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近一直在看金宇澄的《繁花》(一部描写上海人生活的小说),于是动了去上海citywalk的念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之前去过上海好几次,最初是去那里出差,后来是带儿子旅游,其中还有一次是跟一位初中女同学一起。不过这么多次,我很少涉足上海老城区,只记得在街上偶遇过徐家汇天主堂,印象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近网络上频繁见到Citywalk,这是我从小就喜欢做的一件事,没想到今天成了一种时髦。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赶时髦的人,不过,既然撞上了,那就也跟着凑个热闹吧!我觉得上海应该是一个很适合Citywalk的城市,所以“上海,我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目的地定下来之后,我便开始做“功课”,在携程上查找具体可以去那里citywalk,最终我选定了思南公馆街区、武康路(宋庆龄故居、武康大楼)、徐家汇源(徐家汇天主堂、徐家汇书院)、外滩源(新天安堂)、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张园、上海博物馆、龙华寺和朱家角古镇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住在如家商旅上海静安寺店,那里距离地铁静安寺站很近,交通很方便,距离我要去的上述地方(朱家角除外)也都不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1 2023/09/10 星期一 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上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北京出发到上海,入住如家商旅上海静安寺店。住下后,到酒店楼下一家吉祥馄饨馆吃了一碗芹菜鲜肉馄饨,算作晚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餐后,在附近闲逛,发现了百乐门。百乐门,作为一个娱乐场所的名称,我是知道的,但我对它的了解也仅限于此。站在斜对面的街上看它,感觉它色彩暗淡、其貌不扬,因此没有给它拍照的冲动,所以没有留下它的影像。刚刚查资料才发现,它的身世不一般!(百乐门,是由中国商人顾联承于1932年投资兴建的一家娱乐场所,中文名“百乐门”,英文名“Paramount Hall”,曾经号称“东方第一乐府”。当时,张学良是百乐门的常客,陈香梅与陈纳德的订婚仪式是在这里举行的,卓别林夫妇访问上海时也曾慕名而来。)现在后悔没有给它拍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乐门的斜对面是静安寺,我走过路过,但没有进去。从外观看,它的建筑金碧辉煌的,而这恰恰是我所不喜欢的;进去还要收门票(美其名曰“香花券”),而离关门时间不远了,所以我放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远处传来音乐声,我寻声望去,发现街对面是一处街心公园(静安公园)。公园不大,一条主路,一座小水塘几乎就是它的全部。夜幕降临,主路的一段变成了舞场,几位老人家演奏音乐,随便谁,如果想跳舞,都可以伴着他们的音乐摇摆。真正跳舞的人不多,看跳舞的人倒是不少。后来我发现,只要天气允许,他们这样的活动天天有,因为从我住的地方可以听到他们的音乐声。水塘边有一家泰廊餐厅,“荣登2023年大众点评必吃榜”!餐厅的建筑风格我很喜欢,它与周围的环境很搭调,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拍照也很出片。</span></p> <p class="ql-block"><i>北京南站~上海虹桥</i></p> <p class="ql-block"><i>静安公园内的“泰廊餐厅”</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2 2023/09/11 星期一 多云转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思南公馆街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的目的地是思南公馆街区,不过在到达那里之前,我还途径了另外一些古迹,也都值得一看。</span></p> <p class="ql-block"><b><i>同孚大楼</i></b></p><p class="ql-block"><i>从酒店到思南公馆,我选择了先乘坐地铁2号线,再在南京西路站转乘地铁13号线的方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南京西路站不是在地下直接转乘13号线,而是必须先出站,再进站。我感觉好麻烦,因为又得安检一次。从地铁3口出来,眼前赫然矗立一座“纸片楼”。顿时,我心里的不开心烟消云散。上海有好几幢纸片楼(楼体很薄的大楼),同孚大楼是其中的一座。没想到会与它不期而遇,所以很开心!</i></p><p class="ql-block"><i>同孚大楼,位于南京西路801号,地铁2号线3出口附近。它由中国银行投资建造,于1936年竣工,原为中国银行西区分行所在地,因地处同孚路(今石门一路)上而得名,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石门一路支行所在地。同孚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九层,占地仅393平方米,形状像被削掉大半的圆柱。大楼被设计成这种形状,是受地形限制的结果。1992年,同孚大楼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i></p> <p class="ql-block"><b><i>上海市基督教诸圣堂</i></b></p><p class="ql-block"><i>从地铁13号线一大会址·新天地站5口出来,在左手边看到一座红砖建筑,从其外观判断,它应该是一座教堂。