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游山西(5)

乐仙

雁门关坐落于代洲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的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人称"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雁门关是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被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 瓮城位于关城北侧地利门外,城高及关城之半,设有暗门。瓮城门俗称小北门。 古时作战的铳和弩激起我们对古战场的遐想和对古英雄的敬仰。 上图,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下图,城墙外是练兵的校场。 老同学把战鼓擂得咚咚响,鼓舞游伴们奋起登上雁门关。 我登了十几米就气喘吁吁,忽闻上面一位老汉不知对谁大喊:上面台阶太高,下山更费劲!我自知无力继续上行,悄悄地走到一边。 独自在下面拍几张照片,不辜负我来雁门关的决心。 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 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统计有几百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关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里有个小小的军事展览,看一看。 看到关内关署,相当于守备署,拍一拍。 著名的杨继业老人家曾坐镇这里守卫边关。 驿站,古时为迎来送往将士。现在这里有餐饮、住宿,方便八方游客。 巍峨的雁门山脉 雁门关,风景这边独好! 勇士们,登高饮酒论英豪! 五台山,又要登山?幸好司机赵师傅开车送我们直达山顶,省下了我们不少脚力。 五台山既有青庙(汉僧所住)也有黄庙(蒙藏喇嘛所住),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并重的佛教道场。青庙和黄庙相互比邻,共同发展,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独有的现象。 殊像寺在山西五台山怀镇西南1公里处,殊像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 创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重修。 菩萨顶,五台山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据传说因为文殊居住之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年后,蒙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康熙、乾隆皇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 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相传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五台山,修建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名为大显通寺,现为五台山佛教协会所在地。 我心里念念不忘曾经的同学、边疆的战友。听说她出家入佛,每到一处寺庙我都尽力打听,但都徒费心思...... 文殊殿内下层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普贤菩萨。 五龙王殿坐北向南,当地人称作龙王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重修于民国年间。重建时,在殿外加建了一个抱厦前庭,前庭通体雕刻富丽堂皇, 清晨来五爷庙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我挤进人群,对着五龙之首拜一拜。 塔院寺原是大华严寺的塔院,因院中的大白塔而得名,现为五台山的主要标志。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据传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发舍利。 遗憾大白塔正在修缮,无法入内观看。 雄壮的雁门关、凝重的五台山,我们来了!。<div>我们一心向善,我们潜心静行。<br><div>我们愿祖国的灿烂文明世代流芳!</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