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岁月缱绻,</p><p class="ql-block"> 葳蕤生香。</p><p class="ql-block"> 撷一束时光,</p><p class="ql-block"> 浅藏心间。</p><p class="ql-block"> 最是教研的芳华,</p><p class="ql-block"> 日久弥香,</p><p class="ql-block"> 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 9月19日上午,太原市教科研中心语文学科中研班活动在杏花岭区新道街小学中车分校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主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体现评价积极导向作用”。太原市各县区的教研员、学校教学副校长、语文学科中研班成员五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梁涛老师主持,来自迎泽区教科研中心杨花老师、李俐副主任,杏花岭区教科研中心马爱灵老师和小店区教科研中心的赵建平老师分别就上学期期末三、四、五年级期末测评试卷及七年级新生学业诊断试卷,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了新课标理念之下的命题导向,最后由梁涛老师进行总结并安排新学期工作。</p> <p class="ql-block"> 首先,梁涛老师从整体上阐明了四份试卷的总体特色和亮点:注重语言实践,聚焦铸魂育人;践行育人理念,助力全面发展;创设多元情境,指向语文实践;尊重学生立场,拓展思维空间。为今后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p> 聊聊读命题的三重境界 <p class="ql-block"> 杨花老师以“聊聊读命题的三重境界”为题,给一线教师指明了解读命题的思路和方法:见学科本质;见育人形式;更见教学导向。</p> <p class="ql-block"> 杨花老师以三年级命题为例,启迪老师们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为什么要变。现在的课堂倡导学习任务群,突出实践,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让课堂和生活链接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一个盲目的应考者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究者。</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杨老师以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鹬鸟》结尾,并与老师们共勉:我们的试卷不仅仅是在考查孩子,更希望它能成为一面镜子,通过它反映出孩子们的学业质量水平,折射出我们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映照出我们未来应该走向哪里。无论是应考者还是命题人,我们是同行者,是一种目标一致的双向奔赴。</p> 五育并举 学科融合 <p class="ql-block"> 李俐老师立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从五育并举和跨学科融合的角度对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评试卷进行分析。</p> <p class="ql-block"> 李俐老师结合试卷中的题型,为我们全面解读了在一份试卷当中,怎样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进行融合和渗透。</p> <p class="ql-block"> 李俐老师强调,一份试卷不光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更是为了引导老师们明确教学的导向,不仅要关注学科本身的知识技能,还要将“五育”融进学科的教学当中。</p> <p class="ql-block"> 李俐老师还提出,要坚持全面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基;要坚持德育为先,塑造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要坚持优化智育,获取能力,求真学问;要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倡导健康理念;要坚持渗透美育知识,引导审美情趣;要坚持劳动实践,获取劳动体验。</p> 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命题全景 <p class="ql-block"> 马爱灵老师开启“全景镜头”,带老师们跟着五年级期末测评试卷的命题一起去解读、去分析、去探寻。360°全方位思考其与课标、教材、教师,甚至和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什么样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 在马爱灵老师的分享中,提出了五年级命题的四大看点——</p><p class="ql-block"> 全景看点一:课程标准的“落点”。 灵动的色块,彰显了核心素养四大关键词在命题当中是如何体现的,形象地告诉老师们不光要关注教材,还要关注课标。用新课标的理念教好我们现行的教材。</p><p class="ql-block"> 全景看点二:语文要素的“地标”。试卷中的每一道题,都是教材的一个“地标”,我们要带着课标理念去用教材,带着教材去设计教学。</p><p class="ql-block"> 全景看点三:素养落地的“实景”。命题融合了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这样的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在真正的情境当中去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p><p class="ql-block"> 全景看点四:教学评一致的“3D空间”。教学评的一致性建构是课程标准从理念到实施的转化途径。通过命题导向,我们要更加明确课堂教学的转型方向——目标既要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还要着眼核心素养的发展;内容既要关注任务群的大建构,还要关注单篇课文语文要素的微落实;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还要凸显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评价既要关注过程性、阶段性的评价结果,还要发挥结果的诊断、激励、导向的功能,进而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马老师强调:创新不忘守正,固本还需清源。愿我们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节,更能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为学生构筑更本真、更扎实、更灵动、更美好的教育生态!</p> 探寻语文之脉 守护语文之根 <p class="ql-block"> 赵建平老师通过解读七年级新生学业诊断试卷命题,和老师们一起回望小学六年12个学期的教学之路,探寻语文之脉,守护语文之根。</p> <p class="ql-block"> 这份试卷,不但是小学阶段12本语文书的螺旋上升,同时检测小学阶段对课标、对教材落实的情况,检测小学生六年语文学科素养形成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了试卷:</p><p class="ql-block"> 第一方面:知形,整体解析试卷。赵老师带老师们纵观整套试卷,去发现在命题时有真实的主题活动、统整的学段要求、完整的情境设置、典型的实践活动和科学规范的卷面设计。同时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聚焦高阶思维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第二方面:探脉,试题教材对接。赵老师又以表格的形式为老师们呈现了12本语文书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指出整份试卷就是小学阶段12本书中知识点的螺旋上升,试卷命题以主题统领情境,紧扣教材,贴近生活,从而考核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也启发一线教师要研读教材,重视课堂变革,以评促教。</p><p class="ql-block"> 第三方面:寻根,明晰教学行为。赵老师通过解读这份试卷,是想告诉老师们,评价是一时的,也是阶段性的。希望通过命题评价,让所有的小语人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聚焦核心素养形成,设计教学方案;关注知识实践运用,学方法用方法;注重能力素养培养,聚焦高阶思维;夯实学科基本功底,初学概念清晰;重视阅读方法习得,精准提取信息;树立螺旋上升意识,构建知识链接体系。</p> <p class="ql-block"> 结束时,赵老师指出:通过监测看学生素养,回望小学教学来时路!道阻且长,需要我们通读课标,熟知教材,转变理念,改变教法,着眼未来,开启真正的课改之路!</p> <p class="ql-block"> 最后,梁涛老师进行了总结梳理,为我们太原市的小语人提出了殷切希望:</p><p class="ql-block"> <b>1.“两耳要闻窗外事”</b>——体现学科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特点,重视传统文化,在优质文化资源的浸润中增强学生文化认同,牢固树立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b>2.重思维品质、理解力、迁移力</b>——坚持学用结合,注重思维品质,考察学生在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以及批判与创新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发展水平。在现实问题和真实问题中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b> 3.“解决问题”越来越重要</b>——以素养立意为导向,注重新课标提出的“创设情境”,旨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过程中体现出的学科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b>4.轻“死记硬背”,重现场学习(实践)</b>——“评价即学习”,倡导现场学习,最大程度减少学生机械记忆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b>5.依标扣本抓牢基础</b>——紧扣课标和教材,立足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大部分题目的创设与教材联系密切。引导教师用好教材、教学回归教材,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落实“双减”以学定考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山止川行 </p><p class="ql-block"> 云程万里</p><p class="ql-block"> 回头 有一路奋斗的印迹</p><p class="ql-block"> 低头 有并肩前行的脚步 </p><p class="ql-block"> 抬头 更有明晰的远方</p><p class="ql-block"> 以终为始 </p><p class="ql-block"> 践行初心</p><p class="ql-block"> 以行为知 </p><p class="ql-block"> 不懈求索</p><p class="ql-block"> 撑一支长蒿</p><p class="ql-block"> 向素养更深处漫溯</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张友娟 陈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