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味道”》

巧克力Qiaoli Li

<p class="ql-block">文字:巧克力</p><p class="ql-block">制作:巧克力</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老家在陕西宜川县坡头大队王壕村。王壕村子在集义镇的下川,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地处山梁上的凹凸处,人少地多, 距离县城约有七十公里。这里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海拔高度和气温以及湿度适中于盛产花椒、核桃、柿子。尤其是大红袍花椒名扬四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往事如烟,我第一次回老家至今已有许多年!记得,一九七六年,一个舂暖花开的季节,父亲从横山县人民武装部转业回老家宜川县。(父亲为早期中共党员,一九四八年离家从军,历经沧桑,一直在陕北多地武装部工作。)那时的我十五岁,还在榆林体校集训三个月未满,得知消息后,就毅然决然随全家,回到了父亲阔别近三十年的家乡,也是我及母亲、弟妹第一次回老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回到县城暂做安顿后,父亲决定借此机会,带着我们全家一同回老家,看望未曾谋面的亲戚们。我对老家早就心驰神往!因为,常常听老爸提起。我的爷爷奶奶早已去逝,一生育有三男一女,老爸为小,在家族中排行老七。爷爷外号李老四,解放前为自耕农。一生勤俭持家,仓满囤圆,遇到年景不好时,经常接济贫困乡亲,在当地一带家谕户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一天,风和日丽,天气十分晴朗。老爸为我们安排了吉普车,回梦寐以求的老家王壕村。一路走来, 车窗内,家人们大多时候都怀揣心事,沉默不语。而我就期盼早点到王壕。车窗外,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路边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三四朵,桃花拍着手笑红了脸,跃跃欲试争先斗艳,茂密的植培间,野兔、野鸡、羊鹿子……在梢林间撒着欢!我们的车身紧贴着路边的梢林,一直行驶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土石公路上。途经老虎梁(上下图),这里山高路险,坡陡弯急!车在路上行,人在车里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一会儿,放飞的我,瞬间头晕目眩不能自拔。车外尘土飞扬,车窗无法开启。显然,早已失去观赏自然风光的雅兴。无助的老爸不断赞叹司机师傅开车技术;老妈一直都提心吊胆,紧捏一把汗……更糟糕的是车内的我,早已六神无主,五脏六腑都快倒出,差一点儿要了我的小命。平时调皮的弟妹也有些不舒服!老妈同我一样!无奈的老爸一直为我们加油打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行驶到薛家坪,稍事停车休整后继续前行。我们翻过五岭山,驶出阴凉沟,穿过集义镇,一直将我们送到石家河滩,车子无法再行驶,所以,原路返回。从石家河滩到王壕村子,还有十余里的山路。这时的我心拔凉拔凉,真没想到第一次回老家原来这么艰难!除老爸外,我们都觉得回老家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尤其是我后悔莫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好在打前站的大哥想的周全,担心我们几个孩儿走不动,早已和表哥以及其他亲戚们,赶着几头毛驴和马拉车,在石家河滩等候我们回村。当我和弟妹们,得知让我们坐马拉车、骑驴回王壕,顿时手舞足蹈,欢天喜地!因为,长这么大第一次尝试骑毛驴。可笑的是骑在毛驴身上,驴不听使唤,我心里害怕,便打消了骑驴的念头,和其他家人坐上了马拉车子。只有大弟骑着毛驴,毎当上下坡时,还需亲戚们扶着,老爸和亲戚们并肩步行。我坐在马车上,看着周围的一切,幻想着老家的模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双脚终于踏在期盼已久的、老家的土地上!举目四望,老家根本没我想象中好!村子很小,小到只有十来户人家,都是乡间小道和分散着的陈旧土窑洞。耕地里有一些发出牙刺的花椒树和少许的苹果树。正当我们从村中走过时,老爸指向一孔破窑洞说,此窑洞是过去老人在世时留给他的!我顺着老爸手指的地方看去,只见有一孔土窑早已倒塌不堪入目。我点头默认,老爸离开老家近三十年,土窑洞久无人居,自然破败,也不为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来到大哥家。(大哥比老爸小不到十岁。四岁的他,母亲就病世,大伯含辛茹苦将大哥抚养长大,六零年考入西北大学,是乡镇的头名状元,更是我们家族的荣耀。在大哥的求学路上,得到过老爸无偿资助。在县城中学任教。)这次回老家就是他辛苦打前站,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老家,就是回到大哥家里。家里家外犹如过喜事。大灶大锅大盆大盘大碗,尤其是木制大饸饹床子格外显眼。饸饹面,卷卷馍……我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尝试。聚餐后,家庭大团圆正式启动,准确地说是一次村民盛会;更是我人生之中的第一堂课!我一边听家人们嘘寒,一边担心大哥家里的土窑洞,会被所有来人挤破!幸好是走了一拨又一拨。母亲有礼数的将我们带着的饼干和糖果等回敬老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家人将我们全家谦让在后炕上盘腿就座。随之,扑面而来的是嘘寒问暖!油灯下,老爸感慨万千!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走时的他家里不少老人健在,可回到家后逝去的永远无法挽回;走时的他十七岁一个人,回到家拖儿带女一大家。