苦,向前辈们学习,提升自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鸣 谢</span> </p><p class="ql-block"> 《千里情缘 大爱无疆》系列纪实散文(共15篇)历时近半年时间,于7月末完美收工。在了解情况、收集素材过程中,参阅了我们东北师大附中校友志愿者协会的内部资料《紫丁香伴美格桑花》一书及《托起明天的太阳》画册。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多位校友的支持。特别是张子彬老师,栗强老师在百忙中帮助审定,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对此,表示诚挚的衷心的谢意。对林进老师、尹春芙老师、刘作礼老师、徐志辉老师、罗力老师、贾志坚老师等一并致谢。没有这些老师素材的支撑,此篇系列纪实作品就不会这样顺利得以完成。</p><p class="ql-block"> 愿附中精神世代相传,愿附中校友志愿者协会的爱心善举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新转载 202309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