建筑物大门口的标识牌印证了我的猜测,它是上海市基督教诸圣堂。</i></p><p class="ql-block"><i>上海市基督教诸圣堂,位于复兴中路425号,地铁13号线一大会址·新天地站5出口附近。它是上海现存唯一的罗马风格教堂,竣工于1925年,砖木结构,红瓦坡顶,清水红砖墙体,西山墙饰有大玫瑰花窗,檐口有券齿装饰。方形钟塔与主楼分离,顶部四面均设三联拱券窗。在历史的变迁中,诸圣堂曾被改作它用。上世纪80年代复堂以来,它经历过多次修缮。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在对教堂建筑本身进行结构性加固的同时,剥离了墙体内外经年累积的粉饰涂层,露出了其清水红砖墙体的本色,让诸圣堂得以接近它在1925年初生时的模样。</i></p> <p class="ql-block"><b><i>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i></b></p><p class="ql-block"><i>既然到了一大会址附近,那就索性去参观一下。不巧赶上周一闭馆。一大会址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这里的保安特别多!</i></p><p class="ql-block"><i>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兴业路76号,始建于1920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住宅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p> <p class="ql-block"><i>一大会址景区内有一家咖啡馆,名曰“一咖啡”,提供沪上最“红”咖啡:</i></p><ul><li><i>卡布奇诺——“同甘共苦”</i></li><li><i>摩卡——“苦尽甘来”</i></li><li><i>黑咖啡——“觉醒时代”</i></li><li><i>黑咖啡+黑巧克力——“至暗时刻”</i></li><li><i>拿铁——“镰刀锤头”</i></li></ul><p class="ql-block"><i>我品尝了他们的“同甘共苦”!</i></p><p class="ql-block"><i>(今天我才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党徽是由“镰刀锤头”组成的,而不是“镰刀斧头”,其中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斧头是砍伐工具,不如锤头更能代表工人阶级。)</i></p> <p class="ql-block"><b><i>其他街拍</i></b></p> <p class="ql-block"><b><i>联排住宅</i></b></p><p class="ql-block"><i>从一大会址步行前往思南公馆途中,路过一“联排住宅”【自忠路414~454号(双号)】。该联排住宅建于1910~1920年代,砖木结构,建筑立面为早期外廊式风格,共21个居住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入口和前院。当初是天主教仁爱会修女的住房。一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曾住在自忠路420号。2022年2月起,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开始对其进行全项目综合修缮,整个工程历时14月,至2023年5月完成,实现了“面子”好看,“里子”好用的修缮目标,使其重新焕发了青春。</i></p> <p class="ql-block"><i>联排住宅的住户们直接在人行道上晾晒衣物。</i></p> <p class="ql-block"><b><i>思南公馆街区</i></b></p><p class="ql-block"><i>思南公馆街区,于1920年开始兴建,于1930年陆续建成,是目前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形式保留保护的特色项目,范围包括复兴中路以南,思南路两侧以及重庆南路以西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域内51幢历史保留保护建筑,荟萃了上海10种近代历史建筑类型中的8种,分别为独立花园住宅、联立花园住宅、联排住宅、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多层公寓、外廊式住宅、带内院独立花园住宅。可以说,思南公馆街区是上海近代历史居住建筑的一个缩影。从1999年起,政府投入人力物力开始了对思南公馆街区长达10年的保留保护修缮改建工程,将原有的住户与单位全部置换,最终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建筑可读、街区可漫步的城市公共空间,并于2010年正式对公众开放。</i></p><p class="ql-block"><i>思南公馆街区,当初是社会公认的高档住宅区,一批新职业人群、外国侨民以及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周恩来、冯玉祥、曾朴、梅兰芳、柳亚子等,都曾居住在这里。</i></p><p class="ql-block"><i>今天的复兴中路517号,曾经是冯玉祥将军(1882~1948)的房产,其妻李德全于1951年将其捐献给了国家,如今它变成了“思南书局”。诗人柳亚子(1887~1958),于1936年~1940年和1946年~1947年曾在此租住。</i></p><p class="ql-block"><i>1933年,梅兰芳一家住进了如今的思南路87号,直至1959年夏他们全家及剧团从上海搬回北京。期间除去一段时间暂居香港,梅兰芳一家一直居住在这里。1934年3月29日,梅葆玖就出生在这幢房子里。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里。</i></p><p class="ql-block"><i>曾朴,晚清四大谴责之一《孽海花》的作者,曾经是如今思南路81号的主人。