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纪念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55周年,我们北庄知青插队也刚好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两个日子,我们在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瓜果飘香的九月相聚联欢,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年插队的地方叫灵石县夏门公社北庄大队,它共辖六个自然村。2013年的时候,我们曲村的知青搞了一次40年纪念活动。大家回到了久别的第二故乡,和镇村干部及部分老乡召开了座谈会,共话当年,畅谈未来,并合影留念;还给村里70岁以上老人送去了米面油表示慰问。</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们以曲村知青为主,还有部分沟东、陈家岭知青共聚联欢,所以叫北庄知青。其实北庄先后有130多名知青,我们一起去的也有30多个,这次到的只有13人。</p><p class="ql-block">九月十二日,大家分别从北京、秦皇岛、太原、临汾、介休、原平和孝义等地乘火车或自驾回到了灵石,相聚在宏源国际酒店。大家握手拥抱互致问候。当晚三三两两谈天说地,谈笑风生,感慨万千。当年的壮小伙靓妹子,如今都荣升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享受着幸福的退休晚年。</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餐,大家精神抖擞地游览了当地4a级旅游景点--红崖大峡谷。先坐景区游览车,后又换乘缆车,一路从窗外观看着层林尽染五颜六色的如画美景,一边感受着习习的凉风。下车后,这群奔七的老头老太从木梯步行而上,发扬了当年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顾不得腰酸腿疼,互相鼓励着、帮扶着,登上了晋中最高峰--海拔2566米的牛角鞍。</p> <p class="ql-block"> 大家顾不得一路劳累,尽情观赏着高原的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欢歌笑语回荡在山谷,美颜倩影凝固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镜尽情嗨,好像回到50年前。</p> <p class="ql-block">喊泉吼上一嗓子,笑看谁能比当年。</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到了马和村专为知青打造的“”忆当年康养公社”民居大院。</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不顾白天爬山的劳累,在宽敞的院子里唱歌、跳舞,吹奏,聊天,看电影,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十七八。晚上睡在了土窑洞的土炕上,甜甜的做了个美梦。</p> <p class="ql-block"> 晚餐,大家尝到了当年的窝窝头、米汤、酸菜和煮疙瘩。久违啦,当年顿顿吃的窝窝头,一上桌子就被抢光,吃的好香哦!</p> <p class="ql-block"> 14号早上,知青们起了个大早,都穿上了当年最羡慕的绿色军装和八路军军服,在院子里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致敬!鲜红的国旗;万岁!伟大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早餐吃在院子里,方桌马扎饭菜美。</p> <p class="ql-block"> 大院秒变军营,出入竟无百姓?</p> <p class="ql-block"> 田里不能去现身,剥玉茭过过干农活的瘾。</p> <p class="ql-block"> 最后,忆当年的郑总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大家心情激动,感慨良多,深情回味着当年的过往,有时就一件事会兴奋的议论起来。</p> <p class="ql-block">(右一)</p> <p class="ql-block">高贵文:原太原铁路局车轮厂厂长。</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我们真是坚定不移跟党走,战天斗地修地球,没有叫过苦没有喊过累,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我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相聚实属不易,送给大家三句话:一是人生就是减法,过一天少一天,要珍重;二是每天联系你的人,是余生最重要的朋友,请珍惜;三是最快乐的事不是初见之欢,而是久处不散,咱们50年的缘分请珍爱,感恩相遇,四季平安。</p> <p class="ql-block">白月枝:原灵石南关铸管厂工人</p><p class="ql-block"> 刚下乡咱们30人在牧场,我就是炊事员。那会儿不需要什么煎炸烹炒的技术,一是有啥吃啥,二是做熟就行。有一次啥面也没有了,只剩一把糕面,也就是黄米面,没办法!只好做了一锅糕面擦尖,黏糊糊的也没有菜,大家还吃得挺香。后来我下岗后,自己开小吃铺干了好几年,都是插队时练就的功夫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支撑着。</p> <p class="ql-block">武淑琴:原晋中地区夏门煤矿车队会计</p><p class="ql-block"> 我去插队时刚16岁,年龄最小。一是看到啥也新鲜,二是感受到知青队集体的温暖。有一次我们三个女生到沟底去挑水,吊是吊不上来,担是担不动,一路相互轮换,摇摇晃晃挑回来只剩半桶水了。下乡让我感受到农民的不容易,感受到粮食的珍贵,受用一生。</p> <p class="ql-block">裴晓菲:原原平县机械厂工人。</p><p class="ql-block"> 我插队时年龄小不懂事,多亏大哥大姐们帮助照顾。有一次我右手腕受伤,大姐给我喂饭吃,我很感动。后来父母亲回到老家原平,我也转了回去,78年12月才招工到机械厂,农村整整干了五年多,想想真是不容易呀。</p> <p class="ql-block">赵富生:原山西轻纺厅介休纺织厂工人</p><p class="ql-block"> 我当年被分到陈家岭村,四个男生各住一孔窑,各自做饭吃。从拾柴、担炭、磨面、挑水到做饭都得自己来。特别是中午,一个小时的时间,进门就生火,掐着时间紧忙,窝头还没熟,队长就催着上工。浇灭火,端起锅,手里拿着窝头边走边吃,真是泪水往肚里咽呀!地里农活还得一样一样从头学起。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过了五年多。比比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太幸福了。</p> <p class="ql-block">吕学琴:原灵石交通局档案科科员。