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一次我落泪了 </p><p class="ql-block"> 298班解子通 </p><p class="ql-block"> 窗外的雨下个不停,寒冷了我的身体,更击破了我的心。 </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回望来时路,悲喜交织,有甜亦有苦。感动,愧疚,高兴….…但忘不了那一次——我落泪了。</p><p class="ql-block"> 九岁那年的六月。正值盛夏,太阳炙烤着大地,街上的人们都带着帽子,一个个都露着痛苦的神情,还时不时扇着扇子。我和几个朋友高兴地在回家路上,飞一般的跑回家,不想再受到太阳公公的关照。</p><p class="ql-block"> 下午上学,慢悠悠的走在路上,无顾于太阳,心里左思右想着:糟糕,上午刚刚考完数学测验,不午不会出成绩吧,我错了很多题,这可怎么办啊?我无精打采的走到学校,心里态忑不安,想起数学老师骂人的场面,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仔细检查。“哎,都是粗心犯的错!”我喃喃自语道。</p><p class="ql-block"> “叮叮叮”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数学老师也准时进人了教室,手里拿着试卷,眼睛时不时盯向某一个人,眉头也紧皱起来。我心里不由一哆嗦,他说道:“你们看看这么简单的试卷都做成什么样了!课代表发下去。”我静静等待试卷对我的审判,突然一张纸送到我的眼前,是用红色笔写下的两个数字“85”,下面写着一行字”有点粗心了吧,不是你的水平”。我心里一紧,感到无比的惭憾。</p><p class="ql-block"> 刚放学,外面下起了雨,我赶紧回家,这在路上,我不知爸妈的态度,他们也许不会在乎粗心的原因,只会在意我的成绩;也许会大发雷霆,也许会语重心长的劝说。回到家后,我告诉了他们我的成绩,他们却说:“孩子,我不要求你的成绩有多么好,只要求你上课好好听讲,来到家能好好完成作业,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有问题积极改就好。”</p><p class="ql-block"> 听完父母的话,我独自走进了房间,拿着这份85分的试卷,眼里流下了惭愧的泪水,和外面的雨一样。但,我要改正,我要像小草一样在雨后更加茁壮的成长;像蚯蚓一样以后才显出出他的实力。不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和拼搏,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p><p class="ql-block"> 那一次,我落泪了。现在的我感谢那张85分的试卷,才让我勇敢无畏的学习。因为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风 , 传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解子通。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家风,传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家风是沙漠中的绿洲,让饥渴难耐的人燃起希望;家风是黑暗中的灯火,让孤寂无助的人坚定方向;家风是汪洋中的帆船,载人到达成功的彼岸……</p><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回顾无数曾辉煌一时的家庭,其家风各有千秋,有不少可以称之为传世经典: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名留千古,一个“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崇尚“勤勉”就是曾氏的家风;周恩来为家人立下10条家规,“清正”二字贯穿一生。勤俭、正直、清廉,读着这些伟人的家风家训,着实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敬畏。</p><p class="ql-block"> 在炎帝故里、大美高平,有这样一位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共产党员,说她普通是因为她是一个农家妇女,说她不普通是因为她身上有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始终只做一件事——传承父业、捐资助学。她就是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的毕腊英。</p><p class="ql-block"> 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耕田种地、磨粉喂猪。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一直干到大半夜。一年365天,无休止地重复着繁杂的工序。捐资助学的资金就是这样一瓢一勺舀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的父亲磨粉养猪、克勤克俭,成为村里的“万元户”。“从小吃了没文化的亏,对助学充满热忱”的他没有盖新房、买彩电、换家具,而是用省吃俭用的钱无偿资助了25名贫困大学生,然而这些大学生尚未完成学业,她的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作为独生女的毕腊英万分悲痛,但擦干眼泪后,选择兑现父亲的承诺,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接过了父亲开创的公益事业,为捐资助学竭尽全力。从1986年至今,30多年来,她靠养猪积攒的辛苦钱,先后设立了教育基金、奖励基金、助学基金,累计捐资50余万元,奖励、资助学生千余名,帮助很多贫困学生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耳濡目染下,她的两个女儿都选择了幼教职业,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走上了捐资助学的公益之路。遇到困难家庭,她们会抢在妈妈面前解囊相助。现如今,毕腊英担负起了抚育第三代的责任,小孙子10岁生日时,她给孩子写了这样一封信:“现在的条件虽然好了,可是勤俭节约的美德永远不过时。生活上要能吃苦、肯吃苦,和同学相处的时候要能吃亏、肯吃亏,勤奋学习,多做好事,长大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勤俭持家,吃亏是福,感恩社会,多做善事,毕腊英用行动,将家训刻在了自己的生命里,也让它在一代一代传承中发扬光大。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传承家风,并为中华好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愿中华好家风在新时代创新发展,永续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