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集体备课更能集思广益,发挥众人的才智,把教学参透磨透,提高众人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9日上午,海口市美兰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组在新教学楼六楼录播室开展第二次集体备课。</p> <p class="ql-block"> 本次集体备课有两个环节:</p><p class="ql-block">一、学习《语文课程标准》</p><p class="ql-block">二、集体备课</p> 第一项 <p class="ql-block"> 本次《语文课程标准》由叶瑞霞老师带领大家进行研读“学业质量描述”。</p> 第二项 <p class="ql-block"> 本次主备老师是冯英华老师,主备单元为第二单元。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5篇课文。课文反映的是不同斗争阶段的事情,但精神主旨是一样的: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教学本单元时教师需要注意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深入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重点体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并且在关注整个场景的同时,也要描写个体的表现。《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两篇课文为本次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主备课文为第5课《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用“山”“水”“雪”等自然意象营造磅礴的气势,但是在诗人笔下比山水更磅礴的是红军精神。诗人通过夸张、对比的手法,表达了革命者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藐视,折射出诗人宏大的胸襟和抱负,讴歌了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冯英华老师出示了本课的教学设计,梳理了教学思路,重点讲解了重要知识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长征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和体会长征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前布置预习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而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p> <p class="ql-block"> “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师们凝思聚智,老师们对于本次集体备课提出自己的见解,分享各自教学经验所得,朱艳蕊主席对于本次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对重要知识点查漏补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有一颗坚定的心走在教育的路上。教育教学工作犹如攀登高峰,路上有荆棘也有风景,但哪怕有荆棘我们仍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从心出发,路在脚下,智慧在你心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黄钰祺</p><p class="ql-block">美篇审核:黄文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