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旧雨:话甲骨文字书法🌹

白茶红泥之馆(婉拒献花)

<p class="ql-block">  书法家羿耿庵拾甲骨文字集联:</p><p class="ql-block">明月初上乐今夕,</p><p class="ql-block">旧雨不来追昔游。(“旧雨”指老朋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赏析:古老甲骨文几乎都是象形文字,如羿耿庵拾甲骨文字集联中的“</span>明月、旧雨、乐今夕”等甲骨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形象生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小不一,转折多方折,寓刀刻趣味,一个个字,天真烂漫,尤如一幅幅画!</span></p> <p class="ql-block">  书法家羿耿庵拾甲骨文字集联“今夜月明人尽望,来年花发各自知”</p><p class="ql-block"> 赏析:古老甲骨文几乎都是象形文字,如羿耿庵拾甲骨文字集联中的“今、人尽望、年、花、自”等甲骨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形象生动),大小不一,转折多方折,寓刀刻趣味,一个个字,天真烂漫,尤如一幅幅画!</p> <p class="ql-block">  羿耿庵师从著名书画金石家沙曼翁先生,并承蒙启功、谢冰岩、沙孟海、冯其庸等先生教诲,擅长秦篆汉隶、晋唐楷行草,尤精篆隶(含甲骨文、汉简书)…🌹</p><p class="ql-block"> 图为:书坛大家沙曼翁将临创甲骨文书法秘籍传授给弟子之一羿耿庵!图为沙曼翁为弟子羿耿庵挥毫示范写甲骨文书法(站在沙老左后侧的便是羿耿庵)!</p><p class="ql-block"> 沙老对羿耿庵学书要求甚严,入师门之初,便教导他初学书法便要入正道,不自正入,不能变出。“正入”就是要从临摹古人经典碑帖入手。先要“有古无我”,继则“古中有我”,再则“以我为主,以古为辅”,即不以模仿古人点画、用笔、结体等形似为满足,而要得古人法书神韵。有一次,羿耿庵呈上临写的甲骨文习作,沙老见他用笔有点软,便拿出《甲骨文原拓》启发他:“甲骨文是用刀锲刻的,多直线条,用笔劲挺,转折多方折。”羿耿庵突然顿悟,对甲骨文书法有了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耳提面命学甲骨》忆文,由羿耿庵</span>应邀撰写并<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见报于全国性专业《书法导报》老书家专版: </span></p><p class="ql-block"> 一天早上,我来到书法启蒙老师姚省三的书房。他见到我很高兴:“来,来,来!今天我送你一样礼物。”我有点纳闷,老师怎么想到送我礼物呢?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来。我一看是《甲骨文集古诗联》。我连忙推辞,“老师,这本书我不能受的,你经常要用的。”“哈哈,你有所不知啊,我花了点功夫手抄了一本,这本就送你了。”我感激万分地接过了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我受到姚老师的影响,很早就爱上了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甲骨文书法,但是因为缺少字帖范本和临写经验,只是见到过一张启蒙老师或者其他现代书家写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就照猫画虎地临写一番。至于字的来历、字义等文字学上的一些疑惑是不太了解的,因此进步也不大,当时姚老师有一本简琴斋写的《甲骨文集古诗联》,他是照了此书的甲骨文联语临摹抄写作品的,姚老对我这个弟子十分关心和照顾,把此书送给了我。我非常感激,从此有了一本像样的甲骨文字书法学习范本了。</p><p class="ql-block"> 1981年,我有幸成为沙曼翁先生的弟子后,逐步改变了研习甲骨文字书法的一些不正确方法,使书艺很快就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身在苏州的曼翁师时时关心着我,那时没有电脑,也没有远程教育之类的先进手段,曼翁师就经常写信给我,指导我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羿耿庵与恩师沙曼翁在亲切交谈)</p><p class="ql-block"> 早在1981年的11月,恩师写给我的第一封来信,就谈到了甲骨文字书法的临写方法,他写道:“良赓(原用名)同志:前几天由姚同志带来的信及作品均收悉,一一看过,留给我的印像是:1.好学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2.功力也不错,有一定的基础;3.还嫌呆板,要在用墨、运笔上研究。例如写甲骨文重在劲挺,反映出龟板上契刻的意思,至于写秦诏版则重在篆书之草书的意味,既是草,则不拘于整齐、大小、准确,也要表现出刻在铜版上不能随意像刻划在石头上那样,也要挺拔,但不能像甲骨文那样瘦。4.更重要的要读书,识得书法上的一个首要问题:即“理”,笔笔要有理,不能依样画胡芦,重在读说文解字,不致出错别字。5.放开胆量来写,不能太拘谨,多借鉴古人原作,广开眼界。随着年岁的增长,功力的深化,不难有所成就的,还当继续努力。以上意见,仅作参改,不一定正确,祝好!”</p><p class="ql-block"> 曼翁师的提点多么精辟啊。