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p class="ql-block">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在周朝首都洛阳生活工作很长时间,老子很老时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挡住去路,被迫写下《道德经》一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看来,《道德经》是老子被逼无奈之际,应付差事仓促间写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细看《道德经》,语言极为精炼,形成大量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无中生有 ”、“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象无形”、“出生入死 ”、“祸福相依 ”、“根深蒂固”、“以德报怨”、“轻诺寡信”、“少私寡欲”、“金玉满堂 ”、“功成身退”、“知白守黑”、“大智若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宠辱若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虚怀若谷 ”、“暴风骤雨”、“道法自然”、“老死不相往来”、“治大国若烹小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子曾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古今中外十大作家之首,《道德经》成为东西方公认的经典,影响全世界2500多年。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书中对宇宙万物和生命真相的研究,并达到极高的境界。《道德经》被世界各国很多哲学大家追捧,被公认是一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哲学巨著。更为神奇的是,《道德经》与现代科学高度契合,从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的最新成果来看,《道德经》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一部经典究竟是怎样写出来的?“洛阳纸贵”是家喻户晓的成语,其背景乃是晋时期18岁的青年左思萌生的一个灵感:想要为三国时三个都城写赋,尽管遭受权威的打击,但左思20岁付诸行动,尽管非常艰难,完成初稿就用去整整十年时间,后又经十多年的修改并请名人推荐。到43岁时,《三都赋》终于在洛阳引起人们争相传抄,导致洛阳纸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头再来看老子《道德经》这部伟大哲学经典,几乎挑不出破绽,笔者推断其构思和写作过程是不可能在仓促中一蹴而就的。笔者推测老子在洛阳长期生活工作,特别是读书、思考,在修道和悟道过程中是有记录的,类似我们今天记日记。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纸张,一般人书写记录极其不便,但老子是国家守藏室的官员(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是完全具备记录条件的。可以推测,老子很可能平时就把自己的修道感悟写在帛书或刻在竹简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道德经说什么》的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韩鹏杰教授认为老子《道德经》与孔子《论语》很类似,也是与学生对话精华的记录,只是去掉了提问者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就曾千里迢迢从鲁国赶到洛阳向老子请教。可以断定,老子在周王朝都城洛阳工作时就已经有很大的名气。与老子交往的主要人群是当时顶级文人和政府的高官。他们在交往中免不了谈天说地、坐而论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人相聚,头脑风暴一定会时不时崩发思想的火花(也就是悟道也相当于产生灵感)。日积月累,这些火花会越来越多,为浓缩提炼出人生智慧干货打下雄厚基础。由此笔者推测,《道德经》决非老子一时仓促所为,而是老子回忆往事浓缩提炼一生智慧所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人生干货,是老子的贵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符合逻辑的推理:在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前,曾在洛阳担任东周守藏室之史数十年,阅读过无数先贤的著作,吸取其精华逐渐形成道学理论体系,并已经成熟起来,尹喜的“逼迫”完全是恰到好处的一臂之力的推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考虑到当时老子的高龄,也很可能是老子口述,由尹喜执笔为老子记录整理的口述记录(其实与孔子弟子记录整理《论语》很类似是没标注日期的口述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产生灵感是人类独有的思维活动,只要会思考的正常人大脑都会产生。在日记生活、工作和与人交往中都可能偶然突发灵感,灵感是创新的源头和灵魂,抓住灵感就可能触发创新。遗憾的是芸芸众生太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更少有人养成捕捉记录灵感的习惯,从而失去通过创新成就人生的无数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多数老百姓没有启蒙识字和读书写作的条件。而当今中国文盲很少见了,对于多数人写日记就是几乎没有门槛、成本极低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除了用文字还可用图片和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进行记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是环境的产物、习惯的动物,一旦养成好习惯如写日记,无论多么渺小,只要坚持就会创造人生奇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只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是记事,真实记录亲身经历的故事成为一个有历史的人;二是记人,积累人脉培记人识人和辨人的能力;三是记言,提炼所思所说所听,培养与人沟通能力;四是记录灵感,保护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独一无二的一个创造者;五是记录问题,浓缩提炼经验特别是教训帮助自己和后人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记是人生精神财富的收割机,回忆往事浓缩提炼干货就能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干货日记至少可做传家宝,在家族内部实现老子所言死不亡就是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话“老子天下第一”并非虚言,而是指老子留下《道德经》是给人类极为有益的精神财富。不想枉费生命追求人生意义的人们都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争取为后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好人生工程发起人李美志2020年6月19日于洛阳2022年5月7日修改2023年7月23日修改2023年12月11日修改于深圳2024年6月21日修改于洛阳</p><p class="ql-block"><br></p><p>温馨提示:知识爆炸时代,信息泛滥。太多当代所谓大师解读经典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字。门派众多,很多人声称只有自己真正懂得老子,但有真知灼见者并不多。购买阅读这种当代大量解读版本,成本较大。其实,读透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学老子《道德经》最靠谱的做法还是读《道德经》原文,只有区区5000多字,反复读反复悟即可。普通老百姓就选几个广泛流传的经典本即可,甚至就读网络版本即可。读一章悟一章,用写诵悟日记的形式,每个人都可打造自己版本的《道德经》,更好的方式是抱团共读共悟众创独特的《道德经》读本。</p></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