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我们曾经的战友一行8人(北京4人、上海4人),开两辆车到青海和甘肃南部自驾游。共同的目标使我们走到一起,要趁我们现在身体还强壮、精力也有余,好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度过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br> 本篇是《青海、甘南自驾游》的第(5)篇,还是以日记形式介绍我们在青海省的游览行程和奇闻轶事。 <b><font color="#ed2308">第19天(7月9日周日)</font></b> ▲ 按计划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来到青海省天峻县游览天峻石林。这是一个非正规景点,没有大门,没有停车场,没有门票、没有游客中心,也没有厕所,就连管理人员都没见到一个。但这里的山石风景非常美,与蓝天白云相配,是个拍照的好去处。 ▲ 从G315国道上下来,需再跑十几公里左右这样的小路才能到达石林。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很窄,若有两辆小车交汇就很困难。我们在路边找了一块较平坦的草地停车,步行进入石林。景区偏僻,知名度也不高,自驾游开进来的小车并不多。但我们惊讶地发现距我们停车地不远处停着一辆大巴,不知那位驾驶员是怎么开进来的。进入石林后才知道原来是某单位的年轻人到这里来搞团建,那辆大巴是他们租的。 ▲ 若没有这些年轻人的欢声笑语,这条山谷应当很寂静。 ▲ 天峻石林是喀斯特地貌孕育出的奇观盛景。从网上查询得知,它形成于距今约3.5亿年前的石炭纪,岩层构造与云南石林相同。只是天峻石林在形成过程中遭遇了青藏高原地壳抬升造成的缺水干旱,水蚀过程未能完成。但经过漫长的风蚀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奇异景色。 ▲ 山谷两边的山都不太高,但这些岩石都各有造型,各具特色。非正规景区里没有任何说明,欣赏这些喀斯特地貌全凭自己的想象力。 ▲ 比如说这张照片右侧的那块大石头,我看就像一只霸王龙的头。但队友们说不像,说什么的都有。 ▲ 蓝天、白云、绿植,阳光充足。上面这些奇异山石怎么拍怎么有,今天的废片率为零! ▲ 这块岩石上有个石洞,洞壁是黄色的,跟洞外岩石的颜色截然不同,也算是一奇观。这是什么形成原理还有待查证。 ▲ 这大概是岩石上生长的菌类,摸上去很硬,有白、黄、深墨绿三种颜色。赞叹它们的生命力。 ▲ 用超微距方式再拍一张,以便看清它们的形态。 ▲ 一位队友帮我拍的,笑称这是我的工作照。 ▲ 不知哪位好事的游客在岩石上刻下这幅画。画技不算差,但这种破坏行为该受谴责。 ▲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廿二。我们来得早,在山顶上方还能清楚地拍到尚未下山的下弦月。 ▲ 我们还得赶路,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与众不同的山谷。 ▲ 今天的行驶路程有点儿长,中午自我犒劳一下,在天峻县吃一顿自助小火锅。 ▲ 沿G315国道继续西行。中途遇到一座铁路桥,靠边停车休息一下。我和一位队友爬到桥上,另一位队友给我俩拍照留影。 ▲ 这是一条新修的电气化铁路,铁轨和架空线网尚未完工。远处山脚下绿色的防撞栏是G0612西和高速公路,从西宁到新疆的和田。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茶卡镇,明天我们将游览茶卡盐湖,令人期待。 <b><font color="#ed2308">第20天(7月10日周一)</font></b>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侧,这里有不少盐湖。这知识在中学地理课中学过,脑子里还有印象。两天前我们在刚察县游览过青海湖,湖水平均含盐量12.5克/升,但只能说它是个咸水湖,还算不上是个盐湖。 ▲ 昨天晚上住在茶卡镇,今天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茶卡盐湖。