老人家还说:“学书法、学国画、篆刻等等,不读书是不能避俗气的,俗病是不治之症,要注意!”,中车戚机𠂆工会姚国才老师到苏州邀请沙老前来戚机厂作书法讲座时,我也请姚国才顺便带去自己的甲骨文、草篆(秦诏版)等一批书法习作请沙老批改。于是就有了沙老上面给我的第一封来信,和对我甲骨文等书法习作的专门点评。</p> <p class="ql-block">  (当年沙曼翁先生获全国书法一等奖的甲骨文楹联作品刊登于上海《书法》杂志封底)</p><p class="ql-block"> 1981年初入师门,其实,我早就知道恩师曼翁的大名了。1979年,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本非常有影响的专业书法杂志,即上海《书法》杂志社举办“全国首届群众书法征稿大赛”,对外封笔近20年的沙曼翁以一幅清新脱俗的写意甲骨文楹联荣获一等奖,在当时书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年我还专门到上海的展览现场,一睹了这幅作品的风采,因为当时我已开始学习甲骨文字书法,所以对这一件获奖作品特别关注,印象深刻。平时我也经常听到本地书坛前辈、同行盛赞夸沙老的书法艺术,了解恩师在甲骨文字书法上有着独特的造诣。拜入师门后,我就有幸有机会多次亲眼目睹到恩师是如何创作甲骨文字书法作品的,也对临创甲骨文字书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逐步改变了以前的一些不正确的书写方法。</p> <p class="ql-block">(羿耿庵当年购买的郭沫若先生著《甲骨文字研究》)</p><p class="ql-block"> 曼翁师常常对我说,临写甲骨文书法,一定要多看、多直接临写原拓片,这样可以直接欣赏到甲骨文书法的用笔用刀和布局等,另外,还要通过学写小篆、古金文等,逐步了解字义等。后来我在苏州古籍书店看到一本刚出版的郭沫若先生著《甲骨文硏究》,因为是精装本,所以要二十多元一本,这是当时我半个月的工资,说实话,论水平我对甲骨文的了解还达不到阅读研究之类的专著了,但是里面有许多甲骨文的原拓片,于是我就狠狠心把它买下来了,从此学习甲骨文书法算是有了一本重要的字帖,也逐渐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p> <p class="ql-block">  ( 羿耿庵为书法爱好者示范的甲骨文书法用笔)</p><p class="ql-block"> 沙曼翁对临创甲骨文字书法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甲骨文字大多是用刀镌刻的,但也有在甲骨和器物上直接用毛笔书写的文字,其笔画比较丰满,风格与刀刻的甲骨文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是书写还是镌刻,其技巧都十分精妙,不论哪个时期的甲骨文都很精美,刀法熟练自如,字形大小不一,清瘦挺拔,结体错落多姿,章法参差疏朗,显露出一种古朴烂漫的意趣。”他还认为:“甲骨文字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即一种是严谨、优美、温润;另一种是纵逸、粗犷、劲峭”,这一见解是非常独到的。从书法风格上来,沙曼翁的甲骨文书法二者兼之,既优美、温润,又纵逸、劲峭,尤其是老人家将墨色变化运用到了甲骨文书法的创作中,这是一种前无古法的独特创作模式。</p><p class="ql-block"> 以往在谈起甲骨文字书法这一话题或者是见到我的甲骨文字书法习作时,沙老始终强调三点:一是多看多临习甲骨文原拓片,千万不要临写当代书家的作品;二是运笔不能用写小篆或者古金文的方法,要清瘦劲挺;三是要逐步了解字义,因为汉字的传承性比较强,可以通过多读《说文解字》,上溯古金文,再由古金文上窥甲骨文字的字义。在曼翁的亲授下,我的甲骨文书法书写水平提高很大,甲骨文书法作品先后参加了《全国首届甲骨文书法还乡展》、《国际书法展》、《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等一系列全国性重要书法展,27岁时,常州博物馆就收蔵了我的一幅甲骨文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1984年金秋,羿耿庵应邀随恩师沙曼翁一起赴河南安阳,参加首届《全国甲骨文还乡书法大展》,开幕式活动结束后师弟俩在安阳公园内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书法作品被国家文博机构收藏。</p> <p class="ql-block">  1985年金秋,年仅26岁的羿耿庵拾甲骨文字集联的书法作品,入展河南《国际书法展》,并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入展作者受邀参加了该活动的开幕式及相关系列论坛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21世纪, 在“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在常州博物馆开展期间,羿耿庵应常州博物馆之邀,专题作“中华汉字的艺术魅力”甲骨文书法学术讲座并演示范。</p> <p class="ql-block">  羿耿庵在甲骨文书法艺术上取得的艺术成就为专业界人士所肯定,他28岁时创作的甲骨文书法作品便被家乡常州博物馆收藏,之后有多幅作品为该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1984年秋,我还通过受邀参加了全国安阳殷墟笔会期间,我就甲骨文字学上的疑惑例如:甲骨文是先写后刻还是直接刻上去的?应该用什么毛笔写创作?专门请教了中国社科院古文字研究所的甲骨文字学者李学勤先生、著名甲骨文书法家潘主兰、杨鲁安等。