</i></p><p class="ql-block"><i>(思南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泰康路,始建于1912年,以法国音乐家儒勒·马斯南的名字命名,1946年改以贵州省思南县命名,沿用至今。)</i></p><p class="ql-block"><i>思南公馆街区示意图</i></p> <p class="ql-block"><i>复兴中路517号</i></p> <p class="ql-block"><i>“修旧如故”的水泥拉毛墙面</i></p> <p class="ql-block"><i>“修旧如故”的嵌鹅卵石墙面</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3 2023/09/12 星期二 阴转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徐家汇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家汇这个地名与明末科学家、政治家兼军事家徐光启有关。徐光启生于此,死后葬于此,他的后裔繁衍于此,加之这里是数水汇流之地,故而名之曰“徐家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曾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科技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家汇源景区内有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徐家汇天主堂”、迄今拥有150多年历史的“徐家汇观象台”、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上海现存最早的民居明代建筑“南春华堂”(迁建)、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徐汇公学(现名徐汇中学,包括崇思楼)、《义勇军进行曲》的录制地百代公司旧址(小红楼)等古迹,还包括新近落成投入使用的徐家汇图书馆新址“徐家汇书院”等新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参观了徐家汇天主堂和徐家汇书院,还在徐家汇书院看了几个小时的书。</span></p> <p class="ql-block"><b><i>徐家汇天主堂</i></b></p><p class="ql-block"><i>徐家汇天主堂,位于蒲西路158号,1910年竣工,为当时天主教耶稣会上海教区主教座堂,奉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罗耀拉(St. Ignatius of Loyala)为主保,故其正式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徐家汇天主堂”是其俗称。【圣依纳爵·罗耀拉,是天主教耶稣会的创始人。圣依纳爵·罗耀拉于1534年在巴黎创立了耶稣会,旨在反对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耶稣会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来华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1842年,耶稣会重返中国后,主要建立了上海教区和献县教区两大传教中心。1952年耶稣会士离开中国。】</i></p><p class="ql-block"><i>1960年,徐家汇天主堂改奉“圣母为天主之母”为主保,故改称“天主之母堂”。</i></p><p class="ql-block"><i>文革期间,徐家汇天主堂遭到破坏,并被改作它用。</i></p><p class="ql-block"><i>1979年,徐家汇天主堂被归还给教区,并逐步得到修复。</i></p><p class="ql-block"><i>2013年,徐家汇天主堂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p><p class="ql-block"><i>徐家汇天主堂,为砖木结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坐西朝东,平面呈长十字架形,正面顶部两侧建哥特式尖顶钟楼,大堂可容纳3000余人。</i></p><p class="ql-block"><i>徐家汇天主堂的正面</i></p> <p class="ql-block"><i>徐家汇天主堂的侧面</i></p> <p class="ql-block"><i>徐家汇天主堂钟楼</i></p> <p class="ql-block"><i>徐家汇天主堂滴水嘴兽</i></p> <p class="ql-block"><i>徐家汇天主堂大堂内景</i></p> <p class="ql-block"><b><i>徐家汇书院</i></b></p><p class="ql-block"><i>徐家汇书院,位于漕溪北路158号,是徐家汇图书馆新址,于2023年1月1日全新开启,总面积18650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三层,设近800个阅览座席。书院建筑的外立面由细长的翅片构成,从地面垂直延伸到屋顶,且被涂成米色,很好地烘托了徐家汇天主堂的红色砖墙。</i></p><p class="ql-block"><i>徐家汇书院一楼中心阅览区</i></p> <p class="ql-block"><i>徐家汇书院构成立面的“翅片”</i></p> <p class="ql-block"><i>徐家汇书院二楼的外文图书</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4 2023/09/13 星期三 阴转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康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今天的目的地是武康大楼。武康大楼位于淮海中路与武康路的交汇处,离我住的酒店不远。我从酒店沿着乌鲁木齐北路、乌鲁木齐中路、淮海中路一路走过去。