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4日 星期天 阴 </p><p class="ql-block"> 我是日记星球13153号星宝宝明亮,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84期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254篇日记,感谢来看我日记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希望我们都有勇气,敢于和别人不一样,当然也不惧怕和别人一样,愿我们都能在这不确定的世界里,逐渐找到由衷的热爱和使命感,拥有所向披靡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天气微凉,一年又所剩无几了。休息的日子总觉得短暂,干活不多,思绪却不少,唯有听书能让我心静下来。近日听了一本樊登老师讲的书--《教育的减法》。每当听到我非常喜欢的书,我都想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双减”政策,但其实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双减”。“双减”的内容有两条,第一条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第二条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我们现在看到有更多效果的,是减少校外培训这一条。在“双减”之外,更应该被减去的是大家的心理负担。家长、孩子、老师都存在着极大的心理负担,这是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偏差导致的,所以无论外在的作业怎样减少,人的心理负担不会减少。</p><p class="ql-block"> 这本《教育的减法》,就是从理念上让我们重新认识教育,让我们面对教育的时候能够稍微放松一点,不要太过紧张和焦虑。</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章的内容是“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教育的减法”,首先是因为教育的减法与我们生命的意义有关,我们的生命不应该完全被耗费在考试和刷题中。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刷更难的题,但这些题将来很有可能并不会在生活当中出现。生活的意义在于跟人交往,去运动、交朋友,具备良好的情商,以及有时间去欣赏大自然。所以作者朱永新教授认为,要让教育者理解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要远高于对分数的追求,这是教育需要做减法的第一个原因。</p><p class="ql-block"> 教育需要做减法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需要拓宽幸福的维度。大家现在评判成功的维度太过单一,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幸福的标准,不应该只有一个。</p><p class="ql-block"> 教育需要做减法的第三个原因,就是缓解家庭的焦虑。很多家长会把期待当事实,这使得教育者备受折磨。</p><p class="ql-block"> 教育需要做减法的第四个原因,就是需要减少教育者的冗余工作。朱教授认为现在的教育方法加法太多,从而导致不幸。</p> <p class="ql-block"> 教育所面对的是典型的复杂体系,而不是简单体系。陶行知先生留下了很多的教育名言和教学方法,比如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大主张,以及“人生为一大事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等,这些都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提出了“六大解放”,这“六大解放”在作者看来就是我们今天做“双减”教育最好的指导方针。是哪六大解放呢?“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生命是丰富的,它包括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和阅历,这些都是学习的一部分,而广大家长只把备考算作学习,实际上与这个更广泛的长宽高比起来,考试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太狭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宽高与思维的洞见力。</p> <p class="ql-block"> 关于如何给教育做减法,作者提出了好几个方面的策略和方法。比如:作者建议把“六三三”学制减为小初高十年义务教育。第二个叫作内容的减法。学制缩短以后,就不能教那么多内容了。接下来还有给课程“减肥”。除此之外,还有“学习终身化”。作者还提出我们应该学习“精要主义”。精要主义的原则是“更少,但更好”。这些都是很有前瞻性和创新精神的观点和建议,具体内容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实体书。</p><p class="ql-block"> 加法教育无异于饮鸩止渴,减法教育却另有出路。因为教育不等于分数,也不等于世俗的成功,而是让孩子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同,允许孩子活得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个孩子反而很有可能比你想象的样子好得多。事实上我们的孩子更像花园里的花朵,而不是要被雕琢成某一个样子的木头。</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这才是塑造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你把一个孩子当成汽车,永远都在敲打,永远都在挑毛病,那这个孩子就算做对了也不会有成就感,甚至下次还会做错。这就是给父母的建议:减少焦虑、接纳不同、减少压力、减少帮助、减少干涉、减少批评。</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功利主义的成分过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过轻,从老师到父母再到全社会,都过于看重成功,教育成了父母心目中通往成功的桥梁。</p><p class="ql-block">教育是点燃火炬,而不是灌满容器。</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在孩子倾诉时,用心倾听,不随便讲道理。</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在孩子做错事情时,依然愿意听他说。</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孩子感到辛苦时,允许他暂停下来。</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孩子不听话时,会对孩子的思考感兴趣。</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孩子垂头丧气时,全然接受,不带任何评判。</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忙碌的时光里,允许他慢慢来。</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孩子想试试看时,会回应说:我支持你。</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在孩子一错再错时,依然愿意等他,帮助他,欣赏他。</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孩子仰望时,愿意蹲下来和孩子说话。</p><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牵着蜗牛散步,给他时间,慢慢长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