昨晚在网上做过功课,茶卡湖水的含盐量为322.4克/升,已经十分接近盐的饱合溶液,是我国含盐量最高的盐湖。从食用价值上来看,这里盐的氯化钠含量高达94%,杂质少,绝对是上等的好盐。同时这盐湖的盐储量高达4.48亿吨,足够全世界人口吃千年。所以说,中国从来就不缺盐! ▲ 茶卡盐湖景区大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照例免门票,只需购买景区内的小火车票。 ▲ 进入大门就看见广场上陈列的内燃机小火车,这是以前采盐运输用的交通工具。 ▲ 这是盐湖中废弃的铁轨,那两节车厢是当时运送采盐工人或游客的客车车厢。 ▲ 盐湖中心区域距景区大门还有好远,游客进出都要乘坐这样的小火车。沿途设有五、六个车站,景色都不错,游客可在任意站随意上下车。 ▲ 茶卡盐湖开放区域的最大特点就是湖水浅,湖底都是非常厚实的白色盐晶。游客可以租用景区的红色塑胶鞋套,穿上后即可下湖去趟水游玩。湖水最浅处刚没过脚面,最深也就到小腿肚子,安全没有问题。照片远处就是我们刚乘过来的小火车。 ▲ 湖中有多个这样的白色盐雕,吸引不少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 ▲ 这应当是个废弃的盐雕底座。 ▲ 还有一些道具供游客拍照。 ▲ 盐湖的开放区域很大,照片中肉眼看得见的湖面都可以去。中间站人的地方是湖中的盐岛。 ▲ 但也要小心这样的水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坑大约有一人深。盐水的比重大,万一掉下去不被淹死也要被齁死。毕竟这湖水的含盐量已经接近盐的饱合溶液,民间称之为卤水。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就是喝卤水死的吧? ▲ 这是湖底的盐晶。 ▲ 挑一粒长得好看点儿的盐晶,给它来张微距特写。 ▲ 捧上一大把盐,这些够吃多少天? ▲ 尝一尝,足够咸! ▲ 在湖面上拍张合影是必需的。来之前有人告诫我们说着装要鲜艳一些,这话不无道理。若是白色的着装会与湖面融为一体,拍照就不好看了。此外还应当戴一副深色的遮光镜,否则湖面光线太刺眼,还有可能患上雪盲。 ▲ 湖里玩够了,上岸脱鞋套。身上凡是不小心沾着湖水的地方,待水分蒸发后都有一层薄薄的盐花。 ▲ 回程,顺路参观那些大型盐雕。哈尔滨的冰雕、雪雕气温高了会融化,但这里的盐雕却一年四季都有。小卖部里还有微型盐雕,可以买个喜欢的回家当摆设。 ▲ 这是一个小火车中途站旁的游客休息点,蒙古包式的建筑。 ▲ 非常美好的一天,我等大开眼界。小火车到终点站了,出站后回身给它拍张照留念。 ▲ 继续驱车向下一个目的地前进,今晚将住在德令哈市。 <b><font color="#ed2308">第21天(7月11日周二)</font></b> 德令哈,这名字听上去怪怪的。其实这是蒙古语“阿力腾德令哈”的音译简称,意为“金色世界”。因青海省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首府设在德令哈,所以也算是个地(州)级市。 ▲ 今天第一个去处是尕(gǎ)海湖,在德令哈东南方约45公里,下了G315国道还要跑几公里崎岖的土路。 ▲ 没啥人气。这是大门口和停车场,一位管理员要求我们登记信息后就可入内。 ▲ 进门后发现有条湖堤伸进湖内,尽头处有座小亭子。尽管这湖堤似乎刚被湖水淹过非常泥泞,我们还是有兴趣走过去瞧瞧。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一股恶臭扑鼻而来。有几位队友忍不住要呕吐,赶紧往回走。只有我和另几位队友强忍着臭味走到亭子处,匆匆拍了几张照才跟着回撤。究其原因,这湖虽是咸水湖,但漂浮的垃圾和水生物太多。水位稍有下降这些东西就搁浅在岸边,被强烈的日光一晒便腐烂发酵产生恶臭,湖边的小风都吹不散。 ▲ 这个意外完全破坏了我们的游兴。照片中的蒙古包是刚才我们进停车场时登记的地方,那位管理人员已不知去向。我们也是今天唯一来到这里的游客。 ▲ 今天第二个去处也是一个意外。原计划是去柏树山德都蒙古文化原生态旅游区,想去看看蒙古族文化的原生态。地方是找到了,进了照片中的这个牌楼后才发现,所有的雕塑、宣展牌、体验点等等全都散布在牌楼后面一片非常大的区域内。我们不熟悉,没资料可查也找不到当地人询问,有点儿懵圈。 ▲ 穿过牌楼在路边看到这样一个古代蒙族人的群雕,左下方有两幅蓝天白云的风景画,没有任何说明和指示。