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已至,花已开,春风得意,万物可期。伴着徐徐春风,4月15日~16日,城厢小学一行6人在刘巧灵副校长的带领下共聚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参加“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观摩会主讲的名师有强振球、顾志能、俞正强、苏明强、黄爱华、徐斌、吴正宪、张齐华和贲友林。大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精心的教学设计,经典的教学结构令我们叹服。两天里,我们与学生一起,汲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课堂教学精髓。</p>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强震球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五年级的《体积单位》一课。学生通过四个步骤进行小组探究:1.想一想:我们能创造出几个体积单位?2.说一说:创造的每个体积单位分别有多大?3.找一找:找或做一个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模型。4.记一记:能想出哪些办法记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他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几何测量单位教学》讲座中,强震球老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本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他指出要做专业的教材注解,寻教学的共同误区,探有意思的教学改进,为我们参会教师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了具体指导。</p> <p class="ql-block"> 顾志能老师的《容积练习》全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他指出要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们研究的“生问课堂”既是学生提问的课堂,更是“生长问题意识”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因为在网上观看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而喜欢上了俞正强老师,在我脑中“简朴而有深度”成了他的代名词。这次我终于能近距离接触,颇为感动。果然,他的《认识速度》一课仍然于简朴中给人以触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在“你有何感”的追问中明白了速度可以有两个模样,一个是“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距离”,一个是“单位距离所用的时间”,而为了方便,交通工具的速度都采用第一个模样。</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的讲座《活明白,想明白到学明白》中指出我们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痛点,一定是可以追溯到我们前面的某堂课。他呼吁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对于本质的理解,因为没有深度理解,教再多的答题技巧也无济于事。俞老师的课,课件只有几页,没有任何美化,甚至比例还是16:9,讲座只是一支笔加白板。但那又有什么关系,或许这就是大道至简吧!</p> <p class="ql-block"> 苏明强老师的《除法复习》一课,抓住数学本质,注重学段间的衔接,让学生由“吐槽除法”到“在除法中飘”,到最后学生发出“数学真奇妙!”的感叹。这是“和美课堂”的魅力,也是数学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的《认识三角形》,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不经意间理解了三角形高的含义,画法及作用。他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底边不变的情况下,顶点到底边的距离会影响三角形的大小,以及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还具有整体意识,帮助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意义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师用他的练习课《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我们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教育无痕,精彩有迹。</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在《分数解决问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她解读的新课标对于数量关系的调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p> <p class="ql-block"> 张齐华老师的《用方向和位置确定位置》,通过学生提前预习,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再把学生的问题逐步化解,理解了怎样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它与以往学的数对的区别与相同点,并渗透了六年级比例尺的知识。让学生从“听”走向“说”,引导学生从记忆,理解和应用向分析、综合、评价转变,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p> <p class="ql-block"> 两天时间里,我们感受着教学新样态,学习名师们的教材解读力、教学设计力、语言表达力、课堂创新力和教学反思力,体会了名师们以学科育人的价值导向。享受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数学课堂之妙。</p> <p class="ql-block"> 观摩会过去了,但以下话语仍在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 数学需要细细教,慢慢学,深深悟。</p><p class="ql-block"> 每个教学的痛点都可以追溯到你前面某节课。</p><p class="ql-block"> 你只需要把别人家的孩子教好,自己的孩子自然有好老师教。</p><p class="ql-block"> 不要妄想教个解题技巧就能破除痛点。</p><p class="ql-block"> 要重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有意思的教学改进,这很难,但值得。</p><p class="ql-block"> 要真心呵护能够发现问题、愿意提出问题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主动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更多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我们敢于直视自己陷入的教学误区:重识记轻本质,重操练轻思维,瞻当前不顾后。但更多的是关于我们怎样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怎样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引导学生制作数学学具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有了去钻研教材,研读新课标的意识,也有了进行数学研究的自信。我们将会立足于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创新意识、应用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播下种子,让我们相信岁月,也相信自己终将享受我们的教育幸福。</p> <p class="ql-block">本篇由《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制作数学学具提升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供稿</p><p class="ql-block">撰稿:冯柳</p><p class="ql-block">审核:刘巧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