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62—1964)

軒 億

<p class="ql-block"><b>一九六二年</b></p><p class="ql-block">1月11日-2月7日 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b>即七千人大会</b>)。会议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加强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以迅速扭转国民经济困难的局面。</p><p class="ql-block">2月13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提出把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p><p class="ql-block">2月21日-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西楼召开。刘少奇主持会议。陈云在讲话中提出克服困难的6条意见。</p><p class="ql-block">3月2日 周恩来在广州向出席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及全国话剧、歌剧和儿童剧创作座谈会的代表作《论知识分子问题》报告,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发挥科学和科学家的作用。</p><p class="ql-block">6月 1.2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研制成功。</p><p class="ql-block">9月14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p><p class="ql-block">9月24日-27日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会议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p><p class="ql-block">10月20日 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对印度军队的武装进攻进行<b>自卫反击作战。</b>自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单方面后撤20公里,并在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设立民政检查站。</p><p class="ql-block">12月14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原子能工业建设和加速核武器研制、试验工作以及核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周恩来任主任。</p> <p class="ql-block"><b>一九六三年</b></p><p class="ql-block">1月2日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一位右手完全断离的病人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p><p class="ql-block">1月4日 周恩来将毛泽东提出的对台湾问题的有关原则概括为“一纲四目”,通过有关渠道转达给台湾方面。一纲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是:(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二)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四)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p><p class="ql-block">2月11日-28日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以“<b>四清”(即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b>)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城市开展<b>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b>。到1966年上半年结束。</p><p class="ql-block">3月5日 《人民日报》刊登毛泽东的题词<b>“向雷锋同志学习</b>”。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p><p class="ql-block">4月6日 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援外医疗队。这是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派遣的第一支医疗队。</p><p class="ql-block">5月27日 国务院发布施行《森林保护条例》。</p><p class="ql-block">6月14日 中共中央发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9月6日至翌年7月14日,又连续发表总称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的9篇文章(通称“九评”)。中苏两党之间的论战达到高潮。1966年3月起,中苏两党关系基本中断。</p><p class="ql-block">11月17日 毛泽东为河北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到1973年11月,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及南运河等5大河系和徒骇河、马颊河等骨干河道得到普遍治理。</p><p class="ql-block">12月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中央科学小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关于1963年-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报告、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科学技术事业规划。</p><p class="ql-block">12月14日-翌年2月29日 周恩来访问亚非欧14国,提出中国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及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p> <p class="ql-block"><b>一九六四年</b></p><p class="ql-block">2月10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和通讯,介绍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的事迹。此后,“<b>农业学大寨”</b>运动在全国展开。</p><p class="ql-block">5月15日-6月17日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三线”建设问题。1965年夏,“三线”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对“三线”建设实施全面调整与改造。</p><p class="ql-block">6月-8月 中央军委在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开展群众性练兵热潮的基础上,在全军分为18个区举行“比武”大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了军事训练汇报表演。</p><p class="ql-block">8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同意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p><p class="ql-block">10月2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b>《东方红》</b>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演出。</p><p class="ql-block">10月16日<b>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p><p class="ql-block">12月20日-翌年1月5日 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举行。会议推举毛泽东为全国政协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主席。</p><p class="ql-block">12月21日-翌年1月4日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b>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b>会议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