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话说“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九月中旬参加润达旅行的晋陕之旅,作为历史小白,在游览晋陕历史人文景观时,只能茫然跟从到此一游。甚至出了雁门关的天险门,面对荒凉的高山,一直疑惑自己真的在关内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但晋陕的山水自然之作,令人惊叹不已。特别是在雨岔和波浪谷,不仅天随人愿,应该是上天神助了。</p> <p class="ql-block">一、秋天走进大冰窖。为了多了解一点太原。特意提前两天动身。在山西博物院接到领队电话,行程安排有调整,最后一天返程可以按排去晋祠。</p><p class="ql-block">见有一整天时间,我改变第二天计划,在携程上选了芦芽山一日游,很好奇万年冰洞,不想错过了。</p> <p class="ql-block">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巴车来到忻州芦芽山景区。首先去万年冰洞景区,据说冰洞距今有三万年。景区里温度略有点低,植被茂密,与其它地方无异。</p> <p class="ql-block"> 本以为在冰洞口可以租棉衣,下了景交车,问导游才知道,租棉衣是在山下售票处。</p><p class="ql-block"> 导游安慰到,洞内不大,忍一下应该可以的。只有扛了,系好牛仔衬衫的纽扣,小心地走进冰洞。</p> <p class="ql-block"> 沿木栈道向下,坑道四周覆盖细密的冰层。木栈道湿漉漉的,但没有结冰。绕过几弯,象钟乳石一样的冰凌在灯光的照射,幻化出多彩斑斓、姿态各异的形态。</p> <p class="ql-block">这冰棱真厚,也不知洞内是多少度,手露在外面有点冻手,但身体的热量还是能够抵挡一阵的。</p> <p class="ql-block">冰洞开发面积不大,穿着单衣进去,沿着狭窄的栈道走一圈,又回到洞口,最多半小时。但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现在洞穴外有20多度,正午的阳光很强。都说地壳之下有炽热的熔浆,这儿天寒地冻的小气候是乍形成的?也许是北极冰川退缩留下的根脉吧。嘻嘻,瞎想想,揭秘的工作还是交给专家吧。</p> <p class="ql-block">二、千里黄河一壶收。今天黄河水势较大,站在临汾的壶口边,河水翻浪滚滚而来,漾起阵阵水雾,也密密地洒落在脸上和身上。</p> <p class="ql-block">依栏而立,湍急水流和隆隆水声,震撼着大地。虽然风不在吼,也没有马在叫,但是黄河真的在奔啸。</p> <p class="ql-block"> 目送滔滔黄河远去,从40米高的落差挤跌落下来的河水,很快就收敛了咆哮气势,翻着浪花急切向下游流去。</p> <p class="ql-block">三、阳光送来奇幻的峡谷。百度一下,大约几亿万年前,陕北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使一座黄土大山分开一条大裂缝,有宽有窄,后又经过数百年雨水冲刷,慢慢的形成这样一个峡谷地貌,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甘泉雨岔峡谷,地点位于甘泉县雨岔村,都说与美国的羚羊大峡谷极其相似。</p> <p class="ql-block"> 虽然早晨出门的时候,天气阴沉的,但是穿过几个隧道后,天放晴了。到达目的地时,阳光灿烂,天空湛蓝。坐上景交车,先去牡丹沟。游览牡丹沟是需要原路返回的。</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天似一条不规则的飘带,或扭转、或飞动,引着你向前探秘。</p> <p class="ql-block"> 顺着石阶下到沟底,沟里还算开阔明亮,沟壑两边山势也不算高,但是越往里走,山沟时宽时窄。最后止步于这片阳光照耀下的丹霞前。</p> <p class="ql-block">来到桦树沟底,就像走进迷幻天地。</p> <p class="ql-block"> 在数万年的岁月中,风和雨已经将峡壁雕琢出千姿百态,并为它们装饰了流畅顺滑的纹路。</p><p class="ql-block"> 今天,阳光照射进来,无论你是左右看,还是前后瞧,真的让人应接不暇。就算长着青苔的峡壁,也是一抹黄绿增添峡壁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峡壁的形状也让人天马行空,看啥象啥,自己找乐还不够,非要拉着同伴细细描划一番。 </p><p class="ql-block"> 由于峡壁狭窄,同样的位置,你我角度略有不同,光明照射的角度会不同,所看到景像也有差别。</p> <p class="ql-block">这黑影的峡壁,景区介绍为“仙女思凡”。唉,想像力比较平常了。</p><p class="ql-block"> 在一些经典地方,峡壁的下方是有一个小小的提示牌,但大家都以仰视为主,几乎忽略了提示的。