在武康大楼的对面,我发现了“宋庆龄故居”。于是,我先去参观了宋庆龄故居,然后,再去看武康大楼。看完武康大楼,我又沿着武康路……一路走回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b><i>宋庆龄故居</i></b></p><p class="ql-block"><i>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座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花园别墅。1949年,宋庆龄迁居于此。这里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故居主楼的陈设,依然保留着宋庆龄生前的原样,陈设品也均为原物。2001年,宋庆龄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p><p class="ql-block"><i>透过武康大楼的外廊券洞远望宋庆龄故居</i></p> <p class="ql-block"><i>宋庆龄文物馆前的宋庆龄雕像</i></p> <p class="ql-block"><i>宋庆龄文物馆展陈的文物</i></p> <p class="ql-block"><b><i>武康大楼</i></b></p><p class="ql-block"><i>武康大楼,位于淮海中路1850号,建于19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初名诺曼底公寓,属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大楼底层采用骑楼样式,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建筑,高33米,8层,平面依地形而成楔形,楼身犹如一艘巨型航船。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当时入住公寓的以上层侨民为主。</i></p><p class="ql-block"><i>民国三十五年(1946),上海市政府出资收购诺曼底公寓,之后,公寓的大部分套间由政府分配给公务员。</i></p><p class="ql-block"><i>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诺曼底公寓,并将其更名为“武康大楼”。许多文艺界名人入住这里,其中包括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秦怡、孙道临、王文娟、王人美以及著名漫画家叶浅予等。</i></p><p class="ql-block"><i>2010年,武康大楼经历了一次大修。</i></p><p class="ql-block"><i>2019年,武康大楼经历了一次更全面彻底的修缮,同时楼外蜘蛛网般密布的各种缆线全部被埋入地下,大大提升了武康大楼的颜值。武康大楼周边也借此契机被改造成了一处观赏与服务兼备的休闲空间。</i></p><p class="ql-block"><i>武康大楼位于淮海中路与武康路的交汇处,右为淮海中路,左为武康路。</i></p> <p class="ql-block"><i>武康大楼外形像一艘巨轮</i></p> <p class="ql-block"><i>武康大楼的外廊</i></p> <p class="ql-block"><b><i>其他街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5 2023/09/14 星期四 阴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外滩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滩源”这个称谓是2002年以后才有的,指的是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河口段区域,那里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起点,故而得名。以前,我从未到过外滩源所在区域。携程上提到那里有一座天主教堂(新天安堂),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决定到那里去看看。上海邮政总局大楼距离新天安堂不远,我就一并去参观了。</span></p> <p class="ql-block"><b><i>新天安堂、教会公寓、划船俱乐部旧址</i></b></p><p class="ql-block"><i>(下图中三幢红砖建筑从右至左依次为新天安堂、教会公寓、划船俱乐部)</i></p><p class="ql-block"><i><u>新天安堂</u>,位于南苏州路107号(中山东一路33号4号楼),又名联合礼拜堂,于1886年建成,1901年扩建,仿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风格。建成当时为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i></p><p class="ql-block"><i><u>教会公寓</u>,位于南苏州路79号(中山东一路33号6号楼),建成于1899年,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当时是新天安堂神职人员宿舍。</i></p><p class="ql-block"><i><u>划船俱乐部</u>,位于南苏州路76号,建成于1905年,建筑风格折中,顶部为维多利亚风格,局部带巴洛克装饰。原建筑由会所(中部)、游泳池(西翼)、船库(东翼)三部分组成,现仅存中部会所建筑和西翼游泳池门楼。</i></p> <p class="ql-block"><b><i>上海邮政总局大楼</i></b></p><p class="ql-block"><i>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位于北苏州路276号,四川路桥北堍,建成于1924年,是中国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邮政建筑,至今仍在使用,为上海市四川路桥邮政支局所在地,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经过大修后,大楼一层中庭天井和靠天潼路一侧的二层原办公用房被改造成上海市第一家邮政博物馆。