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皇都茵斯布鲁克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名城茵斯布鲁克地处阿尔卑斯山下平坦的茵河河谷中。它四周雪山环绕,景色秀丽,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和滑雪胜地。</p><p class="ql-block"> 拥有800多年历史的茵斯布鲁克,曾是欧洲统治疆域最广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皇都。哈布斯堡家族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茵斯布鲁克分为新城和老城,以玛丽娅·特蕾西娅大街为中心的老城区仍然保持着中世纪的城市风貌。黄金屋顶、圣安娜柱、城市塔楼、海尔布陵屋、霍夫堡宫等著名景观都在这条大街上或其周边。茵斯布鲁克是一个历史之城、人文之城、文化艺术之城。深厚而辉煌的历史与充滿活力的现代都市生活完美结合,让它别具风情而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 △茵斯布鲁克是奥地利蒂罗尔州的首府,虽然是个人口仅18万多人的小城,却是奥地利第5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 △被马克思称为欧洲旧势力中最顽固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曾统治中欧600多年。茵斯布鲁克是哈布斯堡王朝势力与统治版图走向颠峰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蒂罗尔地区原是蒂罗尔家族的领地。1363年,原本在瑞士北部阿尔高地区的哈布斯堡家族买下了蒂罗尔,并于1420年至1665年间把茵斯布鲁克作为家族的居住地。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1490~1519),这里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也是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茵河穿城而过,把茵斯布鲁克分成两半。“茵斯布鲁克”就是茵河上的桥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茵斯布鲁克是一座彩色城市,各种颜色的楼房衬映着洁白的雪峰,让人仿佛置身于色彩缤纷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 △茵斯布鲁克老城主要景点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黄金屋顶是每个游客必看的景点之一,这个大名鼎鼎的景点就是一座王宫的阳台上覆盖着金色的屋顶,而整个阳台也是雕梁画栋装饰考究。</p> <p class="ql-block"> △150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为了纪念他与米兰公主比安卡·玛丽亚·斯福尔扎的婚姻,命令将位于市中心新王宫的阳台改成有顶盖的宫庭包厢,并用2657块贴有金箔的铜片装饰屋顶。最初,这个阳台只是皇帝观赏广场上的演出或出席庆祝活动时的专用包厢,后来“黄金屋顶”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茵斯布鲁克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 △黄金屋顶下的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 △黄金屋顶入口。</p> <p class="ql-block"> △黄金屋顶虽然名声在外,但看过之后却未免有点失望。一个小小的阳台,虽然装饰精美奢华,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已使它黯然失色,黄金屋顶也暗淡无光。在历史遗迹随处可见的茵斯布鲁克,如果不知道它的历史,就可能与它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 △1420年,蒂罗尔伯国的统治者腓特烈四世把茵斯布鲁定为王室的居住地,1425年定为蒂罗尔伯国的首府,他最初就是住在黄金屋顶这幢楼里,因此门前的大街就以他的名字“弗里德希利”命名。</p> <p class="ql-block"> △“弗里德利希”就是“腓特烈”,是中文的不同音译。这个腓特烈四世因为战败丢失了很多土地,还因为支持和庇护伪教皇约翰二十三世而被皇帝囚禁一年及没收大片领地,连哈布斯堡家族的发祥地都被瑞士夺走了,最后只剩下蒂罗尔伯国,他因此得了一个“空口袋公爵”的绰号。</p> <p class="ql-block"> △弗里德利希公爵大街。</p> <p class="ql-block"> △虽然大街上餐馆酒吧鳞次栉比,但对欧洲人来说,惬意而浪漫的街头咖啡座才是必不可少的。