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们锦州实验中学七0届知青上山下乡笫一站:锦县板石沟公社53周年。去年我曾与其它三名同学自驾先期来此地追寻当年下乡时的记忆,巧遇村民吳显柱并认出了我们其中的三位同学,同时对我们22位知青能记忆起十几名同学的名子,让我们惊讶不以。看来我们在当年村民中口碑还不错,并以美篇《知青故地重游,美丽乡村揽胜》予以写实性报导。当时我承诺明年的九月会再次召集更多的老知青包车来此地去追寻~那段难忘的知青经历。</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我在微信中看到这样对知青的评价,感到客观不错。 节选如下: </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什么? 知青就是转嫁社会矛盾的,没有太多知识的识字青年。 知青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一代。再过几十年,知青将永恒消逝。知青分化,有极少数在高位,大多数都在底层。你也不要去攀比,也别怨天尤人。 </p><p class="ql-block"> 知青你不必无悔。因为当初你不是自愿去的,没资格谈什么悔与无悔。 </p><p class="ql-block"> 知青你也不要伤感。因为跟你一样的全国有几千万,有的比你更困窘和无奈。 </p><p class="ql-block"> 知青你当然不该知足。但你过了天命之年要知命。知青你现在还活在这世上,就是幸运的,能健康的活着就是幸福,能唱歌,会跳舞,常旅游,你就是神仙。 </p><p class="ql-block"> 知青让你当神仙的日子不多了。该干嘛就干嘛,该吃,吃; 该喝,喝;该吼,吼; 该跳,跳; 该玩,玩; 该乐,乐。不要隔代当奴才,不要舍不得花钱,不要再等明天。要想得开,放得下,走出去,活得乐。 </p><p class="ql-block"> 知青一个曾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一个令共和国骄傲而又尴尬的词。 </p><p class="ql-block"> 知青不能忘了初心,但也不必沉寂于过去,过去有你的灿烂辉煌,也有你的不堪苦痛。太惦念过去,离痴呆就不远了。对未来也不必太奢望,因为未来终是个梦。这梦很遥远,也许你等不到。明天也许很漫长,也许只是24小时之内的事,所以不必想太多吧!要抓紧的是今天! </p><p class="ql-block"> 知青人生无常,但天理有常。让我们存天理去无常,活出潇洒的自我。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人之善心。善待自已,善待知友。 </p><p class="ql-block"> 知青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再知青,而是知不清了。既是知不清,便是知老。既是知老,便更珍惜。 </p><p class="ql-block"> 上述对我们老知青的评价真是太接地气了,也真实的展现了我们老知青的现状。有生之年在我们七十多岁的古稀之际,能再次重走知青路,再叙知青情是何等的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以下我将以纪实的方式将一路拍攝的照片与视频,真实的反映我们此次活动的梗概,分享给《美篇》的读者以及关注我们知青的老同学,老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 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实现了诺言,能联系到的16名同学分别由北京、大连、沈阳、锦州。他们最大年龄73周岁,最小年龄69周岁,身体状况:有两次患癌的患者,有腰间盘突出的病人,有双膝盖需要置换的夫妇,但为了今天的活动,他们都克服自身的困难,积极报名参与,为的是53年后的今天能够参加~重走知青路,再叙知青情的活动而备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8.30分我们每个同学都如约到达集合地点,大家又有一年多时间没有相聚,当然要相互问候一番,关心关爱友谊的话语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9点整中巴车承载着老知青们那份带着怀念和激动的心情一路向西,直奔目的地~板石沟乡驶去。</p> <p class="ql-block"> 板石沟乡距锦州市区出发地27.4公里,由于修建锦凌水库,该乡的部份村屯已淹没在水库之下,做为移民均被安置在山岗上的移民新村,虽然下乡的原址已不复存在,但村民讲知青当年的青年点还能找到原来的位置,这是一定要去的。</p><p class="ql-block"> 途经铁合金厂区万潮海同学在此上车,并提前为此次活预定了午餐的饭店。</p><p class="ql-block"> 10点一刻我们来到了现在板石沟乡标志性的打卡地~板石沟乡欢迎您的巨大石刻前拍照留影。</p><p class="ql-block"> 《纪念锦州实验中学七0届知青下乡板石沟公社53周年》的红色标帖在尉蓝色天空的衬托下是那么的显眼醒目。</p> <p class="ql-block"> 53年前锦州实验中学70届二连四排的22名同学(16名男生6名女生)下乡第一站为板石沟公社龚家沟大队小刘屯村。今天参加活动12名(含两对知青夫妇)。他们是:于永金、徐学连、张洪义、毕 纯、李维春、赵希君、万潮海、孙素杰、姬庆玉夫妇、魏金荣夫妇。