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题目中的雨雪、朔风说的不是冬天,而是2023年季春的山西大地。</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春天在大同游历五天,最后一天遇到了倒春寒。从内蒙古刮来的冷风首先光顾山西最北端的大同,气温骤降近三十度;大风刮来了冷雨,冷雨到夜间又变成了雪。第二天我离开大同南下平遥,没想到冷雨一步不落的跟到平遥;平遥虽比大同南去800里,但雨与大同一样是接近冰点的冷雨;到了晚上,雨同样变成雪,并且雪比大同更大。于是继续南下,去双林寺、去张壁古堡、去王家大院;在车过绵山时已经成了暴雪,雪加雾使能见度不足百米。</p><p class="ql-block"> 余生也晚,一个甲子的人生记忆中没有这样的春雨春雪。以前来过山西,知道高原气温低;但第一次常住就尝到了黄土高原的春寒料峭,这与老家的倒春寒不是一个等级——至少有体育赛事的专业与业余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一段经历一生没有,余生再遇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于是要做一个游记,主角当然是雨雪;雨雪中看到的景物权当陪衬,以后有时间再做专题吧!</p> <p class="ql-block"> 寒风冷雨初到大同是4月20日的下午。是日农历谷雨,本来是春暖花开、疫情之后的第一个旅游旺季,却因为气温骤降,古城的中心——钟楼早早就没有了人流;偶尔有汽车路过,也是急丛丛的一闪而过。本来拍张照片很困难的马路中心孤岛钟楼,现在成了逍遥之地——当然你得有为美景牺牲温度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据说比北京的还大,是世界上最大的九龙壁。但天气突变就没了人迹;笔者身披黄色雨衣恍惚变成了第十龙🐉😂😂</p> <p class="ql-block"> 马路对面的法华寺大门牌坊考究别致——无梁无柱无卯榫也没有飞檐;有的是三个斗拱门;更吸引人的是上半部分的琉璃装饰;还有从整体看醒目的长方形框架。来大同已经有几天了,每次路过这里都是游人如织,拍照都要找机会避开人流车流;如今老天让网红地冷了场。</p><p class="ql-block"> 从整体上看,我觉得这座牌坊怎么有点像西方的凯旋门?</p><p class="ql-block"> 法华寺里面白塔所在的广场尚有散客,但他们打着伞绕行白塔,像是转经或转山的藏传佛教信徒。也可能吧,此塔叫覆钵宝塔,初建于元代,完成于明朝,是典型的藏式宝塔。雨中如此这般,让我们给予足够的敬意吧!</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离开大同,雨变成了雪;看一眼高高的城楼,雪虽然即下即化,但还是罩上了白色……</p> <p class="ql-block"> 雨雪中坐火车赶到平遥,入住后逛街吃饭,看到的是风雪中的古楼。虽然雪还是即下即化,但城楼下打伞的游客增添了情趣——把这张照片叫做“雨雪古楼”吧!</p><p class="ql-block"> 人多的地方还是钱庄,里面的讲解员与工作人员都是晚清打扮,再现了18—19世纪山西金融中心的辉煌。游客都身着雨衣或手打雨伞,看见的画面就有了时空穿越之感</p><p class="ql-block"> 平遥行的第二天早上,客栈的屋顶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层雪;春雪化得快,化掉的与留下的相加,雪应当是不小了。</p> <p class="ql-block"> 想避开风雨雪,于是第二天继续往南赶,去双林寺,去介休市的张壁古堡与灵石县的王家大院。赶到双林寺一看,雪比其北面的平遥古城更大;古寺白雪,倒是难得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知道双林寺是古寺,但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古。残破的碑文告诉你我,它重修于北齐,也就是我们说得顺口的南北朝;那么它距今至少有一千六百多年了,还没有见过这么大岁数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此时禅院内的古树已经披上新绿;禅房的屋脊是绿琉璃,墙是灰砖或红粉。千百年的岁月虽无声但留痕,让人一进院落就感到深深的气场……</p><p class="ql-block"> 一夜的春雪是天外来客,却马上融入了神佛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来的都是客,皆有前世缘……</p> <p class="ql-block"> 动的客与静的寺形成的画面好看!写成文就是:寺待客千年,客悟禅瞬间。</p><p class="ql-block"> 你看得出,笔者不是佛门中人,只是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有敬仰之心。正是因为不是佛门弟子,进了禅院总免不了“胡思乱想”——冒着雪进了庙马上就想到“林冲雪夜风神庙”。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当时想;后来见了相片还是冒出这句话;今天写游记又想了起来。