正在犯愁中,有人突然发现公路远处有个棕色的旅游景区指示牌。走近一看,上面写着“柏树山”,向前行还有好几公里远。 ▲ 我等大喜,顺着公路向北。公路笔直,远观前方就是大山。凭着昨晚做过的功课,我们认定这里应当就是祁连山脉的边缘了。 ▲ 终于到了柏树山大门。这里有两位管理员,他们告诉我说,沿此路向上走,看见一个三岔路口向右拐,这一路上都是柏树山景区。若向左拐的话,走不多远就出了景区,但仍能继续沿路回到德令哈。真是十分感谢这两位管理员,他们的信息对我们此次意外之行的成败非常关键。 ▲ 进了景区就是一路向上的山路。 ▲ 路上遇到一群放养的山羊。 ▲ 有几个观景台可以停车拍照。 ▲ 在一处观景台上看到这个画面,这是个典型的山洪冲刷形成的地貌。想象一下:水往低处流,山上的洪水顺着山坳向下冲。到了下面的平原威力不减,硬是把原本平整的平原冲出一条大沟,最后注入远处的江河湖泊。经过亿万年的冲刷,就逐渐形成这样的地貌。 ▲ 这些花草绿植的生命力极强,在砂砾岩石上顽强生长。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在拍花,有人在后面拍我。另有第三人把我们俩一起拍进。不知后面还有没有第四人? ▲ 继续沿路上行,这里有很多蒙古包或帐篷,这是当地牧民开的“牧家乐”,可供游人在这大山中自己做饭、住宿、开篝火晚会,体验牧民的放牧生活,尽情放松。现在正是暑假,有很多年轻人自驾到这里度假。我注意了一下他们的车牌,最远的来自浙江宁波。 ▲ 再往前跑,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了。 ▲ 这里的海拔已经很高,前方的景色大同小异,再继续向前的话意义不大了。我们找个地方停车拍照休息,准备掉头返回。三岔口的另一条路还等着我们去探索。 ▲ 从三岔口向左,这里的景色果然与刚才不一样。山坡上有大片的绿草和松树。 ▲ 远处有牛在树下吃草。找个地方架稳手机,切换成长焦镜拍下这张照片。 ▲ 这里的喀斯特地貌比三岔口右侧更漂亮。 ▲ 这里的海拔有3800米,应当是这段路的最高点。照片左上角可以隐约看到三岔口右侧的那段路。我们停车拍照,留作纪念。 ▲ 公路最高点旁边的山峰,地貌特征明显。 ▲ 下山途中,看到一小片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混血儿”,很新奇。 ▲ 终于下到平原。这里有一个这样的大门,上面写着“陶斯图”三个字,这便是三岔口左边这个景区的名字了。现在刚搞明白,陶斯图与柏树山,分别是并列的两个景区的名称。两个大门相距有十几公里,内部的道路却是相通的。这里是个自驾游的好去处,也只有自驾才能玩这两个景区。景区内外的道路条件都不错,道路较宽,交汇车没难度。但我们沿途没见到任何大巴旅游车,景区门外也没有公交。 陶斯图大门处的海拔高度应当比柏树山高不少。在返回德令哈的路上一路下坡,开车十几公里都不用踩油门。 ▲ 回程路过德令哈市的阿力腾寺院,这个是我们计划中的游览景点。但寺院主殿的周围搭着脚手架,正在维修中。 ▲ 又见到藏佛教寺庙中特有的四和合。这次的这个造型不错。 ▲ 藏佛教寺庙中特有的转经筒。有人精力过剩,挨着个地转一回。 ▲ 主殿进不去就看看偏殿,寺庙僧人的宿舍也在这里。在院子里我意外发现墙上悬挂着这张表。虽然看不懂藏文,但看得出来这是一张绩效考核表。和尚也跟企业员工一样搞绩效考核吗?数了一下,这寺庙中共有31位僧人,相当于军队一个排的兵力。 ▲ 今天意外多。出了阿力腾寺不远,这里就是德令哈市的巴音河河畔,这座桥就是巴音河大桥。 ▲ 站在桥上往上游方向看,远处有座大坝,水闸正在向下游缓缓泄水。 ▲ 走近看水闸。 ▲ 回头看大桥。远处还有个摩天轮。 ▲ 岸边堆砌成墙的大石头是假的,玻璃钢制成的。 ▲ 巴音河水是浅蓝色的,应当是水中含有某种类型的铜元素。这一带稀有金属矿产丰富,巴音河的上游肯定流经过某个矿区。只是不知道这河水能不能经过水厂处理后成为饮用水? 今天一天,意外多多但收获满满。除了那个尕海湖比较失败外,柏树山和陶斯图都是网上自驾游功略中找不到的地方。我们还是很幸运的。 <br> 感谢同行战友提供的部分照片素材。<br> 本次我们去青海、甘南自驾游总共历时50天。后续篇更精彩,敬请期待。<br><br>2023-9-24<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