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忆中的童年:58年跟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一家子人从东北来到济南,哪时居无定所,时不时的搬迁,大约在60年5月父亲携全家6口人带着简单的生活家具搬到仁丰前街52号院居住。院里由三排连房组成约30多户人家共同居住的大杂院,每户一间屋大家都共用一个水龙头。比起住在街巷的居民好了很多,起码不用去街道上的公用水房那里买水挑水回家饮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年的自然灾害农业欠收开始了生产自救的生活,那时的我呆呆傻傻的很听父母亲的话让干什么做什么就痛快的去干去做,从不顶嘴讲价,在父母的眼里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那时我上边有个姐姐,下边有俩个弟弟我是父亲的左膀右臂充当家里的台柱,那时我已经8岁了哈哈哈,家里养了只奶羊每天放学后牵着羊,拿着镰刀,推着小车带着6岁的大弟弟去放羊割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父亲在南郊施工,建设南郊宾馆,下班不顾满身的疲倦到我放羊的地方又忙着割草,那草是羊第二天的口粮,父亲说话带着浓厚的日照方言口音,风趣幽默。我有时想让父亲表扬几句时,父亲说"你能啊"如果干的不称他的心意时说"吃才"时常逗着我们开口大笑。晚饭时常在七点以后才能吃到,而且是吃不饱,开始时一顿三歺三合面窝窝头,地瓜和地瓜干,稀粥,后来粮食就不够吃的了,家附近的野菜,榆树叶都让人挖没有了,春天到树下捡杨树毛和嫩树叶蒸窝窝头或者蒸包子吃。那时的人面黄肌瘦,大人小孩挺着大肚子,严重的缺乏营养,有的大人身体出现了虚肿状况。民众都响应党的号召上下同甘共苦,努力工作,艰苦奋斗。我父亲是高级工人每月工资90多元,后来家里又添加了一个小妹妹全家依靠我父亲工资养家,七口之家平均每个人生活费近13元钱,这在当时的是比较高的生活标准。那时钱很毛,所有的生活物资都需要证票供应,不够的部分只能去黑市偷偷的购买,主要的是去黑市购买粮食。一个三合面的馒头需要3元钱带菜叶的地瓜面窝窝头又要1元钱才能买到而且个头不大,北坦的菜市场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上学放学都路过此地,61年夏季全国各地都下起了暴雨发生洪涝灾害,院子里的水有齐腰深,父亲将睡觉的两个床板用木条和钉子连在了一起床板上放桌椅板凳木箱子及被褥,洪水三天才开始渐渐的退下去,有的省市粮食颗粒不收,灾民涌入到城市,各家门口都有人要饭吃的情景,民众们的生活更艰难,困苦了,家家户户经常的饿肚子,酱油渣,扬树叶,藕叶都成了充饥的食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13岁那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去天桥下〈背着父母〉偷偷的帮用地排车搞人力运输的人拉车,每次能挣个三两毛或者毛八分的钱,积攒起来,后来被母亲知道了告诉父亲,父亲心疼对我说,你还小不能出太多的力,影响身体生长,不能再干这样的活了,我又重复着每天放学后带着大弟弟放羊割草的生活之中。后来家里又养兔子,增加了新的生活内容,去药厂的收购点去卖兔子幼崽。用于制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三年的自然灾害其间每到过春节时父亲都特意买一挂小鞭炮拆开一个一个的发给我们孩子,让去门外放鞭炮,把我母亲包好的萝卜馅的水饺下锅煮熟,嘴巴里念念有词,响亮响亮,人丁兴旺。每个孩子碗里放着数量一样的几个水饺再给孩子们拨点菜,也就是吃个半饱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三年以后生活开始好转,但计划内的口粮还是不够吃的,母亲经常从粮店买计划供应的面粉,背着白面步行到郊区农村换地瓜或者是地瓜干回家,这样口粮就能多吃点,回到家里人累的瘫到床上,再后来,家里养的羊也能宰杀吃点肉了,最小的妹妹是60年生人,弟弟是63年生人我们子妹是四男两女加父母亲是八口之家,生活的艰辛,很难想象。父母亲觉得在灾害三年里没有饿死一个孩子而感到骄傲。孩子也渐渐的终于长大了,能干活了同时也是最能吃的时候,常言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父母经常为吃而发愁,64年国家形势开始好转了,物价比较平稳了,过年时就能买到猪头或者是猪下货,家家户户都能闻到肉香味了,孩子们也能穿上新衣服了,鞭炮也舍得成挂的炸响了,男孩子放鞭炮女孩子放滴滴斤满院子乱跑,每个人的脸上充满着幸福感。