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世界最大藏学府

澎澎

<p class="ql-block">甘肃夏河县的称呼来源于穿城而过的大夏河。清澈的大夏河如洁白的哈达自西向东北蜿蜒而流,呈右旋海螺状,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这个聚宝盆上。(图片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初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经历代修葺扩建,形成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84座佛殿、31座藏式楼房、千余间僧舍的具有藏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型寺院。</p> <p class="ql-block">拉不楞寺不仅规模宏大,其文化底蕴也深厚。虽说在格鲁派六大寺中,拉卜楞寺建寺最晚,但是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藏经数量最多、学术水平最高的藏传佛教寺院,已经拥有了“世界藏学府”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是藏语“拉章”之译音,意为佛宫所在之地,单从名字释义上就可一窥其地位之显赫。对在甘南,川西,甚至在整个安多语系和康巴语系的藏区的藏族家庭来讲,如果孩子能进入拉卜楞寺,那是一种荣耀。因为,这个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世界著名佛教圣地,其规模仅次于拉萨的布达拉宫;其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相当于我国教育界中的“清华北大”。</p> <p class="ql-block">7月1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东门入寺,走过一段青石板铺砌的商业街,跨过大夏河上的石桥,终于可以面对面地体验最传统的藏学文化了。</p> <p class="ql-block">走进拉不楞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走进了一所迷宫。分不清哪是学院哪是佛殿(“长”的都差不多),更分不清这个是什么殿、那个又是什么殿,犹如迷宫一般。</p> <p class="ql-block">“迷宫”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那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p> <p class="ql-block">转经长廊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千米长,很是壮观。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两小时。</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转经长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之路。</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朝拜者,年复一年,触动指尖,轻轻转动,从一个经筒转到下一个经筒……这份虔诚与执着,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转累了,便在长廊对面的椅子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印象之二就是拉不楞寺的面积之大,令人咋舌。据悉,拉不楞寺占地面积1234亩,比整个夏河县城的面积还要大。果然,随后我们经过长长的僧舍区,其僧舍之密集,僧侣之多,令人惊诧。</p> <p class="ql-block">印象之三,庄严肃穆的寺庙殿堂,已经“变身”为游客拍照打卡的网红之地。也许是藏式风格的建筑,以及藏地的风俗人情太吸引人了吧。</p> <p class="ql-block">光打卡拍照是不够的,爱美的“女神”还得换上藏服,也算是给藏区的GDP作点“贡献”吧。</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也会凹造型。</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寺庙的红墙,配上蓝天白云,简直就是妥妥的天然取景之地。</p> <p class="ql-block">果然,“女神”们瞅准了这块“风水宝地”,摆个艺术造型,美美哒!</p> <p class="ql-block">哈哈……我们也不能免俗,请导游给我们留下团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导游把我们送到游客中心就不管啦,说是寺院方有专门讲解,不允许导游“瞎讲”。</p> <p class="ql-block">谁知道,寺院方面的讲解就只有大金瓦寺和大经堂两处,而且一行人马浩浩荡荡五、六十人,不凑近根本听不清。讲解结束,我们就“傻眼”了,偌大的寺庙,我们还往哪去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神仙打架,小民(游客)遭殃”。</span></p><p class="ql-block">事后盘点,我们发现还漏看了一处非常重要的景点——贡唐宝塔,其造型之庄重、设计之新颖、工艺之精巧,在世界塔类建筑史上,可谓匠心独具、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紧跟讲解员,一路前行。经过文物陈列馆,据悉都是宝贝。可惜铁将军把门,并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走进的第一座佛殿就是弥勒佛殿。讲解员是帅哥喇嘛,汉语讲得溜转,只是声音太小,听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殿,初建于1788年。高达六层,为藏汉混和式结构,最高层为宫殿式的方亭,四角飞檐,上覆盖馏金铜狮、铜龙、铜宝瓶等,阳光下金碧辉煌,故又称“大金瓦寺”。</p> <p class="ql-block">门上有嘉庆皇帝御笔“寿禧寺”匾额。