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游(三)云岗石窟

武小蓉(初醒)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云冈石窟,是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石窟群之一,开凿于北魏460年,历时60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它是中国第一座开凿于首都(北魏都城大同)附近的皇家佛教寺院。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我国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A级景区云岗石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叫曇曜,一个瘦骨嶙峋却精神矍铄的和尚,在他宽大飘逸的法袍下,深邃幽远的目光中隐藏着超乎常人的智慧与定力。史书上记载着他品格坚贞,志气高远,风度闲雅。就是在他主持下给我们留下了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的石窟群,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但是,唯独没有留下的是他的生卒年月和确切的出生地。史书上说他是凉卅人(今甘肃武威),也有说他是天竺人(古印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曇曜是在公元445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事件后幸存下来的高僧。在那个谈佛色变的年代,烧毁经卷,处死僧人,沙门还俗充军,推倒佛像,摧毁寺院塔庙是那个年代的政治正确。曇曜冒着杀头的风险,始终贴身穿着法袍,默默坚守心中的信念,七年后终于迎来拓跋濬(拓跋焘之孙)继位后的佛教复兴。劫后余生的曇曜为取悦文成帝,敬献了一个万全之策,能使佛教永远流传,不致因一时的政治迫害而损毁经像法物,那就是:开凿洞窟,打造石佛。公元453年,文成帝下令开凿云岗石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公元460年,曇曜五窟(现编号16—20窟)开凿。石佛造像完全模仿北魏五位先帝的容貌。意将君权和神权合二为一,以加强皇权的统治。我们看到的这些精美绝伦、雕饰奇伟的摩天大佛,是倾举国之财力、物力、人力打造的,前后历时60余年,传说动用了3万工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完成如此浩瀚的工程,需要各方人才,选址地质勘测,营造工程力学,佛像粉本设计,造像题材内容等等,而拓跋鲜卑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他们的做法是靠战争。拓跋鲜卑在统一中国北方的战争中,俘获了河北、山东、高丽、徐卅、长安、敦煌、及北凉的各路僧人和大量的石匠、木匠、泥匠、塑匠、画匠等数万人汇聚平城(大同)。除此以外据《魏书》记截还有外国僧团带着佛像粉本来到云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选择了一张本人仰视的照片给石佛大小一个参照。本照片是站在佛像对面一个几米高台上,由我的同伴拍摄,致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模仿先帝拓跋焘容貌的佛像,只见他左手扣胸,被后人解读为对灭佛之举的闷心自问。其实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崇佛和灭佛都是维护统治的需要,没有对错善恶之分。皇权化身神权至高无上压迫一切,过度纵容神权就会动了皇权的蛋糕,他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爱相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第20窟,云岗石窟标志性的大佛。因前壁坍塌,裸露真容。他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刚健雄浑,神态淡定。体现了拓跋氏血液里的剽悍与刚毅,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造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历经一千六百年的坐佛已经风化而面目全非,能辩认出的只有一颗头和坐身,很多洞窟都呈现这种状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透过保护性支柱的缝隙,(此洞窟禁止拍摄,只能在洞口拍摄一张。)里面的图案非常精彩,佛龛的天窗口有很多层次。依次包含了天使、罗马柱、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王拿叉、中国古建庑殿顶,印度雕塑,最下一层是伊斯兰教崇拜的花纹。很有意思的窥见了1600年前的设计者起码是通晓世界文化,而他是这样诠释中西融合的,现在叫混搭。有的造像还是洋面孔,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东西文化在这里发生了最绚烂的撞击与交融。此刻的感觉世界真小,它被工匠们巧妙地杂糅进洞窟里的方寸之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渺小的我站在近六层楼高的巨佛面前,他的磅礴气势,他的高大神圣,他的威武浑厚,他的顶天(洞)立地,除了震撼也只有震撼。既便是个无神论者,此刻也会拜他一拜。拜的不是佛本身,而是构思这尊巨佛的人和那些将想象付诸现实的工匠们。这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定力才能完成如此博大浩瀚又如此精美绝伦的工程。