大师们当面指导对我帮助极大。曼翁师对待弟子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我始终不忘对甲骨文这一书体的热爱,经常会写些作业请教。</p> <p class="ql-block">  羿耿庵(左一)与著名甲骨文书法家潘主兰(右一)、杨鲁安(左二)</p> <p class="ql-block">  沙曼翁为弟子羿耿庵挥刀示范刻制以甲骨文字入印的印章,亲授甲骨文技法。</p> <p class="ql-block">  羿耿庵以甲骨文字入印的篆刻作品(大吉)</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改革开放后,河南领跑振兴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当时安阳殷墟笔会是当年影响较大的全国性甲骨文字书法学术研讨会活动,25岁的羿耿庵受邀参加了该活动并有甲骨文书法作品参展。这是全体会议嘉宾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由魏峰先生提供)</p> <p class="ql-block">  1988年秋末的一天,我带上了许多甲骨文字书法习前往一人弄恩师府上求教,老人家看到我的甲骨文字书法习作进步特别大,非常高兴,在点评完习作后,他拿起一支羊毫笔,醮了一点清水,然后再醮墨后立刻挥毫作书,现场为我创作了一幅四尺对开的甲骨文字书法作品,主题内容为:“秋水鱼游日,春树鸟鸣时。”落款文字为:“殷墟文字于今九十年前始被发现河南安阳小屯村,故古人不识也不书,吾人欲研究殷墟文字,必须由许书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上窥卜辞,否则昧矣。右集甲骨文字曰:秋水鱼游日,春树鸟鸣时,戊辰秋未尽,曼翁书于三友草堂。”曼师边写边说:“创作甲骨文字书法的笔完全可以用羊毫笔,不必非用硬毫,甲骨文的布局也是很独特的,千万不能将字写得大小一律,从而失去天真烂漫之意,创作时不能将纸折叠成相同的格子⋯⋯”。这幅甲骨文书法作品,笔法熟练自如,清瘦挺拔,字形大小不一,结体错落多姿,章法参差疏朗,显露出一种古朴烂漫的意趣。</p><p class="ql-block">(图为:沙曼翁先生专门书赠羿耿庵的甲骨文书法作品:秋水鱼游日,春树鸟鸣时)。</p> <p class="ql-block">  在此后的岁月里,曼师在甲骨文书法上的独特见解、秘诀和要领,我始终铭记于心,并引领着我对这一古老汉字书法的进一步深入探究。我也不忘初心,时刻铭记恩师教诲,并将自己所学到的这方面知识进行传播,作各种公益讲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图为文津书院羿耿庵书法讲堂在国家图书馆揭牌,羿耿庵在讲解甲骨文书法艺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1世纪初,在香港科技大学十周年系列活动庆典之际,羿耿庵应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中心邀请,专程前往举办个人书法篆刻艺术作品展,并为书法爱好者挥毫示范、讲解甲骨文、篆刻书法等古老书体书法艺术</p> <p class="ql-block">羿耿庵应邀为数十所高等院校的高校学生,讲解甲骨文等传统文化书法艺术🌹</p> <p class="ql-block">  羿耿庵用古代甲骨文拓片及本人拾甲骨文字创作的甲骨文书法作品设计编制《书法精品笔记本》,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广传播甲骨文书法艺术🌹</p> <p class="ql-block">  全国性专业《书法导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2021年元月起,</span>在老书家专版开设了为期一年的羿耿庵书法专栏:“经典书法欣赏与临创” (系列的),羿耿庵应邀撰文并示范,第一期专栏标题即为:寓刀刻趣味的甲骨文书法!</p> <p class="ql-block">  ,书法大家启功先生题写《羿耿庵书法篆刻展》展标🌹</p><p class="ql-block">启功</p><p class="ql-block">北京师范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中国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p><p class="ql-block">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p><p class="ql-block">博士研究生导师</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p><p class="ql-block">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p><p class="ql-block">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p> <p class="ql-block">  羿耿庵先生甲骨文书法作品,图为拾甲骨文字集联:“花亦不知春去处,酒中唯见月归来”!</p> <p class="ql-block">  羿耿庵拾甲骨文字书法作品(斗方):“国有贞祥事,龙公行雨占丰年,岁以康乐成燕子,因风归旧家”🌹</p> <p class="ql-block">欣赏出土的甲骨文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