</p> <p class="ql-block">实验中学二连五排的同学下乡板石沟公社大齐屯大队。(马云华,齐文君,柏福荣,陈立敏)</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纷纷在此留下珍贵的照片,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两对知青夫妇,从青春到夕阳,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携手度人生。</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现在板石沟乡政府办公楼前留下当年老知青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11点半我们到达此行的终点:龚家沟村移民新址,七栋40余户的老乡集中按置在这里,统一的规化,统一的房舍将新农村建设展现在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 当年下乡来到这里村支书吴书记的儿子吳显柱夫妇在村头迎接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1970年9月4日下乡来到这里,1971年2月16日离开赴锦县大有垦区。在这里度过了半年的时光。参与了包括秋收及各项农活的全过程。与村民们聊天回忆,兴致勃勃,品头论足。</p> <p class="ql-block"> 当年大队保管员74岁的朱佩山夫妇早早与吳显柱夫妇在村头等待我们的到来,共同与我们回忆当年与知青相处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朱大哥当时是大队干部,还清晰的记得当年知青的一些往事,让我们佩服!</p> <p class="ql-block">当年知青小少年,如今七十古来稀。</p><p class="ql-block">不忘当年知青情,重回当年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 老知青们在村头文化广场与吳显柱夫妇和朱佩山夫妇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张洪义,毕纯面对村公示的补贴榜寻找可有当年熟悉的名字和老乡。并探讨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补贴与力度。</p> <p class="ql-block"> 村民赵继胜回忆当年知青张洪义曾经为他家打过一张木凳,虽然过了半个多世纪仍然保留在家中。遗憾没能拍到实物。但已经约定下次再去时征集到我们锦州市知青研究会,永久收藏!</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与两对村民夫妇在移民新村~龚家沟村的石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村北头又见赵春林,郭得久等四位村民并与我们知青共叙当年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由民赵继胜带路,我们步行1公里左右沿山间小路来到当年下乡来到小刘屯的原址,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感慨良多。</p> <p class="ql-block"> 原来下乡的原址~小刘屯现已淹没在新建的锦凌水库之中,成为历史的记忆,镜头中的的山脚下就是原知青点住址。</p> <p class="ql-block"> 在此地一定要留下历史的记忆~53年前我们的青春曾经在这里度过。</p> <p class="ql-block"> 登高远眺,又近距离面对53年前小刘屯村遗址现为锦凌水库,同学依稀辨认和回忆着青年点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 午后13点半我们返程途中来到老同学万潮海提前预定好的饭店用午餐,席间共祝此次活动圆滿成,并平安返程。</p> <p class="ql-block"> 老知青们也是老同学,难得相聚,开怀畅饮。共祝保重身体,在夕阳的岁月,盼望有生之年常联系,常相聚。</p> <p class="ql-block"> 万潮海~分别时还有多少知心话没有说完,眼含热泪话离别。</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大家带着当年知青的情怀而去,满载着与村民的友谊而归,重走知青路不是终点而是知青情怀的延续,有生之年我们还能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加强联系,相互祝福。</p><p class="ql-block"> 昨天吳显柱的女儿已微信填加了我,此次活劲的照片、视频和文章将通过我们的下一代及时传递给她的父母及各位乡亲。有了下一代的接力我们对当年知青与村民的友谊将会得到巩固与发展。此次活动也算划上了句号,不虚此行,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联 想</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3年9月22日</p><p class="ql-block">主题曲:知青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