持续60年一个甲子的工程,有几代工匠在这里耗干了青春甚至生命?敬畏之情油然而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工匠作为手工业劳动者,普遍地位低下、生活穷苦。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分田地,没有居住的房屋,彻底的无产者,只有一身待雇佣的手艺,工地既是上班打卡地也是生儿育女的家。即使这样,这些工匠们也为我们创造出了无比辉煌的石窟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诺大洞窟从洞壁到穹顶,每一尺每一寸都经过精心规划,设计,施工,雕刻,塑形,上色,在1600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夺目富丽堂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精美绝伦、雕饰奇伟的摩天大佛,规模宏大、价值丰厚的浩瀚工程,在1600年前有多么的复杂,多么的困难,超乎我们的想象。石窟的总设计师曇曜的这些奇思妙想究竟来自哪里?不禁让人心中充满好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泛泛的地讲西方文化是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这没错,但缺少实证。之后我查阅到的资料显示,云岗石窟得以开凿确有一条人物清晰的脉络,在历史的长河中勘称传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史书记截,这里有三个关键人物。曇曜来自凉卅(今甘肃武威),年少出家,师从于曇无谶,曇无谶是一个沿丝绸之路落脚凉卅的天竺(古印度)和尚,他随身携带一本写在桦树皮上的古老佛经《涅槃经》。北凉(凶奴)国君号称河西王的沮渠蒙逊是个既耆杀成性又极度崇佛的人。他奉曇无谶为上宾,让他翻译这本神奇的经书,修建寺庙佛塔。他认为木制寺庙易损毁就决定像天竺(古印度)那样开凿石窟寺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公元412—439年曇无谶和曇曜一同打造了天梯山石窟,现在已认定是中国石窟的鼻祖。云岗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都有它的影子。这也是曇曜未来辉煌事业的起点。他在心中默默种下了用石窟模式传播佛教的梦想。但此后的遭遇却一波三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曇无谶完成天梯山石窟后故事里就没有他了,史书说他被沮渠蒙逊所杀。因北魏拓跋焘想重用曇无谶,向沮渠蒙逊索要,沮渠蒙逊怕对自己不利表面答应,却暗派杀手埋伏在路上。对于君主而言,一个和尚的命不值钱,哪怕他是曾经的座上宾,帮自己译过经书还修过石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率大兵压境凉卅城,曇曜等三千和尚被驱赶上城墙,发给武器抵抗,结果凉卅城破防,三千和尚被俘,千里迢迢押解至北魏都城平城(大同),后来这些和尚成为开凿云岗石窟工匠的基本盘。曇曜没想到自己是以战俘的身份出现在平城,更没有想到平城将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北魏原本也是个崇佛的国度,曇曜开始在这里如鱼得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公元446年风云突变,太武帝在征战中发现了佛界的腐败,愤怒之余下了著名的《灭佛诏》:焚佛像、毁寺庙、活埋僧侣。礼重曇曜的太子拓跋晃劝说曇曜和一众僧人远避山林。之后他隐忍七年,等待有朝一日厚积而薄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太武帝被杀,礼重曇曜的太子拓跛晃也在宫斗中被杀,年仅26岁。拓跋焘之孙拓跋濬继位,在新皇的支持下,曇曜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佛教成就了曇曜,曇曜也成就了佛教。云岗成就了曇曜的佛国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云岗石窟成就于曇曜的佛国梦,不如说成就于皇权。历代统治者都期盼自己的政权干秋万代永不更迭,期盼自己流芳千古,永垂不朽。但是大江毕竟东流去。不管他们倾尽天下所有去打造不朽的石佛,豢养无数和尚去拜天拜地,也留不住他们的大厦将倾,換不来他们的肉身不朽。而不朽的是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追求梦想的精神和云岗石窟中西融合、巧夺天工、美伦美奐的石雕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曇曜和云岗的故事,看似偶然,如果他没有师从曇无谶又与沮渠蒙逊相遇就没有天梯山石窟,就没有曇曜的佛国梦;如果没有太子拓跋晃他早就命丧黄泉,如果没有文成帝光复佛教也就没有云岗石窟。历史没有如果,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新纪元,这是阻挡不住的历史潮流,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本身也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西文化在大同发生碰撞,打造出个云岗石窟实属历史必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起源于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必将获得更加灿烂辉煌的成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