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烟雨行

若水 💧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年前去过桂林,那时是瞄着“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去的,按现在的话说叫到打卡地。所以,乘游船,游象鼻山,游七星岩等地方,急急忙忙有如“猪八戒吃西瓜”没品出真实的味道,许多细节和故事也都不清楚。后来又到过阳朔漂流遇龙河,很美!</p><p class="ql-block"> 每当说起遇龙河漂流,太太都说没去过想去。终于在今年暑假过去后下决心一起去一趟。说走就走总是我们共同的习惯,只要意见一致就积极筹划行程,出发的装备多少年下来都不用操心,只是这回不是开车出行,因为想换个走法,航空往返。确定好时间后却发现我们去的时段天天下雨,真是有些泄气。虽然失望也还是要硬着头皮去的,毕竟不是自己开车出行,可以随便改计划。</p><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二日就出发了,当天下飞机已是傍晚,并没有雨,一切顺利。第二天乘游船看漓江,游桂林必看的景致。不过这次比我们二十八年前看的要好多了。首先,今年雨水充足,漓江水位较正常。其次,由于时而下雨,山中云雾缭绕增色不少。雨中漓江的确是很美!</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随我的照片看看漓江风光吧。</p> <p class="ql-block">  在漓江上很多照片是冒雨拍摄的,也许是天意,为了让我们能看到漓江烟雨。</p><p class="ql-block"> 游漓江之后当天就奔向阳朔,傍晚开始下雨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有停的意思。我们是在遇龙河“水厄底”马头乘竹排漂流的,这时神奇的是雨停了,直到我们漂流到下游目的地才又开始下雨。</p><p class="ql-block"> 与漓江比较起来,遇龙河的景色小巧精致,有小家碧玉的感觉。加之遇龙河水流平缓,坐在竹排上随河漂荡甚是休闲。两岸青山云烟缭绕,河边凤尾竹低垂着头像是在迎接客人,竹排在平静的水面滑动,船工撑杆时不时地溅出水花,你的思绪被这种状态带入梦幻般世界……可能在遇龙河竹排上走神、发呆也是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遇龙河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遇龙河漂流前到达阳朔的那天晚上我们看了场表演“桂林千古情”宣传说,“一生必看的演出”总导演是黄巧灵。因是在剧院中表演,所以不怕下雨。在剧院表演音响效果比较好,同时由于道具和设备比较配套,演员从观众左右两侧、后面和空中不同方向进入场景,使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认为还是非常不错的表演。</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因拍摄技术和场地等因素无法提供可看的照片只有一张封面画如下。</p> <p class="ql-block">  遇龙河漂流之后直接奔向龙脊梯田。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都在下大雨,雨一直追着我们到龙脊梯田。之后才开始小一些,好在我们带足了防雨装备并不担心下雨,并带着一个行李箱和随身背包乘缆车到了山顶瑶寨的一家酒店。我们住的酒店在山上比较高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最高的酒店,视野很好,能看到东北面的山势和梯田。</p> <p class="ql-block">  最高处右侧的酒店最右侧的标间是我们这次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从酒店落地窗能看到山势和梯田。</p> <p class="ql-block">  根据网上的报道,龙脊梯田,是指在龙脊山上开发出的梯田,从广义说叫做龙胜梯田,从狭义上称为龙脊梯田。位于广西龙胜县龙脊镇平安村龙脊山,距县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处东经109°32'~110°14'北纬25°35'~26°17'之间。龙脊梯田,通常意义上的是指龙脊平安梯田,也是开发较早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前往梯田几乎都是盘山公路,一直升到约海拔600米以上,到梯田时海拔达到880米。</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时龙脊梯田的水稻还没有全黄,所以以绿色为主。由于一直有雨,山中梯田在云雾中忽隐忽现甚是美丽。加之,一些村镇被梯田包围着,在团团云雾遮掩下山中似乎出现了海市蜃楼。龙脊山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走在小道中伴随着潺潺流水声和鸟叫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由近到远绿色的稻田养眼、养肺、养脑。</p><p class="ql-block"> 下面看看龙脊梯田的景色吧。</p> <p class="ql-block">  从龙脊梯田下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10点多了。