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好的那些往日时光 ——高三.一班同窗60年纪念活动之一

苗松石

<p class="ql-block"> 夏秋交替,繁花似锦,在八月你好的日子,夏的绚丽犹存,秋的洒脱将至,我们哈尔滨市第四中学1966届高三.一班同学于2023年8月16日相聚在美丽的松花江畔的满汉楼饭店,纪念我们高中同窗60载暨上山下乡55周年。我们品茶叙旧、暢饮热聊、吟诗唱歌、拍照留念,回忆我们最最美好的高中时代,回忆我们火热的知青足迹,畅叙我们的工作、学习、幸福的晚年生活。 </p><p class="ql-block"> 同学到齐,宴会如期, 寒暄过后,酒至三巡,韩义亭同学用他那极具感染力、极像李冀老师的嗓音朗诵了谷震同学的新诗《我们依然年轻着……》 </p><p class="ql-block"> 2016年在我们庆祝高中毕业50年时,谷震发表了他的诗作《我们依然年轻……》,诗中的许多金句成为我们的口头禅,从此每次聚会必然有“我们依然年轻”的话题。 </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去7年了,谷震的新诗依然延用原来的标题,只是添加了一个时间副词。谷震的诗跟着时间的脚步,随时代而动,充满阳光正气,极具穿越感、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我们依然年轻着……”是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我们将沿着“我们依然年轻着……”的道路健康幸福地走下去。 </p><p class="ql-block"> 酒至半醺,张大忠同学诗兴大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他在葫芦岛笔架山度假时为我们这次聚会创作的抒情感怀《聚会的感叹》,用“话往昔,忆当年;同举杯,难得又团圆”的诗句,祝贺同窗60年大聚会。 </p><p class="ql-block"> 将进酒, 杯莫停,对酒以当歌,韩义亭同学用他那极具磁性的、底气十足的男高音演唱了《天边》《 滾滚长江东逝水 》等歌曲。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p><p class="ql-block"> 马桂芳同学自称不善言辞,但满怀激情为我们这次聚会创作了七言抒怀,“终生难忘的同窗缘”。缘本是佛家语言,缘的本意是随机偶遇。60年前,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但从更深的层次看随机偶遇也有其必然,缘是一种情结,从缘分说起,缘分留在心中才能终身难忘成为永恒,同窗是缘,一种60年延续不断的缘分,诉说同学情谊。 </p><p class="ql-block"> 马桂芳诗中还说“松石克安林老师,拍照留念不可少……留下靓影万年长”。是的,每次聚会班级里的三位摄影师忙得不可开交,为同学们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这次林老师又用上了短视频的新式武器,利用自媒体形式录制影像,为我们的庆祝活动留下鲜活的动态资料。 </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的石丽彬、在唐山的杨杕、陪孙女外岀旅游的田宝财,以及相隔万水千山,远在大洋彼岸的方接安同学对不能参加这次重要的纪念活动深表遗憾,他们不约而同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来日方长,希望再聚! </p><p class="ql-block"> 程路同学从山东传来他的长篇回忆文章《我们的“四君子”老师》《道里的几位同学》。程路记忆力超强,文思泉涌,不愧是文坛高手、快手,在两篇回忆文章中夹叙夹议、满怀思乡深情,满怀对母校的怀恋,描写了我们四中的L型教学楼、春天的丁香、夏日里的榶槭白楊、美丽的松花江、蜚声中外的太阳岛、欧陆风情的中央大街。在《我们的“四君子”老师》中描写我们班主任李冀老师是“性情中人”,这是用最简单的文字对李冀老师最形象、最真实、最准确、轮廓最清晰的描写和回忆。 正如程路所言,聆听“四君子”老师的授课是一种美美的享受,有一种醍醐灌顶、意境深远的感觉,在四中优越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这是我们永生难忘的记忆。其实李冀老师还有率真的一面,李老师用蘸水钢笔,蘸上红墨水,用他那漂亮隽秀的钢楷一笔一划地为我们批改作文,连标点符号批改的都是那么功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受李老师的熏陶我们同学的钢笔字都那么漂亮。李老师讲语文课经常会进入境界,激情四射,有时会抛开教材、即兴发揮,给我们吟诵表演,把我们带入课本、带入剧情,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嘛,大家莫怪,这是在给我们吃偏食、吃小灶,是我们的偏得。 </p><p class="ql-block"> 程路的回忆文章,尽是那些我们人人心中皆有,但我们人人笔下皆无的故事,瞬间就能煽起情绪,霎时就能点燃热血、引起共鸣。程路的回忆简而赅之,就是我们那一个时代的公共记忆,是我们对美好青春的回忆和纪念。 </p><p class="ql-block"> 程路还开创了一个先例,写了半部《道外的谷震同学》,留下后半部请在哈尔滨的同学续写,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在三年“新冠疫情”中的2021年春天,苗松石同学建议:2023年是我们高中同窗60年,也是我们上山下乡开启知青生涯55年,应该好好纪念一下。程路同学立即赞同,建议写回忆文章,收集我们历次聚会的合影、历史老照片,并建议搞一个庆祝同窗60年的文集,以誌纪念。 </p><p class="ql-block"> 程路同学说到了,也做到了,率先写出了我们高中时代最后一次去鉄力县“十一”农场下乡劳动的回忆文章《小兴安岭的雪飘呀飘……》,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既火热亢奋 ,又青䓤青涩的年代。接着苗松石同学以《也说小兴安岭的雪飘呀飘……》为题,回忆了那次下乡劳动的一些细节和趣闻轶事。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避疫的迟云增同学写了《我和于洪文》上下两篇,回忆和闺蜜于洪文同学的深情厚谊。韩义亭同学写了《大串联历险记》,回忆他和刘华民同学“大串联”中的故事。苗松石同学又继续写了《怀念好友荆通彬》上下两篇和《锵锵三人行》,回忆已经故去的荆通彬同学和送同学们去萝北宝泉岭农场下乡的惊险历程。 </p><p class="ql-block"> 以上许许多多,林林总总是我们这次庆祝活动前前后后的情景再现。无论是诗、是歌、还是回忆文章,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那就是这60年过得太快…… </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转瞬之间一个花甲子,别人说60年太长,在我们眼里60年太短,生活跌跌撞,季节来来往往,忽喇喇一下子我们已经高中同窗60载了。 </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命旅途的列车上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光——高中时代,别人三年同窗,唯有我们是同窗五载;别人的毕业季是憧憬美好的未来,顺手在风中抓一把都是满满的遐想;而我们的毕业季没有了憧憬,也没有了遐想,我们却是撞上了“文革”,走上了上山下乡。同学们甚至来不及说声再见,也来不及互道珍重,自此我们背上简单的行装奔向四面八方,开始了漫长、艰苦的知青生涯……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60载,这个花甲子过得忒不不平凡了,也忒惊心动魄了。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们如同天上薄薄淡淡的一片云,有时聚散舒卷随风而动,有时晴空高照,有时浮云披霞,也有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这60年里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犹如一片树叶,随波逐流,漂泊四方。我们更像一颗带着小伞的蒲公英种子,随风漂荡,在漂泊不定中随遇而安,寻找一片沃土,扎根发芽,繁衍生息,开拓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天地。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60载有过耕耘收获的喜悦,也有过无以言表的失落,有惊涛骇浪的往事,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日常,总之我们的历程是曲曲弯弯的。 </p><p class="ql-block"> 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说“曲线甜,直线咸”。听说过是非曲直,没听说过直线或曲线还有“甜咸”,许多年轻人不解其意,我们自己年轻时也不懂其中的道理。经过大半个世纪的人海沉浮,走过许多弯弯曲曲的道路,尝尽了人间百苦,苦尽甘来,才知道曲折是磨炼,所以曲线是甜的。 </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同窗60载的老同学们,人生最美好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同学们,我们的同学情谊永不磨灭,永远停留在我们的生命里,永远记住的是那些牵挂与关爱,永远记住一路有你,永远记住谷震同学诗中的那句话“我们依然年轻着……” </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