那时的大人孩子头脑都非常单纯,都愿意扑下身子干实事,街道组织没有工作的人员纺棉线,糊火柴盒,砸石子搞家庭创收,支援国家建设。国家怎么号召,民众就怎么干。那时我们生活虽贫苦,可民风淳朴,人们脸上充满自信。听党指挥,听毛主席的话,国家也渐渐的的富强了,人们开始象往新的幸福生活,积攒钱买收音机,自行车,手表了,我们家也买了一台熊猫牌的收音机,听新闻,听相声,听戏,听小说丰富了家庭生活,民众们兴高采烈的奔人生。总觉得一年更比一年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1年的洪水提醒了我的父亲,孩子们必须要学会游泳,这是生存之道,父亲告诉我们"说"一但再有洪水发生,会游泳就能保命。记得64年夏天,济南生产路有一个露天游泳池,每到星期天父亲就带领我们子妹去学游泳,父亲的水性特别好,会仰泳,蛙泳,侧泳,踩水〈在水里立着身体游〉父亲很有耐心的给我们孩子讲解游泳的要领,示范给我们看,所以我家最大的四个孩子都学会了游泳。那时游泳大人1毛钱,小孩五分钱可以游两个小时。一到夏天游泳池是孩子们光顾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14岁那年去上学的路上,看到有敲着罗鼓,打着小旗排着队伍,喊着口号,破四旧,贴标语,贴大字报,晚上我偷偷也跑出去看游行的队伍,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们和工厂的工人开始了大串联,大辩论,校园内和工厂大门口处聚集着很多人群,在哪里讲各派的观点。能讲的人,口才真好,能辩的另外一些人哑口无言,我经常的跑去看热闹,后来大街小巷,大杂院,各个家庭也有派系,也开始争辩,名曰文斗。社会形势又进一步发展了武斗,造反派,保皇派我也弄不明白谁好谁坏,谁对谁错了,大街上,工厂里出现了头带柳条帽,肩扛棍子的人群在马路上或街道游行示威,学校院内石头瓦块到处都是,听说晚上两派经常打斗,伤人不断。各种指挥部,战斗队,带着军帽的学生和穿着工作服的工人都在左胳膊上带着红色袖标,游行支持他们观点一致的院校,工厂的派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不用上学了我整天大街小巷看热闹,回家还讲给父母亲听,父亲让我去上学我告诉他说,没有老师讲课了,都在搞批斗,写大字报搞文化大革命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67年初秋文革期间,我家又搬迁到在历山路附近,新盖的楼房居住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树叶静静的铺满了街道,转眼之间我人己到了老年。我又一次回到童年居住的地方,那是心中满满的回忆。街道大路走向没有改变,但以前居住的院子那里有一条铁路当空穿过,以前的大门不见了垒成了围墙。后陈家楼的教堂依旧存在,教堂内外粉刷装修一新,教堂内座满了做礼拜的人在哪里祈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条街巷改变了模样,成了楼房,使我分辨不出了南北。心里充满着回忆,回忆我那恋恋不忘的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东北来到济南全家福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姐弟小时候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大爷家的女儿来济南的合影。〈后边站着便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看到了那个年代我家仅存下的老物件,熊猫牌收音机,就回想到小时候听〈烈火金刚〉听小喇叭的广播样子了,这台收音机只有当年的济南百货大楼才卖,198元是我父亲两个多月的工资。在那时"了不得"轰动了大杂院。</span></p> <p class="ql-block">这条大街巷有我曾经的童年脚印。</p> <p class="ql-block">教堂依旧在,教堂内祈祷声,在耳边响起。</p> <p class="ql-block">老母亲生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四代同堂家人集体合影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