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底色,更是生死以赴的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 翁牛特旗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浸染的一片热土。解放战争时期,共和国将军吴烈,何廷一,孔飞等曾在这片热土生活战斗过,他们出生入死,阻击国民党军队北犯,剿匪反霸,建立红色政权,开展土地改革,为保卫驻林西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和热河省党政机关,保卫翁牛特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冀热辽中央分局(后易名为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在林西开会,决定在乌丹成立警备区,即二十二地委,二十二军分区,二十二专员公署。是年12月,吴烈偕夫人胡文芳及长子吴时锋,二子吴源从河北宽城热南军分区赴乌丹二十二军分区履新,任军分区司令员。胡文芳任二十二专员公署公安处秘书。1947年7月,吴烈奉命调离二十二军分区,出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二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 开国将军吴烈</p><p class="ql-block"> 吴烈,江西萍乡人,1915年出生,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参加长征,东征和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丶解放战爭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忠心耿耿,为党和人民立下了卓越功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为开国将军。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第22军分区司令员吴烈夫人,乌丹专署公安处秘书胡文芳摄于热河省乌丹</p><p class="ql-block"> 胡文芳,吴烈将军夫人。湖北武汉人。1921年出生。1938年8月赴延安西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2月同吴烈赴二十二军分区工作,任二十二专员公署秘书。1947年7月调离二十二专员公署,任东北野战军八纵供给部股长。</p> <p class="ql-block">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烈和夫人胡文芳合影(摄于1959年)</p> <p class="ql-block">左四吴烈,左一吴卫平,左二吴东,左三吴时锋,左五吴源,左六吴时青,左七吴烈胡文芳女婿幸中原</p><p class="ql-block">吴烈将军和夫人胡文芳育有6个儿女:</p><p class="ql-block">长子吴时锋,原总后勤部司令部参谋,正团职,上校军衔。</p><p class="ql-block">二子吴源,原武警部队司令部调研员,正师级,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三子吴东,原北京军区联勤部干部,正师职,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四子,吴时青,原海军装备部干部,副师职,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吴时建,吴烈胡文芳女儿,原北京卫戍区医院主治医师,正团职。</p><p class="ql-block">六子吴卫平,1968年入伍,1988年转业,现在香港工作生活。</p> <p class="ql-block">副旗长王永利(左三)与吴时锋(左二),吴时青(左四),吴时建(左一)在赠书仪式上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4一9月16日,吴烈后代吴时锋,吴时青,吴时建和丈夫幸中原,少将、原十五军分区司令员陈云中儿子陈晓明一行五人专程赴翁牛特旗寻访开国将军吴烈战斗生活的地方,赓续红色基因,将革命老前辈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翁牛特旗委,翁牛特旗政府十分重视吴时锋一行寻访活动,对他们寻访活动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刚刚赴翁旗履新的旗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凤燕出席14号晚上的欢迎宴,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副旗长王永利14号连夜从乡下赶回乌丹,主持15号上午召开的《开国将军后代赴翁旗寻访座谈会暨互赠红色图书仪式》,对吴时锋一行代表旗委政府再次表示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吴时锋一行在旗政府办公大楼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旗政府系统党委副书记牛学刚,旗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宋智勇、办公室主任车建民,桥头镇政府镇长崔凤伟,副镇长牟明艳,亿合公镇副镇长王学文,党史办原主任吴晓峰,旗志办原主任张仲仁陪同吴时锋一行五人赴四道沟梁阻击战战场旧址及基指,前指,包扎所,食堂,练兵场旧址,二十二军分区司令部驻地,水头剿匪战场旧址进行参观访问。</p><p class="ql-block"> 桥头镇党委、政府设午宴,亿合公镇党委、政府设晚宴热情款待吴时锋一行。亿合公镇党委书记王文亚出席作陪。</p><p class="ql-block"> 9月16号上午吴时锋一行游览了玉龙沙湖景区。