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行路

独行者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感谢图作者。</p> <p class="ql-block">  董其昌的名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很多人所熟知,他很好的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读书”是习得理论的过程,“行路”是让理论在实践中加以体现的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成长,必须是不断的学习书本知识,不断的进行实践,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不断成长。死读书,读死书,不求甚解终归是理论的“巨人”,不思考,不实践,也只能是行动的“矮子”。</p><p class="ql-block"> 如何读书是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所必须正视的问题。在读者的面前,书籍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把它读完,那么读什么书,如何去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比如读孟子的书,不是去背诵几句名言就可以了,需要<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实践中运用,进一步</span>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譬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可能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是不是理解了其意思并在实践中运用了,这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做一个假设,每一个人都读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且理解了其精神内涵,并在实践中充分的进行了运用,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尊老爱幼的好风气,和谐之风温暖着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不认识的老人跌倒了,还会有冷漠的离开或者观望吗?还会有公交车上不主动给老人让座的吗?大概这种现象是不会太多了吧。</p> <p class="ql-block">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游学是一个很好的情感体验,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有效方法。</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读书人,看到庐山的瀑布,最先映入脑海的就是李白的著名诗篇《望庐山瀑布》,随口会吟诵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倾泻而下的瀑布,展现在眼前,这是它的雄宏的外观,有心的人很可能还会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力量的无穷,产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p><p class="ql-block"> 游览成都杜甫草堂时,就会联想到杜甫的《蜀相》,自然会浮现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p><p class="ql-block">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个蜀国的丞相,一个大唐的诗人,为国为民,穷途一生,清晰的展现在眼前,激发出热爱学习,报效国家的激昂之情。</p><p class="ql-block"> 走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相信读过书的人都会想到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会脱口而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看着眼前模拟长征时的情景,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不易,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非凡的革命成果,激发起对党的无限的感恩,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激情。</p> <p class="ql-block">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去学习,更需要在蜀山去攀登,去吸收自己需要的养分,所以应该抛弃懒惰,抛弃等待观望,抛弃自怨自艾,在书山上攀登,在学海里搏风打浪,习得尽可能多的适合自身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提高。</p><p class="ql-block"> 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我们进步的两大保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