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博物馆

墨韵

<p class="ql-block">  西安易俗社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区内,建筑总面积约4500平方米,从建社史到革命贡献、文化贡献,以及到当代的辉煌和灿烂,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易俗社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影响力及其秦腔的艺术成就,再现易俗社"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精神的百年坚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12年,李桐轩、孙仁玉等一大批知识分子以"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推陈出新"为宗旨,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集编、导、演和艺术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秦腔艺术团体﹣﹣易俗社,2006年5月25日,这里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易俗社剧场西侧曾经的二层办公楼内,分布着不同主题的展厅,包括序篇、历史篇、人物篇、剧本篇、经典传承篇等八个部分。动画、戏曲片段、老物件、老文献、老剧本等生动的展示方式,展示了创始人李桐轩、范紫东。</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陕西修史局总纂李桐轩和孙仁玉二人在辛亥革命影响下,联络富于民主与革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创立了西北第一个秦腔团体。他们以改革社会、启发民主为己任,以补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故取名曰易俗社。</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在1924年7月应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北大学的邀请来到西安讲学,在时任易俗社社长吕南仲的邀请下,鲁迅先生先后五次在易俗社观看了《双锦衣》《大孝传》《人月圆》等戏,适逢易俗社成立十二周年,鲁迅写下“古调独弹”对易俗社以示祝贺,鲁迅与古老秦腔互动的珍贵纪念“古调独弹”牌匾久经风雨而不改其色成为了易俗社鲜明的精神符号象征,其牌匾题字大有来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