笔者在16号下午吴时锋一行即将结束翁旗之行前分别采访了他们。他们激动地表示:翁旗之行,寻访父辈战斗生活的地方,了却了他们多年的心愿。使他们对父辈在九死一生的战争年代为了信仰舍生入死,为了解放受压迫人民大众英勇奋斗的英雄业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表示,寻访活动也是接受一次红色基因教育。</p><p class="ql-block"> 他们对翁旗旗委、政府的盛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谢!他们纷纷表示:翁牛特旗英烈纪念馆落成后要带着儿子,孙子再次踏上吴烈等革命老前辈走过的路,让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教育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诗言志。陪同将军后代重走将军走过的路,感触很深,草成几首诗词以抒怀。</p> <p class="ql-block">吴时锋一行五人在原二十二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原址留影</p> <p class="ql-block">吴烈摄于1946年12月。时任冀察热辽军区第22军分区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第22军分区副司令员何廷一与吴烈司令员儿子们合影,左一吴源3岁、左二吴时锋6岁。</p> <p class="ql-block">鹧鸪天☆寻访二十二军分区驻地原址</p><p class="ql-block"> 隆福家园载春秋,一砖一石写风流。中枢昔日传军令,战火硝烟岁月稠。</p><p class="ql-block"> 清匪患,灭蠡蟊。新生政府为民筹。 将军吴烈威名震,赤胆忠心万世讴。</p> <p class="ql-block">吴时锋(左二)吴时青(左一)吴时建(左三)幸中原(左四)在四道沟梁阻击战基指旧址合影</p> <p class="ql-block">吴时锋一行与陪同人员在四道沟梁阻击战战场原址合影</p> <p class="ql-block">西江月☆参观四道沟梁阻击战战场原址</p><p class="ql-block"> 滇匪久攻难下,我军筑就铜墙。官兵团结志昂扬。北犯盲人摸蜡。</p><p class="ql-block"> 吴烈指挥若定,人民援助前方。骑兵奋勇向山梁,残敌闻风害怕。</p> <p class="ql-block">吴时锋(左二)吴时青(左三)吴时建(左一)幸中原(后)在水头剿匪战场旧址留影</p> <p class="ql-block">破阵子☆参观吴烈将军率骑兵团水头剿匪战场旧址感怀(晏殊体)</p><p class="ql-block"> 沟壑层崖险要,人烟稀少荒凉。纵马驰奔追溃敌,卸甲丟盔急遁亡。水头遭重戕。</p><p class="ql-block"> 日夜兼程剿匪,倾心护卫城乡。 幽谷深山行夜路,牧户农家诉衷肠。大恩永不忘。</p> <p class="ql-block">吴时峰一行和陪同人员在水头剿匪战场旧址合影</p><p class="ql-block"> 9月15日上午九时,王永利副旗长主持《开国将军后代走访翁旗座谈会暨红色图书捐赠仪式》,吴时锋、吴时青、吴时建将父亲执笔写的回忆录《峥嵘岁月》和由吴源、吴时青编著记载吴烈光辉业绩的《虎贲将军吴烈》分赠旗文化旅游和体育局、档案史志馆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王永利副旗长代表翁旗旗委、政府向吴时锋一行五人回赠《翁牛特旗志》(1993年版)《紫城风云》(1984年版)《永恒的记忆》(2011年版)和《龙乡魂》(2023年第二期载有《不讲大道理,以身作则的开国少将吴烈》的署名文章)</p> <p class="ql-block">王永利副旗长与吴时锋一行五人在红色图书捐赠仪式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浣溪沙☆开国将军后代走访翁旗座谈会暨红色图书捐赠仪式</p><p class="ql-block"> 红色基因代代传,先人浴血打江山。峥嵘岁月卷狂澜。</p><p class="ql-block"> 互赠图书铭历史,英雄业绩史诗般。初心如铁奏和弦。</p> <p class="ql-block">吴时锋、吴时青、吴时建和旗文旅体育局、档案史志馆、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同志在红色图书捐赠仪式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9月14号下午吴时锋一行还参观了翁旗历史博物馆,登上敖包山俯瞰乌丹城全貌。9月16号上午赴玉龙沙湖景区游览,翁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壮丽的风光给他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吴时锋一行和陪同人员在玉龙沙湖景区合影。左一为陈云中将军之子陈晓明</p> <p class="ql-block">陪同开国将军后代游览玉龙沙湖景区感怀</p><p class="ql-block"> 云淡风轻碧水流,沙湖打卡正金秋。</p><p class="ql-block"> 将军浴血平天下,后代寻根乐此游。</p><p class="ql-block"> 瀑布飞悬留倩影,玉龙腾越说从头。</p><p class="ql-block"> 踏行先辈来时路,红色基因万古遒。</p><p class="ql-block">注:1971年在翁旗赛沁他拉嘎查出土的C形碧玉龙,被考古界专家确认为中华第一龙。玉龙沙湖景区有中华第一龙石碑景点。</p> <p class="ql-block">吴时建(右)与丈夫幸中原在玉龙沙湖景区瀑布景点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3日</p><p class="ql-block"> 刘彩虹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