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来看看美篇多好!😃😃</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张图片中没有雪,但是我在佛的眼睛里看到了雨雪;在寂静的禅房里听到了雨雪拍门的啪啪声;在水池春莲的涟漪边感受到雨雪滋生的生命活力……</p> <p class="ql-block"> 去介休的张壁古堡路过绵山,山路漫长且不断爬升,当升到最高处已经达到暴雪级别。在山的高点找一个空地赏雪,能见度不足三十米,真让人怀疑时间是不是又倒回到冬天。此时对面驶来一辆车,司机是南方人;停下车见我们的车就说“吓死了!一辈子没见过北方的雪,没想到是这样恐怖”。我说这是你的好运气,大多数北方人在春天也见不到这样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其实,慢慢开车不用害怕;虽然能见度低,但春天的路面温度高,不结冰,存不住雪。</p> <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典型的黄土高原上的古村落。残存的围墙很高,但是黄土筑成的。岁数大的北方人可能还见过——大木板做架模,填土然后用“石夯”夯实;夯一层后升高木板再夯,最终就形成墙。齐鲁一带雨水多,上面还要铺砖或挂瓦;黄土高原雨水少似乎就省了麻烦,一色的黄土墙真是粗犷。今天再装扮上春雪,看看是啥成色?见过吗?</p> <p class="ql-block"> 这篇游记雨雪是主角,所以不说景点;但雨雪也罩不住张壁古堡的古老神秘,反而更增加了古村落的沧桑感。从城门穿过进入村子,觉得自己已经穿越回到明清;并且是山西豪绅富甲一方的年月。</p><p class="ql-block"> 越往村里走,穿越之感越强;偶尔回过神来,就庆幸自己的运气好——这么大的雨雪,道是无情却有大情,有深情!!</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房子是民宅,但房主绝不会是一般的农民。中国农民安土重迁的思想根深蒂固,只要不是兵荒马乱,积累的财富都会兴办家产;但和平的年代并不多,尤其是黄土高原这种胡汉相争之地;再加之饥荒流民、改朝换代,山西南部很少能脱离祸端。</p><p class="ql-block"> 古堡能留下来真的是奇迹!</p> <p class="ql-block"> 留下来的奇迹不仅在古堡的地面,还在古堡的地下。张壁古堡不仅有城墙,还有几千米的地道;真的是“有恒产才能有恒心”,自由经济学的这句名言想不到在中国古代的北方农村得到印证。“恒产”的主人只是修城墙、挖地道以防兵匪之禍,不会想到再过两三个甲子,他们的恒产会成为革 命对象;也不会想象作为褒义词的“地主”会变成贬义词,最后又变成游戏语言(打扑克“斗地主”)……</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谁不是一片浮萍?</p> <p class="ql-block"> “大红灯笼高高挂”,挂灯笼的时候想不到阳春三月雪打灯吧?这也是“人算不如天算”,但今天的天算显然是给人算加了不少分!</p> <p class="ql-block"> 大户人家很多,但庄园的风格并不一样,这给现代的城市设计者或开发商以启发——怎么过了几百年,我们的审美情趣就退回到兵营时代——喜欢千人一面了呢?是不是也给国人以启发——整齐划一绝少能产生美感,有的话也是希特勒纳粹式的畸形美。</p><p class="ql-block"> 这种畸形的审美情趣还真不是华夏古有的,你看古堡的大户人家就追求院落的独特性。</p> <p class="ql-block"> 聚户成村,又添新美!</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来看山西灵石县的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在最近几年的旅游界名声显赫,来山西之前我早已耳闻,把王家大院作为大景点放在行程计划之中。可能是王家大院名声太响,以至于走一圈下来有点失望。现在想来不是建筑不美,也不是文物分量不足,而是村落与大户的宅子都太中规中矩了。像极了走不出来的体制,也与刚看过的张壁古堡形成两极。</p><p class="ql-block"> 但是,刚下过的雪到了这里虽然是化了不少,却还是给大院增色了。灰瓦白雪色彩很棒不是?</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看点,中规中矩的大户人家,房子的线条绝对讲究;再加上白雪的勾勒,绝了绝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看点是运气也是遗憾:遗憾的是大院的孔庙没有开放,运气是隔墙赏景尚能得到一帧不错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凭此照片我们就可以把想象生发开去——古代的大户人家形成的村落就能盖这么大这么漂亮的孔庙,传统的中国人是多么重视教育啊!</p><p class="ql-block"> 教育走到今天让重视教育的先人情何以堪,假设先人九泉有知的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