无不让老爸悲喜交加感慨一番!似乎与家乡的亲人有说不完的话题和道不尽的家常!老妈感动的流了泪!我也随着父辈的情绪感慨其中,莫不刻骨铭心!在我的心灵深处自然而然扎下了深根!在久别重逢的亲人温暖的嘘寒中,我和弟妹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清晨,朦胧中听到有驴叫声,还有其他叮叮咣咣的响声!那知外面在干什么呀?由于,前一天的奔波和晕车,加上晚睡疲劳,又入梦乡的我,终于被一大早赶来叫吃饭的亲戚喊醒。只好硬着头皮起床。我询问大嫂清晨院子里很早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大嫂解释说,天没亮大哥他们就牵着毛驴在三、四里外的山沟下驮水去了,已经驮了一回哩,咱们人多用水多,又去驮第二回还没回来哩。我以前听老爸提起过,老家吃水靠驴驮。可没想到的是,老家人一直还是用最古老的方法吃水啊!说话间听到外面有嘈杂声响,大哥已将两个大木桶提放在了地上,我试着提了一下,以我的力量将不满水的木桶只挪了一点,我无从下手,将它没办法,只好认输。大哥风趣地说,这个不是你女孩子干的活,你就罢手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饭后,拜访了二伯、二娘和俩个表哥,还有出嫁在外乡赶来的二位表姐以及家人。随后,在老爸老妈的提意下,亲戚们带着我们全家,一同去祭拜逝者。我和弟妹们奔跑在山间小路上,寻找着花的足迹……来缅怀逝去的亲人们。每每想起,在老爸眼中的老家,之所以那么的美好,是因为他眷恋着,生他养大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也许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故土情怀吧!现在想起,老爸故意给我们开了一个“国际”玩笑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家连续三天,天天都被热情、喜悦和惊奇包围着。村前村后、山茆茆疙梁梁上,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大人们白天在田间地头劳作,晚上在媒油灯下共话家常。父亲一个个询问亲戚们的生活与疾苦,谋划着以后的生活出路。对我而言,对正当年少而无知的我,有着别样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当,袅袅炊烟升起时,乡亲们总是力所能及,挨家特意为我们准备最好的饭菜。初春的老家虽然没有新鲜蔬菜,但是,每餐都有白面卷、有猴耳朵(面食)、有白面饸饹……还有核桃和柿饼等土特产。这些食物我们平时很少品到!更忘不了我们当地盛产的大红袍花椒,香气扑鼻回味无穷!在其它任何地方都尚未品到。好玩的我,没事时陪着妹妹和侄女,坐在土炕上翻骨筋,有时在院落里打沙包、跳皮筋儿。相反,俩弟在家里待不住。那天,和小侄子去放牛,无意间将小弟头撞破,留了好多血和泪!多亏村上的赤脚医生包扎了伤口,而后就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伤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是那天,在邻村谷堆峪的姑姑,听说出门在外的小弟全家回乡了,迈着三寸小脚,惊喜若狂地赶到王壕同我们团聚。第二天,姑姑携同我们全家一起回到她的小村庄。谷堆峪山清水秀,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大片松柏古树林,涧畔下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院里院外,有核桃柿子石榴树,堂嫂将小院收拾的既干净利落,又温馨舒适。我们在姑姑再三挽留下,留宿了一休,也正随我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精明小脚的姑姑,年岁比老爸长,是一个极慈祥善良和热情的女人,虽然是三寸小脚,但是,走起路来非常之快,容貌尚好步伐优美。姑姑中年守寡将独生子养大,成年后的堂哥工作在外地某银行。尔后结婚生子,不幸在他三十六岁时就英年早世,可怜的姑姑和堂嫂双双守寡,孤苦伶仃!庆幸的是堂哥堂嫂有一儿子,在县城上学。堂嫂一直陪在姑姑身边,一边尽心赡养姑姑;一边尽心抚养儿子,勤快能干的她,还是大队妇女委员,在当地传为佳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原打算回老家三天的行程,在不知不觉中,已度过四、五天了。老爸急于上班,我和弟妹们也该上学,准备返程。当老家人得知我们要返程,还继续挽留我们。他们一再辛苦也不舍让我们走,这时的我,也未必想回去!不只是因为被这块土地所迷恋!更是因为被老家人的善举而感动!之后,我们还未出发,亲戚们你一包,他一包,全是吃的东西和土特产,有柿饼、花椒、核桃、芝麻等等。这些东西不但是家乡的味道,而且还寄托着他们对亲人的情感,我们也不好拒绝,就一一收下。临行,老家人拉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放,一直将我们远送到大路口!我们也恋恋不舍回头道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返程的路上和来时有着一样的待遇,不一样的只是心情沉重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家的水土真是养人,我在老家人身上学到了许多!老家人善解人意!心灵纯洁,生活简单快乐,父辈们寻求着他们所向往着的美好自在的生活!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毎日辛勤劳作,不也一样活的有滋有味吗!我真心期盼,“春雨”早点洒落在这一贫瘠的土地上,让这里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已暮年,回忆起当年第一次回老家还是那么的记忆犹新,倍感温暖…老家的“味道”是那样的难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