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行:塞罕坝

认真

<p class="ql-block">塞罕坝,属地域概念,特指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区域,广义包括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红山军马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分属不同行政系统。</p><p class="ql-block">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跨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处于阴山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山脉南端、燕山山脉西北端汇合处,主要是高原台地。“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全名可译为“美丽的高岭”。</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巡幸塞外,看中了塞罕坝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之后成为清政府皇家园林核心组成部分——木兰围场,并严格管理,木兰围场外围竖有木栏,俗称“柳条边”,附近八旗卡伦(卡伦制度是清朝一项重要制度,卡伦,蒙语音译,意为哨所或岗哨,其功能主要为边防哨所)及蒙古人民平时不得入内,用以保障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p><p class="ql-block">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塞罕坝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p><p class="ql-block">建国后,塞罕坝地区开始建立国营林场负责荒山、荒地植树造林工作。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草木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肆虐地扑向北京城。塞罕坝当地政府在塞罕坝相继建立几个小林场负责塞罕坝区域生态恢复工作,由于经营经验缺乏,效果不理想。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现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塞罕坝定名。从1962年到1982年,塞罕坝人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万亩,其中机械造林10.5万亩,人工造林85.5万亩。1993年5月,建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塞罕坝属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木兰围场”的满语名称“木兰辉罕”,汉译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主要景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草原、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塔、泰丰湖、月亮湖、红松洼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1993年5月,塞罕坝森林公园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年,御道口草原风景区被评为国家风景区。2002年,塞罕坝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5年,御道口草原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7年5月,塞罕坝自然保护通过国务院审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p> <p class="ql-block">塞罕坝康熙点将台又名亮兵台,位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阴河景区,是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平定葛尔丹叛乱的点将之地。其具体位置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塞罕坝森林公园阴河景区,位于森林公园阴河景区,形如卧虎,顶部是狭长平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p><p class="ql-block">康熙点将台高32米,登台远眺,可俯瞰松涛阵阵、绿海波涌的景象,能领略到当年康熙大帝点将阅兵的恢宏气势,只不过300年前的清军将士如今已换成了整齐划一的落叶松。其周围有十里落叶松人工林,景色优美。</p> <p class="ql-block">神龙潭位于塞罕坝草原森林的一条山谷中,距离西北方向的滦河源头五公里。这里,四周群山环绕,树木繁茂苍劲挺拔,中间一汪碧水。神龙潭波光粼粼,湖边山峦、树林、湖水、青草、蓝天与白云相互辉映,景色十分壮美,好一派旖旎风光。景点不收门票,有游船和骑马等娱乐项目。</p> <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在内蒙古曾经生活过20年的我来说,来到塞罕坝就如同回到了内蒙老家,我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吃了一碗手工制作的酸奶和奶酪,到这里吃羊肉也是必须的,当晚我们吃了手抓肉。当然,也体会了一下高原地区的寒冷,虽然是9月中旬,但这里的温差很大,晚上零上5–6度,一出门就把我们冻的瑟瑟发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