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好年轻,才七十岁》</p><p class="ql-block"> 继《上海知青在内蒙古》画册出版后,从去年11月份起到今年9月收工,我们的《情系内蒙古——知青老照片故事集》又出版了。作为这两本书的编委,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无数个夜晚我和其他编委笔耕于灯下,付出了很大的精力。</p><p class="ql-block"> 今年九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们突击了十个月编辑的新书《情系内蒙古——知青老照片故事集》(以下简称新书)出版了。屈指一算,今年九月也是上海知青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2周年的纪念日。9月2日,新书编委会全体成员在上海社科院图书馆领了新书。会后,新书副主编孙永明把我和袁文明、朱伟民、陆雅贤聚在一起,提议由我们五个人在半个月内突击举办一个“纪念上海知青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2周年暨《情系内蒙古新书发布会》活动,还想同时组织一台精湛的文艺演出。他的建议立刻获得了我们四人一致赞同,于是进行了分工。孙永明负责颁发活动通知,征集文艺节目并联系会议场地。陆雅贤负责一切财务事宜并落实制作颁发印有纪念图案的遮阳帽以及新书发放事宜。袁文明负责落实乐队,征集节目和两天活动中的酒水饮料提供(后来他提供的数箱白酒,黄酒和饮料都是自掏腰包,不让我们其他人分担)。</p><p class="ql-block"> 朱伟民负责活动中的展架,横幅,遮阳帽,胸贴等所有物件的图案设计以及担纲新书发布会主持人。我负责横幅和展架的制作以及联欢会现场布置并担纲文艺联欢会的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分工后我们五人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却又有条不紊的工作。孙永明在战友周丽健的帮助下,很快落实了活动会场为青浦瑞廷大酒店,时间定为9月17至18日,参会人员为新书作者和部分特约嘉宾,共计56人。周丽健还为大家的食宿做了精心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接到活动地点的通知后我驾车赶去查看了现场,对会场的布置和演出进行了策划。</p><p class="ql-block"> 9月17日,我们五人和战友张伟明(新书作者),刘惠萍(特约嘉宾)提前三个小时赶到现场开始布置会场。由于现场的墙面是玻璃幕墙,还有一处凹凸,无法悬挂横幅,所以我带去了钢锯,木条,双面胶,透明胶和其他五金小物件。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布置,会场相当漂亮。</p><p class="ql-block"> 当战友一个个陆陆续续赶到会场来,看到大门外欢迎他们的大展架,走进走廊,一面面红旗,一条条横幅引领他们走进会场。到了会场,前面是舞台上液晶大屏幕滚动着欢迎大家的标语和精美的知青老照片,后面是标示着会议内容的大横幅,战友们一个个激动地拿出了手机拍照。而我们几个人却擦抹着脸颊上流淌的汗水,坐在凳子上吃着方便面。一切就绪,井井有条。</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半,新书发布会宣布开始。主持人朱伟民在做了会议开场白的演讲后分别请出了新书主编王家荣和宁志超发言。他俩的发言对新书出版的情况做了介绍和总结性的发言,对所有参与新书出版工作的知青,战友表示感谢。接下来副主编孙永明用真诚而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感动,感动大家的支持,感动大家的辛苦,感动大家的奉献。会议接近尾声时上海知青战友朱传宝(大学教授)亲笔为这次会议题写了感人的诗词,赠送墨宝。</p> <p class="ql-block">《情系内蒙古》新书主编王家荣发言。</p> <p class="ql-block">《情系内蒙古》新书主编宁志超发言。</p> <p class="ql-block">《情系内蒙古》新书副主编孙永明发言。</p> <p class="ql-block">《情系内蒙古》新书编委朱伟民在主持会议。</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大学教授朱传宝作诗一首,赠送墨宝。</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激动人心的文艺演出活动开始了,我从朱伟民手中接过话筒,开始主持文艺会演。首先,我带领大家一起合唱《蓝天做帐地做床》歌曲。这首歌是内蒙兵团战士当年最豪迈,也是体验歌词最深的歌曲。这首歌里“蓝天做帐地做床,黄沙拌饭可口香”的歌词把我们的思绪又推向50年前的过去,推向那寸草不生的荒原大漠。我们在那里打井盖房,垦荒种地,开河挖渠,引水浇灌的艰辛和苦难的经历又一幕一慕地浮现在眼前。那时候我们凭着一腔热血和美好憧憬,发出“一颗红心两只手,誓把荒漠变绿洲”的誓言,而如今那里已经改造成无边无际的沃土和绿野。实现了我们当年的理想和誓言。那个被我们称作为第二故乡的地方如今高耸入云的白杨树下是一条条水渠,灿烂的葵花朵朵像一张张笑脸欢迎远方的宾客,空气中弥漫着蜜瓜的香甜……想到这些,我们的歌声越唱越豪迈,歌声把会场渲染成欢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在唱了慷慨激昂的兵团战歌后我又带大家唱了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用这首优美动人的歌曲让大家再一次感受我们已经实现了的憧憬和理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两首歌唱完后我请出34团战友阮永雄给大家演奏电子管独奏曲《九儿》。</p><p class="ql-block"> 阮永雄的电子管音色嘹亮。