</p> <p class="ql-block"> △别具一格的海尔布陵屋就在弗里德利希大街西边(见图片左侧),与黄金屋顶隔街相对。海尔布陵屋是茵斯布鲁克老城中市民阶层富丽堂皇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海尔布陵屋建于15世纪。1725年,约翰·菲舍尔买下了这幢楼房并在楼房立面装上由花卉、果实、贝壳等元素组成的华美浮雕。这座楼房得名于它在1800年至1827年的主人塞巴斯蒂安·海尔布陵。</p> <p class="ql-block"> △海尔布陵屋以华丽繁复的巴洛克风格装饰著称。</p> <p class="ql-block"> △弗里德利希公爵大街上另一座重要的历史建筑是建于1358年的市政厅。1450年,市政厅增建了高57米的塔楼作为暸望塔,塔楼的下方设有牢房。塔楼1560年重建时,用小圆顶代替了尖顶,也不再作为暸望塔和牢房使用。市政厅于1897年搬到圣安娜柱旁边。现在的塔楼作为茵斯布鲁克老城区的象征成为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 △霍夫堡皇宫在黄金屋顶的东边,从黄金屋顶沿着这条小街走来,可以看到皇宫的圆顶和拱门。</p> <p class="ql-block"> △霍夫堡宫最初是蒂罗尔伯爵西吉斯蒙德于1460年建的宫殿,后来被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扩建为皇宫。1753至1774年,皇后玛莉娅·特蕾西娅又对这座宫殿进行改建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拿破仑占领奥地利后把这座宫殿送给盟友巴伐利亚国王,拿破仑败走后才又归还奥地利。</p> <p class="ql-block"> △霍夫堡宫内部庭院。</p> <p class="ql-block"> △用抛光大理石和白金装饰的豪华大厅,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它的每个厅房也都有华丽精致的浮雕和壁画。霍夫堡宫是哈布斯堡家族曾经辉煌的象征,它见证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兴盛和没落。</p> <p class="ql-block"> △在北边与皇宫相对的是蒂罗尔州立剧院。这个剧院是1846年在原来皇家剧院的原址上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皇宫前的利奥波德五世喷泉。14至15世纪,奥地利曾数次分裂为上、下、内、外奥地利,由哈布斯堡家族的3个支系分別统治。蒂罗尔以西的上奥地利又称为远奥地利,利奥波德五世就是远奥地利和蒂罗尔的继承人之一。他本来是一位大主教,1626年,因为前面的继承人亡故,按顺序轮到他,因此他还俗当了蒂罗尔亲王。喷泉上面就是他的骑马像。</p> <p class="ql-block"> △皇宫前的大街正对着雪山。左边是皇宫,右边是喷泉和剧院。</p> <p class="ql-block"> △在东侧与皇宫成直角相连的是宫廷教堂。</p> <p class="ql-block"> △神罗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519年死后葬在维也纳,没有实现他归葬茵斯布鲁克的愿望。他的孙子斐迪南一世1563年为他修建了这座教堂,称为宫廷教堂。教堂大厅安放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大理石棺和铜像,虽是衣冠冢,也算为他爷爷了却了一点心愿。</p> <p class="ql-block"> △宫廷教堂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 △衣冠冢的两边有28尊真人大小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 △茵斯布鲁克主座教堂在皇宫西侧,它是茵斯布鲁克最精美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公元8世纪,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发现了耶稣门徒圣雅各的遗骸后,圣地亚哥成了基督教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罗马的第三圣地。从此,教徒们纷纷前往圣地亚哥朝圣。因为茵斯布鲁克也是朝圣之路经过的城市,1724年教堂建成后就献给圣雅各,因此又称圣雅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圣雅各教堂大厅。</p> <p class="ql-block"> △圣雅各教堂前的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 △在窄小的巷子里七拐八拐回到弗里德利希大街向南走,过了一个十字路口就到了玛丽娅·特蕾西娅大街。