</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馏金弥勒佛大铜像,高8米左右,两侧供八大菩萨馏金铜像。</p> <p class="ql-block">从大金瓦寺往下走,眼前的这幢建筑就是闻思学院。占地10余亩,有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是全寺最宏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闻思学院经堂是拉卜楞寺六大经堂中最大的一座,故又称大经堂。如果您时间充足,可以在此观赏难得一见的千人诵经场面。6:30~7:30,11:30~13:00,记住时间表哟!</p> <p class="ql-block">后殿珍藏着寺主的舍利塔,中间的3座灵塔供奉着嘉木样一世至三世的真身木乃伊,最左边供奉嘉木样四世的替身,最右边供奉嘉木样五世的骨灰,这是拉卜楞寺的灵魂中心。</p> <p class="ql-block">出口在大经堂正门,殿前有个超大的广场。原来,拉卜楞寺的中心位置就在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站在广场上向四周眺望,只见拉卜楞寺建筑群随风岭山南坡阶梯式向山上逶迤,基本是以红、黄、白三种颜色为主,有着“外不见木,内不见石”的藏式草原金殿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寺院看起来规致整齐,色彩斑斓,既反映了藏族艺术特色,其实也反映了寺院中严格的等级制度。</p> <p class="ql-block">一般喇嘛(僧侣)的住宅只能用黑白两色,活佛则可以用红色,高级活佛可以用黄、金等色及琉璃装饰。所以,看喇嘛的地位之高低,看其住宅即可。</p> <p class="ql-block">经幡旗杆,直冲云霄;</p> <p class="ql-block">藏教异域风,白塔迎地气;</p> <p class="ql-block">山峦色愈重,庙堂白烟青;</p> <p class="ql-block">禅房朴拙立,高僧由此出。</p> <p class="ql-block">既是“自由行走”,那就闲庭信步吧。</p><p class="ql-block">首先游览医药学院,为拉卜楞寺六大学院中第二大学院,乃二世嘉木样于公元十八世纪末创建。所以,与其说拉卜楞寺是一座庙宇,不如说它是一座高等学府,此为拉卜楞寺留给我的印象之四。</p> <p class="ql-block">接着参观的是寿安寺,又称狮子吼佛殿。因为宗喀巴大师生前大力整顿教徒行为,弘扬教义,为格鲁派(黄教)的创立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形象好比怒吼的狮子,故此殿被尊称为“狮子吼佛殿”。</p> <p class="ql-block">寿安寺是个四层建筑,红色的外墙,每个窗户都挂着藏族传统的黑、红、黄三色帐幔。</p> <p class="ql-block">佛殿入口上方,悬挂着清嘉庆帝御赐用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寿安寺”匾额。</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的是拉卜楞寺现存最大,高13米,铜制镀金的宗喀巴成佛像。宗喀巴(1357~141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p> <p class="ql-block">虽说拉卜楞寺的大部分寺院已经成了旅游景点,到处都是喧嚣的游客,但这些似乎并不影响真正的修行者,拉卜楞寺的喇嘛依旧做着他们自己的事情,该上课上课,该转经转经,真是应了那句话;“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p> <p class="ql-block">寿安寺的对面就是文殊菩萨殿,藏语为“嘉木样拉康”,1928年修建。</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铜质鎏金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殿前,见到了“磕长头”的汉子,藏民心中那份执着信念真的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磕长头的难度极大,须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向前直伸,以头触地,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至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p> <p class="ql-block">后来在一座不知其名的佛殿外,又见到了“磕长头”的朝拜者。磕头朝圣之人,五体投地为“身”敬,口中念叨六字真言为“语”敬,心中想佛为“意”敬,三者合一方为至诚。这种自我近乎严苛的行为,充满信仰的“朝圣”者,带给我们的是心灵上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受到感染,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在佛殿外“虔诚”行走……</p> <p class="ql-block">为弥补此行遗憾,特从网上下载了贡唐宝塔图片。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门附近,初建于1805年,由拉卜楞寺著名学者三世贡唐仓·贡曲丹贝仲美大师创建。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像(阿弥陀佛)而享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还可以爬上贡唐宝塔对面的晒佛台,这里是观赏拉卜楞寺全景的最佳场所。贡唐宝塔、大经堂、大金瓦殿等主要建筑高低错落,互相呼应,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美,不仅由于他外在的金碧辉煌的佛殿,气势非凡的佛像,香烟缭绕的煨桑炉,五颜六色的彩幡,鳞次栉比的崇楼广宇,更在于他内在的悠远的历史、以及藏传佛教的魅力。您可以透过浓浓的煨桑烟,久燃不灭的酥油灯,轮回不停的转经筒,磕长头不止的信徒上,感受到这种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