演奏的十分娴熟,优美动听,将《九儿》乐曲诉说的爱情故事演奏的绘声绘色,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34团战友倪新国为大家表演男声独唱《我们这一辈》。倪新国浑厚的男高音唱出了我们这一代知青的心声,也唱出了我们一生走过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第四个节目由史雅芳为我们朗诵一首兵团发电厂舒亚萍创作的诗歌《战友》。史雅芳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朗诵让我们从舒亚萍战友创作的诗歌《战友》中再一次感受到内蒙兵团战友之间深厚的友爱和互助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第五个节目是24团战友朱伟民为大家演唱沪剧《芦荡火种》插曲《开方》,他是一位戏曲爱好者,他的沪剧清唱让我想起以前没钱却一定要想方设法混进剧场观看戏曲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第六个节目是34团战友组织的小乐队为我们表演乐器四合奏。他们用扬琴、电子琴、笛子和二胡等乐器为我们演奏了《阿瓦人民唱新歌》,《打靶归来》等乐曲,把会场的热烈气氛再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第七个节目是22团战友李昌琴为大家演唱电影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李昌琴优美的歌声让我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大海边,看到一个个天真烂漫的渔家姑娘在编织渔网,愉快歌唱。</p><p class="ql-block"> 第八个节目是5团战友阮建英为大家表演绕口令《八百标兵》。阮建英伶俐的口齿,柔美的语音,用几种不同的语速,熟练地将绕口令《八百标兵》一遍又一遍的背诵,背到最后让听众的聆听跟不上她的语速,惊诧不已,把现场的欢乐气氛再一次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第九个节目我请出了出版《上海知青在内蒙古》画册和《情系内蒙古——知青老照片故事集》两本书的主编之一宁志超为我们演唱京剧《今日痛饮庆功酒》。他用这首歌庆贺我们出版新书的喜悦,这两本书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记载。</p><p class="ql-block"> 第十个节目由兵团战友李雅、仰亚蕴、黄翠娣和郑世华吹奏《映山红》和《婚誓》两首葫芦丝曲。委婉动听的葫芦丝曲把我们带进了大山深处,看到了满山的鲜花和一对对情侣……</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我表演了第11个节目,一个脱口秀,一个单口相声。首先我用内蒙古河套地区较为流利的方言给大家讲了一段脱口秀,讲了一个发生在我们兵团一团三连的笑话故事,引发了听众的掌声和赞誉。我又用普通话说了一段单口相声,又让全场听众开怀大笑。由于录像师急需处理音响问题,可惜我的脱口秀和单口相声只录了一个开头。</p> <p class="ql-block"> 继我的节目之后34团战友龚凯升表演了第12套节目,演唱京剧《梨花颂》。本来她要唱《南京之歌》,当年的禁歌。可惜我们租借的会场音响设备不给力,无法播放伴奏音,只好作罢。《南京之歌》曾经是我们知青在中秋节思念家乡时经常偷偷唱的歌曲,也是我策划节目时期望出现的一次高潮。可惜没有唱成,留下了深深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第13个节目是34团战友华坤琪女声独唱《西口情)。这首歌由34团小乐队为她伴奏。虽然是临时的合作。乐队和歌手的配合却十分默契,非常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第14个节目是由战友仰亚蕴和黄翠娣演奏萨克斯名曲《鸿雁》和《友谊地久天长》。为了这次演出,她俩还特意穿上别具特色的演出服装,精湛的吹奏技巧加上服装的独特靓丽,引发了会场上众多听众举起手机或相机拍照录像。</p> <p class="ql-block">第14个节目是由战友仰亚蕴和黄翠娣演奏萨克斯名曲《鸿雁》和《友谊地久天长》。为了这次演出,她俩还特意穿上别具特色的演出服装,精湛的吹奏技巧加上服装的独特靓丽,引发了会场上众多听众举起手机或相机拍照录像。</p> <p class="ql-block">第15个节目是25团战友李雅表演武术《第一套太极功夫扇》。年已7旬的李雅因刻苦练功,动若狡兔。静似磐石。一招一式,轻盈矫健。前不久她还去香港参加了一次武术比赛并获得了大奖。</p> <p class="ql-block"> 李雅的武术表演完毕后我们事先策划的节目全部表演完毕,我掌控的时间也恰到好处。留下最后一点时间我动员现场战友即兴表演。于是,4团战友朱巧珍主动应邀,上台表演了一个诗朗诵节目《致橡树》。</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带领大家一起合唱《难忘今宵》歌曲,由我一边打拍子指挥一边领唱。</p><p class="ql-block"> 我看大家兴趣极高,兴犹未尽,就把这首歌反复唱了两遍。歌声越唱越嘹亮,把大家欢乐的情绪推到了极致。</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收拍叫停,宣布联欢会演出到此结束,闭幕!</p> <p class="ql-block">散会后大家一致表示本次纪念活动和新书发布会举办的会议和文艺非常圆满,非常成功!一致向我们组织者表示感谢,而我自己,更是感觉还年轻,我才七十岁。</p><p class="ql-block"> 沈 力</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1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