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星

冲天炮

<p class="ql-block">——巴金《繁星》文本解析</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第一次听徒弟的课,巴金的《繁星》。从一个新教师的角度看,还是相当不错的,条理清楚,准备充分,课件精美,环环相扣;从一个老教师来看,也不差。</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这是一篇新课文,之前也没听过哪个老师上过此课。所以听完课,和徒弟主要交流的是我对这篇文章的主观感受。</p><p class="ql-block">去年,有个好友发了一个视频给我看,让我看完讲讲感受,她知道我只会讲真话,不会讲敷衍的话,也没有套话。我就聊了主观感受:过于精确分析,工具性过于突出。任何事,过度都不好,语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我认为人文性要凸显,工具性要隐藏。2022版新课标出来后,很多老师上课时,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我喜欢语文课首先是文学的,是浪漫的,是诗意的,是天马行空的,而不是研究的、探究的、工具的。语文不是科学,非得怎样怎样,非得按部就班,非得像科学家一样把整个实验过程搞得明明白白,容不得半点差错。有些任务是科学的,有些任务是数学的,有些任务是音乐的,虽然现在非常强调学科整合,学科融合,那也要有个分寸,那也是为了知识的丰富性,课堂的趣味性,而不是分析又分析,探究又探究。语文课,就应该诗意多一些,浪漫多一些,风花雪月多一些。写到这,我想起了师范里的几个文学老师,一个照着教案读,没有任何自己个人的见解,一个非常严谨,讲文学常识讲清清楚楚,我们听得明明白白。一个基本上没有什么课时划分(学生时代我也不知道还有课时划分这回事),一首诗有时候会讲上好几节课,剩下的教学内容怎么办,没有教,师范老师是不会挪课的,他能从李白的这首诗,讲到另外一首诗,忽而又引进另外一个诗人,这老师上课没有什么教学步骤,完全就是想到哪就讲到哪,天马行空式的,但所有的学生都评价这位老师的课最好听,我也是因为这个老师,喜欢上的古诗,要不然对于我来说,读古诗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卷子中的填空题,当然也会了写作文时能引用上几句,显得自己有点文学修养,其实屁修养都没有,只是会比别人多背几首古诗而已。或许你要说:“那是中专课堂,可以天花乱坠,我们是小学课堂,怎么可以,成绩怎么办?”我认识的一个老师,一个月就把一本语文全部教完了,剩下时间带着学生阅读课外书,最后两个星期再带着学生刷刷卷,小学毕业考成绩年段第一。这个例子如果还不能说服你,那你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一下天马行空老师的课堂给了你什么启发,如果什么启发都没有,那我也不想多说。还有一个老师,我只记的他的名字,至于他的课,一点点印象都没有了。</p><p class="ql-block">语文的工具性一定不能丢,但不能时时抱着不放,不能每一堂课都捧着。有些课,工具性应该隐身藏在人文性后面。主观性多些,客观性少些。多一点兴发感动,少一点按部就班。就比如巴金的《繁星》。</p><p class="ql-block">废话已经说太多了,接下来不借助任何工具,单纯地聊聊我读这篇文章的一点主观感受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繁星(巴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家都是诗意的,都是浪漫的。可以让学生猜:为什么爱月夜,爱星天?本单元的任务不是发挥想象力吗?让学生大胆猜:静谧的月夜让人安静,让人心静,可以听见白天听不见的声音,蛙声,蛐蛐声……老师要自己先开始猜想,先自己想象一遍,这样到了课堂上学生出现一言不发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学生从老师的美妙的描述中获得灵感,思维的大门被打开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望着密密麻麻的繁星,躺在爷爷做的竹椅上,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作者,开始想象,落实单元任务。如果你担心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不会说,那就提早几天让学生模仿作者,坐在阳台上,坐在自家庭院里,就一个人,安静地抬头看着星空,安静地看上半小时。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既要低头看路,也要抬头看蓝天白云,既要去华莱士,更要看蝴蝶翩翩起舞)。</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我忘记了忧伤,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白天的喧嚣……)。(第一段三句话,第三句话是回应第一句话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为一个老师,上课之前,要朴实地把课文多读几班,多感受几遍,不忙着看教参,看教学案例。只有老师对文章有兴发感动,才能把这份触动传达给学生。如果你只是想完成教学任务,想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那课堂很容易流于形式,很容易枯燥乏味。老师与文本融为一体,然后才能把自己的兴发感动带给学生,才能创造诗意浪漫的语文课堂,才能让自己的课有浓浓的语文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童年的记忆是深刻的,是一辈子的,是挥之不去、魂牵梦绕的。因为童年对于星空的喜爱,所以长大后肯定也喜爱,在某一个时刻,在某一个地点,只要抬头看见星空,看见繁星点点,都会想起故乡的云、故乡的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他们和我说些什么呢?我有什么话特别想对他们说呢?第三次落实单元任务,这样落实单元任务才会流水无痕,教学是一种艺术,这就是一种艺术。有没有工具性?有呀,培养想象力不是工具性吗?不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吗?只是这工具性是盐,化在了水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什么不同,什么相同?先让学生回答,再配着音乐缓缓描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年龄,相同的人,相同的心,相同的牵挂,相同的孤独……文学味在慢慢流淌)。</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又对我说什么悄悄话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悄悄话呢?这样的问题就是水到渠成地落实单元目标,是不着痕迹地体现语文工具性,表面上看是文学性,其实工具性隐藏在了人文性的背后,让学生与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时我忘记了一切</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先让学生说忘记了什么,再出示写作背景等资料,然后联系资料说说作者忘记了什么)。</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又回到了第一段)(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故乡,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又快乐了。孩子,代表着纯真,代表着快乐;母亲,代表着温暖,代表着安全。只有老师对文本有这层感触,感悟,才能把这种感触与感悟带给学生。所以老师对于文本理解的深度与高度,决定了能够把学生带到何种高度。)</span></p> <p class="ql-block">读着巴金的《繁星》,想起了《小王子》中有关星星的片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你知道的,当一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会格外钟爱看日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就在繁星中的一颗上生活。我会站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微笑。当你在夜间仰望天际时,就仿佛每一颗星星都在笑……你——只有你——才能拥有会笑的星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星星,但其中的含意却因人而异。对旅人而言,星星是向导;对其他人而言,它们只但是是天际中闪闪发光的小东西而已;对学者而言,星星则是一门待解的难题;对我那位商人来说,它们就是财富。但是,星星本身是沉默的。你——只有你——了解这些星星与众不一样的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星星真美,正因有一朵看不见的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小王子》和《青鸟》是我最喜欢的两本童书,《小王子》排第一,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很经典,都美到极致,如果年轻时候读到这本书,我一定会在每晚临睡前读给那个我爱的人听。</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的事,就是因为它总会在某一刻勾起你美好的回忆,就像巴金,看到满天繁星,忘记了一切,反复回到了童年,仿佛做回了孩子。而我,读着巴金的文章,想起了《小王子》这颗星星,它在我心头闪亮。</p> <p class="ql-block">有必要重新强调一下我的观点,免得造成误会:语文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工具性也很重要,但它们不是语文的唯一。语文基础知识与生活、生命打通,才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让知识活起来,用怀特海的理论解释就是“浪漫、精确、综合”,三者缺一不可。苏霍姆林斯基还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第二套教学大纲,用丰富的背景知识这套大纲帮助理解第一套大纲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呈现知识的伟大魅力,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围绕在伟大事物的周围共同舞之蹈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