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身世的几句臆想

学山美苑

文/李学山 对于孔子的身世,司马迁在《史记》中是有过专门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div><br><h5><font color="#9b9b9b">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font></h5></div> 我们知道,孔子是山东曲阜人,具体是什么位置?按照考证,应该是曲阜市东南的鄹城。<div><br><div>孔子虽然是生在鲁国,属于当今地地道道的山东名人。可是河南人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孔子应该是河南老乡才对。因为司马迁说过,他的祖先是宋国人。</div><div><br></div><div>宋国在哪里?就是现在的商丘。孔子的祖先叫做孔防叔,所以孔子姓孔,是随了祖先的姓,只可惜当今的孔家后代们,只认同是孔丘的子孙,至于孔防叔嘛,连他的名字都很少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果呢?这也许是至少从春秋开始,我们就有了名人效应了,一直传到今天。</div></div><div><br></div><div>如果说孔防叔还值得纪念的话,那么孔子的父亲的做派却让人不敢苟同了。</div><div><br></div><div>按理说,叔梁纥也应该姓孔,属于孔防叔的亲孙子,可他偏偏有些忘本,是他不屑于姓孔呢?还是有别的原因,不得而知,反正连一向尊重历史的太史公都直呼其名“叔梁纥”,而没有在他的名字面前再加上一个“孔”字。</div><div><br></div><div>看起来,叔梁纥确实做的不咋地。在某认为,他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值得我们尊敬。</div><div><br></div><div>第一,忘祖就不说了。</div><div><br></div><div>第二,他是个好色之徒,竟然不讲周礼,背着明媒正娶的正室包养小三,在外沾花惹草,与一个来路不明的女子乱搞男女关系。司马迁说的很委婉,用了“野合”一词。具体怎么个野合法,大家自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就是了,反正不很光明正大。</div><div><br></div><div>第三,他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这里,有必要对孔子的亲生母亲颜氏说几句公道话。史料分析,她当时也正是青春年少,楚楚动人,她本身并不是贪图叔梁纥的富贵,而肯定是惧怕叔梁纥的淫威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个值得同情的受害者。在当时法制不健全的社会,她受了伤害也是只好认命,谁让施暴者有权有势了呢?估计,事情发生后,颜氏非常害怕,天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叔梁纥对她始乱终弃,不肯对她负责,更不肯对孩子负责。所以,多亏了颜氏的东躲西藏,在惊吓之下将孔子生了下来。</div><div><br></div><div>孔子的降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他遇到了一个好母亲,同时也摊上了一个坏父亲。</div><div><br></div><div>孔子的人生注定是坎坷的,他自己刚来到世间,却发现自己成了个怪物,人家的头顶都是向上凸起的,而他却成了小盆地。也可能是出于对可恶的负心汉的报复,也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孔子的母亲坚决要和叔梁纥划清界限,不让他学习他的父亲。</div><div><br></div><div>后来的现实也证明了,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伟人,他不因自己的悲惨身世而自卑,反而自强不息,并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文化圣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