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名师优课赏析第3期

唐飘

各位老师,欢迎来到“名师优课赏析”。让我们走进名师,感受名师的课堂艺术和教学智慧,共赏、共享、共议,一起交流。 我是第三期优课推荐人唐飘。<div><br></div> 本期推荐的是张齐华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张老师的这节课没有既定环节或模式,有的只是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思辨,老师耐心地让学生去探究、去参与,去发现,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去归纳、去总结。 张老师的开课不同于普通课堂,他不是从生活出发的,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熟悉的数学角——三角形,五角星。<div> 导入课题只用了不到三分钟,张老师就迅速明确地引导学生进入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环节了。张老师给每个小组一根毛线、两根牙签、一个带扣子的塑料条、一张白纸,让孩子们用这些工具表现出他们头脑中的角。用毛线拉一拉,是让学生感知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用牙签摆一摆让学生知道两条直直的边必须要凑在一起,即角的顶点,塑料条是让学生探究角的大小,用白纸画角为学生进一步辨析角的本质特征提供充分的材料。<div><br></div></div> 展示环节,张老师本来打算先展示用牙签摆的角,后调整了为先展示用绳子拉的角。这里张老师的临时调整,是有他的用意的。因为了如果先研究牙签摆出的角,牙签本来就是直的,那对于边必须是直的这一知识点学生就不能充分辨别、思考。由此看来,老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非常重要,舞台虽然是学生的,但幕后的导演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体验才能层层递进。 接下来的画角的活动中,通过展示学生们画的角,并让大家辨别哪些是规范的数学中的角,哪些不是,还要学生思考把不对的角怎么样改成角。这里的改角值得我们学习借鉴。<div> 后面通过旋转角的一个小魔术,让学生感知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对角的本质并不影响。这一个教学环节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涵,学生的体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div> <div> 整节课的学生活动环节一直持续到本节课结束的前七分钟,包含了探究角、折角、画角、比角等,可见张老师对学生充分的体验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div> 最后张老师让孩子们带着顶点和边再次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的角,边指边说。再次回到五角星,点了五角星真的是5个角吗?丰富了学生对角的概念,也与开课做到了首尾呼应。 <br><br> 张老师教学的经典课题有很多,从“走进圆的世界”,到现在的“认识负数”,经历了数次转型。他认为:“我已经把所有的技术都洗干净了。未来的数学教学如果说还有新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的话,那就是无限地相信学生,有朝一日你会发现,他们太了解不起了!”

学生

张老师

牙签

名师

教学

探究

优课

环节

五角星

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