</p> <p class="ql-block"> △以女王玛丽娅·特蕾西娅命名这条大街是茵斯布鲁克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 △玛丽娅·特蕾西娅,欧洲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她是神罗帝国皇帝查理六世的长女。1740年查理六世死后,哈布斯堡家族中已没有男性后嗣。她按父亲生前的安排继承皇位。本来帝国的皇帝是由选帝侯选出来的,因此她的继位引起了普尔士等国的不滿从而引发长达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来她先后把丈夫弗朗茨一世和儿子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断了血脉,哈布斯堡王朝实际上已经寿终正寝,但还以“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头衔苛延残喘(弗朗茨是洛林公爵),直至1918年才烟销云散。丈夫和儿子当皇帝时,玛丽娅·特蕾西娅都是实际的掌权者。当时的神罗帝国已分裂成300多个王国、公国和城邦领地,仅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其他地区她已鞭长莫及,但在哈布斯堡家族的自留地——奥地利,她掌权的40年,还是开创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为奥地利从封建内陆国走向现代国家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玛丽娅·特蕾西娅不仅是神罗帝国的皇后,还身兼数职: 奥地利女王、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亚女王、克罗地亚及斯洛文尼亚女王。她还有奥地利女大公、帕尔玛女公爵、米兰女公爵、皮亚琴查女公爵、瓜斯塔拉女公爵、卢森堡女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妃、洛林公爵夫人等一长串的头衔,因为上述邦国或领地都在她的统治疆域内。此外,她还是“欧洲丈母娘”。她生了16个孩子,11个女儿中,除了5个夭亡2个出家修道外,其余4个都嫁给欧洲国王或王子,因此有“欧洲的丈母娘”的绰号。</p> <p class="ql-block"> △几百年过去,玛丽娅·特蕾西娅女王已威仪不在,她的王国也早已繁华落尽,湮灭在历史烟云中,只有这条大街还能让人记得她。</p> <p class="ql-block"> △玛丽娅·特蕾西娅大街北连弗里德利希公爵大街,南至凯旋门。街道不长,10多分钟就可以走完。但街道两边历史遗迹众多,商铺林立,是每个游客必到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进入玛丽娅·特蕾西娅大街,东侧的圆顶建筑就是圣灵教堂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 △绿色圆顶的圣灵教堂建于1700年。19世纪,原本建在城外的医院迁建在教堂附近,因此这个教堂也被称为“医院教堂”。</p> <p class="ql-block"> △大街上的马车和有轨电车,仿佛把茵斯布鲁克的时光拉回到几个世纪前。</p> <p class="ql-block"> △茵斯布鲁克虽然古老,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街头上处处可见青春亮丽的身影。因为不仅外地年轻人喜欢来旅游度假,更因为市区的13万人口中,近一半是大学生,仅茵斯布鲁克大学的在校学生就超过3万人。</p> <p class="ql-block"> △有人调侃,来茵斯布鲁克就是来看房的。这话说对了,大街上的古典建筑不仅色彩斑斓,装饰精美,还隐藏着遥远的历史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去探究和品味。</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南走,经过街道中间的小水池,便来到茵斯布鲁克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圣安娜柱。</p> <p class="ql-block"> △高13米的圣安娜柱耸立在街道中间,上面有圣母玛丽娅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由于乱伦和近亲结婚等原因,哈布斯堡家族的后代长相奇特,体弱多病,一代不如一代以至绝嗣。其西班牙支系和奥地利支系绝嗣后都发生过皇位继承战争。1703年7月26日,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占领蒂罗尔的巴伐利亚军队全部撤走。为纪念这个胜利时刻,蒂罗尔议会中享有特权等级的议员于1706年集资建造了这个纪念柱,而7月26这天恰好是天主教的圣安娜日,圣安娜柱因此得名。