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韵诗意,“语”众不同

home

<p class="ql-block">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中秋时,英语教学也恰好来到Full moon,full feelings这篇课文。如何进行学科交融,促进文化交融,传承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我们走进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走进这节双语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相关工作要求,实现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023年9月22日 ,在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举行"人教数字资源与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融合"研讨活动,此次学科融合活动是以"月满情浓 双语话中秋"为主题。 </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由武汉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李锐老师主持,采用“现场观摩+线下交流”的模式,开展了课堂展示、圆桌论坛等活动,全市初中语文和英语教师及各区语文和英语教研员参与了活动。活动第一项由汉阳区教育局蔡葵局长致辞。蔡局长表示:当今时代,数字科技与教育融合越来越全面深入,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领域和抓手,数字科技也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变量,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力量。</p> 融学科之美 <p class="ql-block">  双语合作探文心,千年情怀绕昔今。本节课由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的语文杨敏老师和英语王静老师共同承担。课堂上,杨老师大局引领,王老师语言辅助,两位老师用体验性、浸润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中秋的来历、习俗、中秋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实现了跨学科教学目标的牢固落实和学生学科素养的精彩呈现。</p> <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呈现了一个中秋节晚宴的准备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筹备邀请外教中秋做客晚宴所做的哪些语言与文化上的准备,呈现了怎样的思维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跨文化背景下,文化的自然交融和人际的和谐相处。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文化自信的含义:坚定、接纳、互融。</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也是声色俱全的英语课。老师们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在保证课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将学生心中遥远抽象的“中秋情怀”通过任务驱动、双语结合的方式拉到了身边。</p> 融思行之美 <p class="ql-block">  以课堂多变的形式为基准,提高学生对中西语言的思辨能力。</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组合作,思维通达,表达晓畅, 激情四溢。</span>含蓄深情的汉语到率直平实的英语,学生们积极探索分析,时而对话AI,时而斟酌语文诗词内涵。在活动中,学生通过mind-map, 自主学习,上台展示和小组互评,体验了“炼字”的乐趣,从来历、习俗、诗词三个层面解析中秋佳节,多学科思维视角,拓宽了认知边界。</p> <p class="ql-block">  在课文的拓展内容环节,两位老师引导学生翻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通过小组合作,通过与AI对话,通过现场展示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领略了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对此句话的翻译, 体验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真正做到了融合联进,让学生更深入理解“Full moon,full feeling"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音与画,动与静,虚与实的融合,尽享语文之韵,尽显英语之美。</p> <p class="ql-block">玩中思,练中学,情境交融。</p> 融五育之美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融合美育。美育具有启智的功能,并且能陶冶情操、完善品德。两位老师从自身着装,从精美的课件以及配乐,教具的制作,课堂上使用的信息技术,从古诗词之美,从视觉美到听觉美,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在美的氛围中去感受中秋情怀。</p> 教研共进,行以致远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新理念,新思想,同一堂课,不同视角。市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梅晴老师以“合”字开启论坛———同心合力、聚合一起、合作教学、共同育人是对这堂课最好的诠释。合是胸怀,是智慧,是包容。随后,武汉市第三寄宿学校英语高琦老师和语文卢中林老师分别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际理解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两个维度剖析,武汉外校语文陈颖婕老师从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创新的课堂没有完美,融合的课堂没有专家。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代表着一种文化,通过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文化带入世界;硚口区教研室教研员韩侃光老师从情境设置的角度来分析这堂课:可信、可亲、情深、理蕴、意远。是一节有境更有情的课堂;汉阳区教研室谭婷主任则从科与技中融通,学与思中创新的层面鼓励大家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学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武汉市教研员李锐老师提到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和多学科思维视角能拓宽认知边界。</span>重视母语文化能力与外语学习的助力作用,具体落实到课堂上就是要加强英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比较意识。当我们在语文或者英语课堂中遇到跨文化交际情景时,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自觉地将中英文进行比较和迁移,那么我们的语言学习才能真正打通学科的壁垒,相互交流。</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武汉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雷主任首先感谢了所有这堂课背后的策划团队的和所有教师的参与,同时他表示技术赋能课堂的目的是创新教育教学形态和变革新的学习方式。技术赋能的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以数据和资源的流动为底色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下的课堂表征在于教学逻辑之下,学习资源匹配,学习数据多元,教学反馈及时,学习体验丰富和教学工具便利。希望大家能深入走向教育教学研究和跨学科的探究。</p> <p class="ql-block">  此次信息技术与语文英语学科教学融合的展示交流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了互观互学、资源共享的宝贵机会,为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创新课堂提供了借鉴,我们也将秉承深教研、聚智慧、赋动能的教研初心,向光而行。</p> <p class="ql-block">No matter where you are</p><p class="ql-block">Or how far you are from your family</p><p class="ql-block">As long as you look up</p><p class="ql-block">You will see the same moon shining above</p><p class="ql-block">Wish you happy every day</p><p class="ql-block">And make every second count.</p>

课堂

老师

教学

融合

语文

学科

英语

教研员

教育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