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徐渭(1521.3.12-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p><p class="ql-block">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p><p class="ql-block">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p> <p class="ql-block"> 明代的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明代成就极高的写意画大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榴实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榴实图》,明,徐渭,纸本墨笔, 91.4x26.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b></p> <p class="ql-block"> 《榴实图》是一幅立轴的作品,全图只由一枝榴实构成,这支榴实绘于素笺的中心,画幅的右上方有徐渭的自题五言诗一首:</p><p class="ql-block">山深熟石榴,向天笑开口,</p><p class="ql-block">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写得自然明快,而画图寓意仍有怀才不遇之慨,只是更为含蓄。徐渭缘物寄情,以深山石榴自喻,沉痛地抒发了他那胸怀「明珠」而无人赏识,被社会弃置的凄惨心情。</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心是一个果实累累的石榴,并且是果实已崩开,真有「向天开口笑」之势。支撑这个硕果累累的石榴的是一折枝叶,一折枝叶和一个榴实,构成了这幅简单但回味无穷的画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榴实图》(局部)</b></p> <p class="ql-block"> 《榴实图》的画风是典型的大写意风格,徐渭保持了他以往的「减笔」画法,用笔简练,高度概括,笔法草草。这种简练的用笔在汉代遗留的作品中既能看到,如汉代遗留出土的墓葬壁画中多能见之;魏晋嘉峪关墓出土壁画尚保持这种简练的画风;唐代出现了「笔不周而意周」的如吴道子等的「疏体」画;宋代一些画家在画法上更追求简练,出现了像苏轼等人的「文人画」;元代的写意画也较多;明代花鸟画较盛,写意花鸟画则大为发展,更为狂放,较之前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徐渭之画即在此传统之上,更有开创性的突破,有笔更为减省,挥洒更为超逸,造型不求形似,画法更为诙谐,(徐渭不但在绘画上画法十分诙谐,在文学方面也是如此,其制造幽默的能力,在历史上是十分有名的。有人还称其为「中国的幽默大师」)画面更为概括,气概更为雄放,而意味尤为深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榴实图》(局部)</b></p> <p class="ql-block"> 徐渭自谓用狂草书法作画,在一首题花诗《旧偶画鱼作比》中写道,自己最擅长草书,作画多狂草之势。在《榴实图》中,不管是榴实、折枝还是枝叶都是用笔草草,狂放不羁,都有草书之势。榴实干脆是用墨点子,但其中也有浓淡变化,有晶莹剔透的感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徐渭用了他常用的接墨法。即用不同的墨色分别落纸,使其边缘趁湿相互接触在一起,互相渗化为一体,而产生深浅润泽的变化。用这样的方法画榴实,它的体积感便显现出来了,而且用接墨法让浓淡笔触相接,产生浑化丰富的效果,更显出水墨的韵味,笔笔气脉连贯,笔意相属,一气呵成。使画面点块线构成一个富有生命的有机整体,闲带刻板之笔不杂于其中。在《榴实图》中,他画石榴枝干,行笔如连绵大草;上一笔末尾与下一笔起笔之间都有呼应顾盼。有的树叶,亦是一笔笔点去,虽不见笔锋使转,而笔意连贯,毫无呆滞散乱之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榴实图》(局部)</b></p> <p class="ql-block"> 《榴实图》的构图极其简练,但绝不是无意识的简单。在这里徐渭又用了他贯用的省略法构图。画榴实,只画带果折枝斜垂一枝,并不画树干和背景,凭借题诗结合一体,让人自知石榴生长山野之中。省略法是艺术造型过程中为达到简练精粹,主体突出,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徐渭画中大量运用省略法,画面简练,但并不单调,他画中生动的笔墨形象处理,使画面效果非常丰满而充足。</p><p class="ql-block"> 《榴实图》画于一种名叫素笺的纸之上。明代的纸是在元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造纸技艺又有所精进,纸质越来越薄,尺寸也逐渐增大。明初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书画,所用纸被称为「宣德笺」,这种纸光滑、细腻、洁白,一直到明末清初还有人在用它,这种纸适合于书画,表现作品的神采。徐渭也有许多传世名作是于「宣德笺」的纸上完成的。书画家所采用的纸绢,与他们的书写习惯、表现技巧以及时代风格存在着必然的连带关系。不同的纸绢具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在不同的纸绢上作书画,能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书画家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纸绢。一般来说,设色工笔划用绢的较多,水墨写意画用纸的较多。所以唐五代以前的书画作品就流传下来的看,几乎全是绢本的。而宋以后由于开创和发展了水墨写意画,纸本就逐渐多了起来。像元代的方从义等人所画题材多为水墨山水,因此用纸更富有表现力。徐渭多用水墨画花鸟蔬果,用纸张作画会有一种晕染的效果,也更符合徐渭大写意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榴实图》(局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