基督教传说中,圣安娜是圣母玛莉娅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纪念柱的底座上有4个圣人雕像: 圣安娜(圣母玛丽娅的母亲)、圣乔治(生于公元260年,为保护基督徒而被害,后来封圣)、圣人卡西安(天主教罗马博尔扎诺·布雷萨诺内教区的主保圣人)、维吉吕(天主教罗马特仑托总教区的主保圣人)。</p> <p class="ql-block"> △圣安娜柱东侧的黄色建筑是茵斯布鲁克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 △大街最南端的萨维特教堂(Servitenkirche)。“萨维特”是音译,原意是“圣母忠仆会教堂”。教堂建于1626年,钟楼建于19世纪。</p> <p class="ql-block"> △“圣母忠仆会”是天主教的一个托钵修会,1233年由7位年轻人创立于佛罗伦萨。欧洲很多国家都有圣母忠仆会修建的修道院和教堂。</p> <p class="ql-block"> △过了萨维教堂就是大街尽头的凯旋门,这里过去是城市的最南端。凯旋门建于1765年,是为了纪念玛丽娅·特蕾西娅的次子与西班牙公主玛丽娅·路易莎的婚礼而建。</p> <p class="ql-block"> △王子与公主14天的婚礼从1765年8月5日开始。但不幸的是,婚礼还未结束的8月18日,玛丽娅·特蕾莎的丈夫、神罗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看完歌剧后却意外死在回家的马车上。1774年,凯旋门镶上两块大理石浮雕记述哈布斯堡王朝的这两件婚丧大事。正面记述的是婚礼的“生与幸福”,背面是记述皇帝暴卒的“死与悲伤”。</p> <p class="ql-block"> △凯旋门的背面(南面)。</p> <p class="ql-block"> △出凯旋门向东走200米左右是宽阔的州政府广场。解放纪念碑就在广场中央。</p> <p class="ql-block"> △二战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了奥地利,法国占领的是蒂罗尔州。占领期间法军在这个广场修建了这座纪念碑,以纪念奥地利从纳粹的7年统治下获得解放。</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后面的建筑,是纳粹德国占领期间于1938年建的蒂罗尔州新政府大楼。之所以称为新政府大楼,是因为1725年建造的政府大楼还存在。</p> <p class="ql-block"> △市区仅13万多人,但跑着载客200多人的有轨电车,因为游客太多。</p> <p class="ql-block"> △从闹市区来到河边,看看美丽的茵河。</p> <p class="ql-block"> △在茵河桥上看到的卡尔文德尔雪山。茵斯布鲁克有终年不化的冰川雪谷,即使在夏季,也可以提供冰雪运动的场所,它是冰雪运动爱好者的天堂。这个小城曾于1964年和1976年举办过两届冬季奥运会。</p> <p class="ql-block"> △在茵河边可以看到圣雅各教堂的两个圆顶钟楼,另一个是霍夫堡宫的圆顶。</p> <p class="ql-block"> △河边的市场。</p> <p class="ql-block"> △桥头的这幢楼房叫奥托堡(Ottoburg),是茵斯布鲁克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5世纪,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下令在以前的城墙修建了这幢建筑。作为酒店,奥托堡一直以来都以提供上好的葡萄酒而闻名。红白相间的窗叶是奥地利国旗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奥托堡墙角纪念1809年自由之战的《父与子》雕塑。1805年,奥地利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败于拿破仑,被迫把蒂罗尔割让给拿破仑的盟友巴伐利亚。1809年蒂罗尔人民起义反抗侵略者,曾数次夺回茵斯布鲁克又易手。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体现了蒂罗尔人民为自由而战的不屈精神。1815年,蒂罗尔才回到奥地利怀抱。</p> <p class="ql-block"> △奥托堡的后面。</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茵河。</p> <p class="ql-block"> △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穿过茵斯布鲁克奔流500多公里后,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东部的帕绍汇入多瑙河。</p> <p class="ql-block"> △茵斯布鲁克火车总站。茵斯布鲁克北靠德国,南接意大利,西连瑞士,东通首都维也纳,是一个位于中欧十字路口的城市。19世纪铁路开通后进一步促进了它的繁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