</i></p><p class="ql-block"><i>上海邮政总局大楼,离当时的上海北火车站和轮船码头都较近,因而邮件的水路运输都十分便利。</i></p><p class="ql-block"><i>1924年12月~1957年1月,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二楼为上海邮政管理局直属营业厅,称市局营业厅,开设有70多个营业窗口,气势壮观,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邮政营业厅,不过,目前,据我观察,只有一个窗口在营业,其余窗口均已关闭。</i></p><p class="ql-block"><i>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为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折衷主义风格,主体参照英国古典建筑风格,融合罗马式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钟楼。大楼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耸立于东南角正门处的钟楼。钟楼整体高30米,由三部分组成。最下层高13米,其平面为中间一个正方形两边各加一个小半圆,正面镶嵌有一面直径达3米的表盘,正面两旁各有一座火炬台雕塑。中间为一座蓝顶八方亭,高17米,亭两侧小半圆平台上各有一组人物雕塑,一组三个人物自右而左分别手持火车头、飞机和电信电缆,象征交通通信事业;另一组中间人物为被称为通信之神或商神的赫尔墨斯,其左右分别为爱神厄洛斯和阿佛洛狄忒,代表邮政事业是连接人类感情的纽带。顶端是高8.2米的旗杆。</i></p><p class="ql-block"><i>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临苏州河一侧</i></p> <p class="ql-block"><i>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正面</i></p> <p class="ql-block"><i>上海邮政总局大楼钟楼</i></p> <p class="ql-block"><i>上海邮政总局大楼钟楼人物雕塑(三个人物自右而左分别手持火车头、飞机和电信电缆,象征交通通信事业)</i></p> <p class="ql-block"><i>上海邮政总局大楼钟楼人物雕塑(中间人物为被称为通信之神或商神的赫尔墨斯,其左右分别为爱神厄洛斯和阿佛洛狄忒,代表邮政事业是连接人类感情的纽带)</i></p> <p class="ql-block"><b><i>其他街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6 2023/09/15 星期五 阴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天气预报说今天有中雨,所以我决定去上海博物馆参观。我着重参观了他们的“中国明清家具馆”,顺带参观了正在那里举行的《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展。离开上海博物馆的时候,时间尚早,我就坐地铁去了张园。</span></p> <p class="ql-block"><b><i>上海博物馆</i></b></p><p class="ql-block"><i><u>庄志宸、庄志刚明清家具馆</u></i></p><p class="ql-block"><i>上海博物馆的中国明清家具馆,又名庄志宸、庄志刚明清家具馆,馆藏明清家具以香港庄氏捐赠的其近年所得王世襄先生旧藏明清家具(共计79件)为主,辅以博物馆原有藏品,及2000年博物馆斥资征集的陈梦家、赵葳蕤夫妇旧藏家具。</i></p><p class="ql-block"><i>#明代家具#</i></p><p class="ql-block"><i>明代家具,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比例匀称,榫卯严密。在装饰上,除了充分应用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外,还好用攒接(攒接就是用纵横短材凭借榫卯把锼镂的花片衔接成所需图案)、斗簇(斗簇就是用栽榫把锼镂的花片斗拢成各种图案)和雕刻的手法,在家具的醒目部位加以点缀。明代家具能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线脚来体现造型的完美,具体表现在置物的平面和承重的腿足上。如桌面都采用“冰盘沿”或上下对称的线脚;腿足无论方、圆,是断面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形式丰富。明代家具让我感觉舒服、放松。</i></p><p class="ql-block"><i>黄花梨木束腰霸王枨方凳+展腿式半桌+折叠式镜台(庄氏捐赠)</i></p> <p class="ql-block"><i>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庄氏捐赠)</i></p> <p class="ql-block"><i>黄花梨木透雕靠背圈椅(庄氏捐赠)</i></p> <p class="ql-block"><i>#清代家具#</i></p><p class="ql-block"><i>清代家具的发展状况,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i></p><ol><li><i>从清初到康熙(1644~1722),家具直接承袭明代传统,故其形制仍保持简练质朴的结构特征。</i></li><li><i>自雍正、乾隆至嘉庆(1723~1820),清代经济繁荣发达,社会奢靡之风盛行,体现在家具上,人们开始追求纤琐繁缛,故清代中期的家具用料宽绰,体态凝重,装饰上求多求满,甚至采用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手法,来炫耀其华丽富贵。