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名师相约,遇最“美”课堂——费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组参加和美课堂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王金娜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引领新教学,新教学催生新样态。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标准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美课堂”秉承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学理念,将名师之水浇灌全国教育土壤。2023年9月23日—24日,“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临沂凤凰实验学校隆重举行,费县第二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p> 名师风采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设计新颖,思路清晰,教法灵活。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幽默的方式,让大家深刻的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强老师通过学生猜测-质疑-操作-探究-结论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研究到一定程度还可以深入,强老师的三个问题抛出来了。1.还能怎样简拼?2. 为什么要沿着高剪拼?3.不同位置剪拼有什么联系?</p> <p class="ql-block">  强老师通过五年级数学期末中的例题,引发思考,教材是帮助孩子建立抽象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建立抽象具体的概念,而不是直接给出定义。通过由点到面的教学法,给孩子脚手架,让孩子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再多次比较中,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不断地比较、分析、综合中,获得概括定义的能力,从而进行更好的辨析,培养学生的数感。就为什么学生经常出错这个问题,强老师给予了解释,因为有部分同学没有被强化到,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分析教师教学内容的浅表化、学生思维的惰性化和知识结构的碎片化。我们更应该注重知识前后的关键,让孩子形成知识网络。</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执教《小数除法》一课,通过核心问题“97÷4余下的1元钱怎么分?”既衔接整数除法,又承接下一步小数除法的“细分单位”,同时,学生又可以利用元角分这一实物抓手解决问题,类比迁移,感悟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运算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 在解决“1元钱分给4个人怎么分?”时,必然要用到元角分的过往经验,而重点要在小数除法的算理以及竖式算法上,所以,才有了这些问题——“我相信过去的经验一定会有办法”引发探究;“你觉得这个方法太复杂了,太复杂了,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引出小数除法算式;“谁来平息这场战斗?小数点”、“我到底要看谁才能确定我的小数点儿呢?”探究小数除法中小数点位置——最终归结到“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原来呀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都是什么?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指出只要我们从单位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数的本质,去理解除法的意义,建立整体结构,就可以让孩子能感悟到除法运算的一致性。本质都是以计数单位这个核心要素有关联,就是在不断细分这个单位的过程,我们看到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在讲除法的时候,细分单位,在讲数概念的时候,我们提出讲分数小数概念的时候,也要关注数概念的一致性,从细分单位的角度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所以我们说,数运算也是对数概念的一个解读。</p> <p class="ql-block">  刘延革老师执教四年级最新课例《小数意义》。刘老师从孩子熟悉的数位顺序表开始,借助一把尺子开启新问题的探究,在一系列核心问题的解决中,逐层推进,抽丝剥茧,探索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与进率,完善数位顺序表。刘老师强调要关注核心概念,关注新课标理念,要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用问题引领,教少量的核心的知识,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成就素养,从而自主解决问题。刘老师在深度剖析案例中,让我们对“数”这个大概率,对结构化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周卫东老师执教的《加法数量关系》,从参观天文台这一真实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提出多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再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帮助学生小结出“总量=分量+分量”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演变出求分量的关系式,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探寻加法数量关系的本质,体会模型的价值,发展模型意识,在用数学语言表达关系的过程中逐步抽象模型。</p><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怎么把画挂正》示范课,他教育学生:“只有当知识能够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同时为我们作了题为《我们探索的大问题教学》的专题讲座,他用教学版的《心太软》引入,引导我们认识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简单的告诉,而应该是在理解和“对话”中的精神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大问题教学是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p> <p class="ql-block">  罗老师强调“不要为了求新求异轻易改编教材,尊重教材,把课堂还给孩子,也能把课上好”。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数学,真正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他通过身边趣事、课堂实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明白了学生“有什么”,老师要“给什么”,学生“要什么”等关键问题,“精问、善等、少言”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给孩子思考的时空,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是孩子的四大天性,让孩子们充分经历“质疑、探究、分享”的过程。罗老师积极与老师们的互动,让老师们对于新课标下素养课堂的落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的随堂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让大家感受着学习真正发生的美好。贲老师从数学书中的一道习题出发,主动将课堂最大程度地还给了学生。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上,“我善听、我勤思、我乐说、我会做”已然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p> <p class="ql-block">  顾志能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节全新的示范课《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整节课围绕着一道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展开学习,学生们在顾特的引导下不断开阔思维、表达想法、成功探索方法——通分法、化小数法、分子扩倍法和分母取中间数法。在最后一种方法——分子分母各自相加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证明)、下结论的过程,思维得到了发展。</p> <p class="ql-block">  储冬生老师指出问题驱动式教学聚焦数学学科本质和儿童认知特质,是以探究主题为要义、主探究问题为抓手、阶段关键问题为支撑的一种教学范式,它能够较好地促进儿童思维进阶和学习力提升,将核心素养的生成真正落到实处。</p> 听课记录 <p class="ql-block">  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理念走向行动,让它真实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中。 看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欣赏大师的课堂,学习智者的思考,教人育人,任重道远。</p> 学习体会 <p class="ql-block">  “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出彩。” 每节课,老师们都在坚定地实践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教学理念、新课标都在指向同一个方向,而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题、不同的掌握程度又注定了我们不能完全预设出情境,所以关注学生,讲究多元的教学方式值得每一位老师来实践。</p>

学生

除法

课堂

老师

小数

教学

探究

孩子

名师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