梯田缆车是8点30开始运行。住在山上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想照到梯田晨雾景色的人,否则8点30开始上山,到山上就9点左右了,有很多浮云随气温上升而上升,使一些梯田没有云雾了。</p><p class="ql-block"> 下山后回到桂林。打卡了日月双塔和象鼻山。特别是象鼻山是我们二十八年后的又一次相会。</p><p class="ql-block"> 在象鼻山人还是较多的,照相要挤来挤去的,但为了二十八年后的再次相遇是非照不可的。</p> <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主要目的都达到了,额外一些活动集中在文化层面。到长发村了解了瑶族的生活和养发方式;到侗情水庄了解了侗族的迁家移居及政府的帮扶政策。</p><p class="ql-block"> 对于旅游,我觉得除了玩山看水还要了解当地的文化,自然也就包括风俗习惯,饮食起居,各种物品等等,只要是你没见过没尝过的,不违法且安全健康都可以尝试一下,学习一下。下面就是在民族村看到并照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长发村科技馆。</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在讲解。</p> <p class="ql-block">  瑶族妇女的长发介绍。</p> <p class="ql-block">  红瑶的盘发发式。</p> <p class="ql-block">  古代女人发式。</p> <p class="ql-block">  古代男人发式。</p> <p class="ql-block">  淘米水洗头。实际上现在已经不是淘米水了,而是用特定的米制作的浆液来洗头。</p> <p class="ql-block">  科技馆的洗发产品。</p> <p class="ql-block">  洗发液制作中心和设备。</p> <p class="ql-block">  长发村房屋。</p> <p class="ql-block">  长廊。</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一只蝴蝶,有意思的是它看到我给它照相就主动靠近我并走到画面风景前让我拍照。</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生活以及护发方式是瑶族传统习惯,我相信也包括了族人的传统基因。但不管怎么说可以试试这种护发方式,不是吗?至少是纯天然和植物的。</p> <p class="ql-block">  从桂林到侗寨不是很远,先吃完桂林米粉填饱肚子逛起来就有精神头了。</p> <p class="ql-block">  小店人很多说明是当地人愿意去的店,此店米粉应当做的不错。</p> <p class="ql-block">  桂林人吃米粉多是不放汤的,干捞加佐料。</p> <p class="ql-block">  顺便发几张桂林传统吃法。</p> <p class="ql-block">竹筒烧饭烧菜。</p> <p class="ql-block">  竹筒饭。</p> <p class="ql-block">  竹筒鸡。</p> <p class="ql-block">  腊肉炒笋。</p> <p class="ql-block">  啤酒鱼。</p> <p class="ql-block">  桂林油茶。</p> <p class="ql-block">  侗寨。其实这座侗寨是政府安置的,原来这寨人都在龙脊山上,由于交通等问题,生活不富裕。村里的壮劳力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村里留下了老人和孩子也没人照看。</p><p class="ql-block"> 政府的扶贫政策将寨子里的人迁到山下并为他们建立了这座侗族村寨。地皮和房屋产权是国家的,村民具有居住权。这样壮劳力回到家乡,主要是手工艺制造。侗族的传统手工艺是打制银器、编织等,也算是非遗传承。因为按侗族习惯,妇女是家庭主人,男人在家做饭、看孩子、编织和打制银器。地里的活是女人干的,与汉族农民相反。</p> <p class="ql-block">  侗情水庄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进寨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进寨廊道。</p> <p class="ql-block">  廊道的题词(还有一些,略)有些像家训或村规。</p> <p class="ql-block">  廊道庭柱装饰。</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击鼓后村民到此处集中开会。</p> <p class="ql-block">  村内休闲场地。</p> <p class="ql-block">  村内巷道。</p> <p class="ql-block">  从里向外看去的寨门。</p> <p class="ql-block">  在侗寨又是很幸运,雨过天晴,蓝天白云,适合在村寨拍照。</p><p class="ql-block"> 这次出行真是感谢老天爷如此给面子,要下雨就有雨,要雨停雨就停,要白云白云出,要晴天有蓝天。算是一次很顺心如意的旅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