</i></li><li><i>清代晚期自道光至清末(1821~1911),中国传统的古典家具业逐渐走向衰落,其时,家具做工粗陋,形式趋向庸俗,上乘之作少见。受外来文化影响,有的家具造型向中西结合转变。</i></li></ol><p class="ql-block"><i>红木金漆嵌象牙宝座+座屏风</i></p> <p class="ql-block"><i>黑漆描金书柜式多宝格</i></p> <p class="ql-block"><i><u>《“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展</u></i></p><p class="ql-block"><i>传拓,是将纸张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拓手法,将器物图形、纹饰、铭文等内容忠实复印到纸上的技法。传拓技艺,最迟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i></p><p class="ql-block"><i>传拓技艺的出现,始于对石刻文字复印、传播的需求,之后,逐渐运用于青铜器等器物铭文。</i></p><p class="ql-block"><i>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图形拓等,是一种以传拓为主要方式,结合绘画等技法,把器物立体影像表现到平面拓纸上的技艺,分为“分纸拓”、“整纸拓”、“平面版拓”等。</i></p><p class="ql-block"><i>全形分纸拓,是先通过测量,在整张纸上画出器物等大全形线图,然后用不同纸张依次按线图拓制器物不同部位,最后将之在线图上拼接、去除多余部分而成。</i></p><p class="ql-block"><i>全形整纸拓,</i><i style="font-size:18px;">是先通过测量,在整张纸上画出器物等大全形线图,然后用同一张纸依次按线图拓制器物不同部位。</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平面版拓,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器物浅浮雕立体造型,雕刻分阴刻和阳刻,然后在雕刻的平面图形上拓制出全形完整图案。</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温泉铭拓本(照片)</i></p> <p class="ql-block"><i>古父己卣原器与拓本对照</i></p> <p class="ql-block"><i>毛公鼎全形拓</i></p> <p class="ql-block"><b><i>张园</i></b></p><p class="ql-block"><i>1882年,无锡商人张鸿禄(字叔和)购得今张园所在地块建造私家花园,取名“张氏味莼园”(“味莼”,寓意“退隐”),简称“张园”。</i></p><p class="ql-block"><i>1885年,张园对外开放,成为上海第一家公共休闲娱乐场所。</i></p><p class="ql-block"><i>1893年,安垲第竣工。安垲第(Arcadia Hall,意为桃花源宅邸),时为上海最大的西式楼厅,可容纳千余人,1900年前后,逐渐成为清末上海各界集会、演说的场所,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马相伯等都曾在那里发表演讲。</i></p><p class="ql-block"><i>1903年,张叔和将花园租与他人经营,至1910年,张园成为集花园、茶馆、饭店、书场、剧院、会堂、照相馆、展览馆、体育馆、游乐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i></p><p class="ql-block"><i>后来,张园受到新兴休闲娱乐场所的冲击,日渐衰落。</i></p><p class="ql-block"><i>1918年张园停办,并被出售给时任财政部长王克敏。王将土地划分为28个地块陆续出售。28家业主分别设计建造,由此带来了28种170幢不同风格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外界统称为“张家花园”。</i></p><p class="ql-block"><i>张家花园,历经百年沧桑,如今范围东至石门一路,南为威海路,西为茂名北路,北至吴江路,包括40余幢20余种风格的石库门里弄建筑,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群,人称“上海最大的石库门博物馆群”。</i></p><p class="ql-block"><i>2018年10月1日,静安区启动张园保护性征收。</i></p><p class="ql-block"><i>2021年,张园保护性修缮工程正式启动。</i></p><p class="ql-block"><i>2022年11月27日,张园西区17幢历史建筑修缮完毕,对外开放。</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7 2023/09/16 周六 阴转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去游览了朱家角古镇。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地铁17号线可直达,交通便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家角古镇是典型的江南古镇,古镇内九条老街依水傍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河上36座古石桥连接两岸,其中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北大街上保存了相当多的明清建筑,被称为上海明清建筑第一街。进入景区核心区,但见河岸上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河面上游船往来穿梭。不过,我最喜欢在福星桥附近徜徉。