</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青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睡的一道炕,大家互帮互爱,团结一致度难关。好多农活都是贫下中农手把手的教,使我们从五谷不分变成了比较合格的庄稼人,终身受益。</p> <p class="ql-block">刘孝良:原临汾市中心医院师承中医师(著名中医李可关门弟子)</p><p class="ql-block"> 我插队前在医院药房干过四个月,有点基础。到了村里刚半年,大队卫生所就把我调上去当了赤脚医生。那时村里全民免费医疗,村民看病不出一分钱,医生还要上门服务,也很受人尊敬。有一次一个小孩子静脉注射给感染了,家长着急,医生受累,我内疚了好久。于是我就暗下决心,此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一定要当个好大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化,没有系统学过医,但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自学中医50年,根本没有时间打麻将,跳舞唱歌,旅游,连看电视的时间也没有,抽空就学习。后来机缘巧合在李可大师手下学习了半年,加上单位进修,终于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中医大夫。2016年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去,继续我追求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每天很忙,但很充实,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 聚会期间,刘大夫给每个知青把脉开方,讲解保健知识,把快乐和快乐送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郭爱萍:原临汾铁路物资供应站职工。</p><p class="ql-block"> 我是张家庄车站铁路子弟,插队后第一站也是炊事员。到曲村后,和社员们一起上工下地干活。有一次差点掉到沟里,那就不死也会残,想想都后怕呀。农村的艰苦生活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工作后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p> <p class="ql-block">孔淑英:原汾西矿务局张家庄煤矿劳资科科员。</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都年轻,正是饭量大的时候,尽管伙食很差,顿顿窝头,菜很少,更没有肉,小伙子们一顿能吃六个三两重的窝头。给队里剥花生种子,边剥边吃。种花生时,队长给拌上农药,我们把花生红衣剥掉还要吃。那时是真苦呀,但是苦中有乐,我们都在广阔天地得到了锻炼,收获了成长。</p> <p class="ql-block">淑英还带来了她们下乡时被欢送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耿新春:原太原铁路段介休工务段职工。</p><p class="ql-block"> 我这人从小体质就差,在地里劳动总是力气小,挣的工分也低。后来队长照顾我“看秋”,也就是秋庄稼成熟季节,扛着土枪,满山遍野的转悠,碰到小偷小摸就没收,晚上再召开批判会。我们扛枪打不到野猪,就打野兔,也有很多乐趣。</p> <p class="ql-block">陈云海:原太原铁路局太原工务段线路维修车间主任。</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年龄小,不像别人那样考虑人生,考虑前途,经常想玩儿。晚上点煤油灯嫌暗就把灯芯挑到最大,早上起来用手一抹,就成了大花脸。后来到了铁路上我就踏踏实实实干,同时动脑筋巧干,通过努力当上了车间主任,由养路工变成了干部,成长了起来,确实也是得益于插队经历。</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生活非常快乐,每天去公园和一帮老友跳舞,吹电吹管,大合唱,身体倍棒。</p> <p class="ql-block">张建中:原中央广播事业局七二五台台长。</p><p class="ql-block">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确实锻炼人。刚到牧场,每天从沟底给牲口挑12担水,羊肠小道,不到拐弯不能换肩,肩膀疼两腿发软,咬牙也得坚持。下小煤窑砍炭,跪在坑道里,弯腰低头屈腿,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后来村里通了电,我当上电工,每天看电磨。妇女们来磨面,我就帮她们把面扛着送回家,村里人都对我好,有好吃的总要偷偷送给我吃。</p><p class="ql-block"> 队里分粮分菜都是在地里,离知青点很远,主要靠男生往回担,培养了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总之,插队的收获满满的,特别是精神食粮受用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武元爱:原灵石县人大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时插队到的夏门公社北庄大队,是全县的学大寨先进。从大队到小队的领导对我们都格外关心照顾,政治上培养,生活上关心,工作上照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长,发挥才干。大家在感受生活艰辛的同时,也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和成长的过程。我自己当了大队妇代会主任,还入了党,走上了公务员的道路,都得益于知青特殊生涯的锤炼。</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得到两枚知青纪念章,大家都高兴得别在胸前。</p> <p class="ql-block"> 座谈会开的生动活泼有趣,人人争着发言,讲述着当年的趣闻轶事,感叹着人生的苦乐年华。</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忆当年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穿上军装,扭着秧歌,玩抖音,拍视频,骑自行车,剥玉米,唱歌跳舞,玩儿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窑洞里,睡在土炕上,吃着忆苦饭,窝头酸菜喝米汤,回味当年,感受当年,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大家一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健康放第一,快乐心中记。当年苦中作乐,今天知足常乐,永远跟党走,安享幸福晚年。</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9日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