</p> <p class="ql-block">四、游弋在红色波浪谷。波浪谷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龙州镇境内。离开雨岔大峡谷,在傍晚时分,我们赶到波浪谷的水上丹霞景区。</p> <p class="ql-block">由于该景区尚未开发,导游让我们各扫码2元买路钱,穿过两户农民的院子,就走进水上丹霞景区。</p> <p class="ql-block"> 波浪谷赤褐色的沙土层,层层叠叠,让人想一页一页翻开看看。有的红色的土层挤堆在一起,又汇成更大的土层。</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延伸至水面的沙石,象一笼刚出锅的千层馒头似挤挤挨挨的。</p> <p class="ql-block"> 绿色湖水平静如镜,映照出湖边山形。慢慢选择角度,希望能将天空倒映出一个心形,但总是差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仔细瞧着,对面垂直石壁上的红黑配色,象一幅有长廊、亭阁的江南园林小景图。</p>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住在波浪谷,因为明天还有更漂亮的波浪风景等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晚上躺在床上休息,忽然发现窗外有闪电,雨也密集地打在窗户上,下大雨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起床,气温较低,但天气睛朗。地导说,昨晚的大雨,今天雨岔大峡谷进不去了。好险啊,奔赴千里差点错过,幸运幸运!</p> <p class="ql-block">在波浪谷景区入口,第一次见到以倡议书的方式,介绍了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也坚决地提醒游客爱护这片近亿年的睡美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天真是眷顾我们,昨夜送上一场大雨,让我们在清新晴朗的山谷中,游览在红色的波浪之海中。</p> <p class="ql-block">由于昨夜的大雨,丹霞也饱吸雨水,在初升的阳光照耀下,颜色饱满,地貌线条清晰。多余的雨水在山间也冲刷出平滑的水痕。 </p> <p class="ql-block">赤褐色的土地中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木栈道。我们沿着栈道,走在高低起伏的红色土地中间,仿佛进入到了一个红色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今天走进波浪谷,有阳光、蓝天和苇草陪伴漫游其中。每一条山势曲线都是来自远古的信息,虽然我们读不懂,但是仍让人着迷。</p> <p class="ql-block"> 小草从红褐色的土地冒出来,这一小丛,那一小丛。绿和这红交相辉映,并不五彩缤纷,但却有波浪谷独特的美。</p> <p class="ql-block">在红土上,还盛开着两种紫色的野花,纤弱明艳。</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其间不停地寻找适合的角度和光影,甚至山体中黑色矿物质构画,也被我们想象成印象派绘画或是某个形象等。</p> <p class="ql-block">随着太阳的上升,丹霞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变白,丹霞的颜色也逐渐变淡发黄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剥落的沙石,也许就是昨夜雨水冲塌的。这也证明丹霞地貌的脆弱,它毕竟是沙粒粘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顺着栈道爬上山顶,遥望一座座山头,俯看一条条深不见底的沟壑,才领略到波浪谷的壮观气势。</p> <p class="ql-block"> 也许正是晋陕有如此奇妙的自然山水,才开启了丰富多彩华夏文明。</p><p class="ql-block"> 这是鸟尊(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博物院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专业介绍: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p> <p class="ql-block"> 近距离地欣赏它优雅华丽的身姿和精美的雕刻。象鼻内卷的尾部与两只健硕前足,平稳地支撑着谦和的象身和高傲的鸟首。可以想像一下,以大象为坐骑的鸟该如何巨大而高贵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