那里地处景区边缘,游客很少,但风景绝佳,很适合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i>福星桥看风景(上午阴天时拍照)</i></p> <p class="ql-block"><i>福星桥看风景(下午天晴后拍照)</i></p> <p class="ql-block"><i>福星桥上看风景,人在画中(下午天晴后拍照)</i></p> <p class="ql-block"><i>雅韵居</i></p> <p class="ql-block"><i>垃圾船按时收垃圾</i></p> <p class="ql-block"><i>迎客犬</i></p> <p class="ql-block"><i>游船</i></p> <p class="ql-block"><i>其他街拍</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7 2023/09/17 周日 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行以龙华寺作结。今天是周日,到龙华寺上香的市民很多,像我这样的纯游客倒是不多。</span></p> <p class="ql-block"><b><i>龙华寺</i></b></p><p class="ql-block"><i>龙华寺,位于龙华路2853号,是上海市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为孝敬其母而建造的,但此说法无据可考。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北宋英宗皇帝赐名“宝相寺”,保存在寺内塔影院澄碧亭里的宝相寺界碑即是实证。宝相寺于宋、元交替之际毁于兵燹,明永乐年间重建后,按佛经中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改称“龙华寺”。此后,龙华寺又多次毁于战火,经历多次重建,今寺为清光绪年间依宋代伽蓝七堂制重建。辛亥革命时,有关管理部门曾拟拆毁龙华寺,后经公民朱章等力争,得以保全。解放初期,市政府曾拨专款对龙华寺进行整修。“文革”期间,龙华寺遭到严重破坏——佛像全部被毁,文物和藏经全部遗失,寺僧被遣散,寺院被占用。1982年,龙华寺回归上海市佛教协会,佛像、建筑等逐步得到重建或整修,以至今日之规模、样貌。1983年,龙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i></p><p class="ql-block"><i>龙华塔,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为七层八角木塔,其结构与形式为宋代建筑样式。2006年,龙华塔,作为宋代古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p><p class="ql-block"><i>龙华寺,保持了宋代的伽蓝七堂制,山门以内,中轴线上一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在封闭庭院内的方丈室、藏经楼,共六进殿堂。</i></p><ul><li><i>山门,龙华寺为弥勒的道场,即弥勒在人间修行的地方,所以山门上有匾额曰“人间兜率”。</i></li><li><i>弥勒殿,殿檐悬挂赵朴初题写“龙华寺”匾额;殿前两侧蹲踞两只“三王”石狮(因其须弥座上雕刻有百花之王牡丹、百鸟之王凤凰和百兽之王狮子,所以被称作“三王狮”。有三王狮的寺院,规格是最高的。);殿正面墙上有“九狮”砖雕,暗含“救世”之意。殿内正中供奉慈氏弥勒像,即布袋和尚像;弥勒像背后是一尊阿弥陀佛像,左手持金莲台,右手做接引印,指引人们往生极乐世界;殿后檐悬挂“继证大雄”匾额,大雄是佛祖的尊号,佛祖指定弥勒为其继承人,所以叫“继证大雄”。</i></li><li>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天冠弥勒像,其头戴五佛冠,身佩璎珞,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修行的本相;两侧是四大天王;弥勒身后是韦陀。</li><li>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的正脊上灵鹫庄严;殿内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其头戴毗卢帽、手作毗卢印,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背后是五十三童子拜观音;殿内左右两边是二十天神和十八罗汉。</li><li>三圣殿,殿内正中供奉阿弥陀佛,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li></ul><p class="ql-block"><i>龙华塔</i></p> <p class="ql-block"><i>转塔</i></p> <p class="ql-block"><i>香客众多</i></p> <p class="ql-block"><i>自助请香</i></p> <p class="ql-block"><i>燃香</i></p> <p class="ql-block"><i>弃香</i></p> <p class="ql-block"><i>弥勒殿正面</i></p> <p class="ql-block"><i>大雄宝殿正面</i></p> <p class="ql-block"><i>大雄宝殿内景(主尊毗卢遮那佛)</i></p> <p class="ql-block"><i>大雄宝殿背面</i></p> <p class="ql-block"><i>三圣殿内景(主尊阿弥陀佛)</i></p> <p class="ql-block"><i>塔影院</i></p> <p class="ql-block"><i>钟楼底层地藏殿</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8 2023/09/18 星期一 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日返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