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次的行程计划里并没有洛阳,情绪来了,说来就来。</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高铁到龙门站,人困心乱,想要先睡个觉,第二天再去龙门石窟,可是躺着躺着不困了,不如就去。</p><p class="ql-block">遇着一个特别热情的司机师傅,听说我一个人出来,就迫不及待给出了游玩洛阳城的计划,眉飞色舞地推荐当地特色美食。这个有意思的师傅和新东方那个网红老师长得有几分像。他还说老君山当地人一般不去,不语老师可是推荐我去的呢,哎呀呀~不经意间就成了小马过河的主角。我很清楚离开舒适区,一切皆未知。别人的肯定或否定都是别人的,我更愿意留下自己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走过长长的步道,刷卡进入景区。</p><p class="ql-block">作为非专业人士,到龙门石窟不过是为了打卡,我亦如是。石窟艺术通常和佛教有关,过去了的遥远历史深处,这样的艺术留存,自然不止龙门石窟。但龙门石窟有它的独特。它存在于面对大江的一座山崖,大大小小的洞窟,站在江的对岸去看,仿佛是海边悬崖上鸟的家园,繁衍着生生不息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下雨,雨衣雨伞挡住了我的眼。我的伞定然也挡住了别人的视线,络绎不绝的游客却没舍得停下脚步。</p><p class="ql-block">这些隐居在洞窟的刻像,有的只有十几厘米高,也不被人待见。有的没有的头,身子保持初诞生时的姿势,仿佛失去头的刑天,有的只留下一痕浅淡的影子告诉游人它曾经来过,不必问是谁,也不知它是谁……有的憨态可掬,有的正襟危坐,有的搔首弄姿,有的俯首帖耳……造像着实丰富。这些像不是一时一刻完成,也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还因为功能作用不同,它们的表现手法也极为丰富。宾阳三洞是北魏皇帝开发的,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主持开凿的皇家第一窟,用以铭记孝文帝迁都洛阳和进行汉化改革的历史功绩,也是我国正史中唯一有确切记载的石窟。石窟形象代言卢舍那佛是释迦报身佛。如果心情好,如果有背景知识,在山崖上慢慢看,整个崖壁走下来,得要好几个小时。送我来的师傅说,他来了不下20次,整个洞窟走下来要2个小时。如果慢慢观摩,2个小时怎么做得到?不过今天不一样。有很大一片山崖关闭,不知是为了电子采像还是维修。</p><p class="ql-block">剩下的时间去河对岸的东区,那里有白园,白园里有白居易的坟墓。</p><p class="ql-block">去白园,必要经过香山寺。顺着路边,撑着伞,走在步道上,雨越下越大,脚步依旧坚定。这里的游人比之前要少了些。寺庙在山的高处,需要走一段较陡的台阶,蛮累人,所喜马腿不怵。打卡入寺,匆匆浏览,走过蒋宋曾经住过的房子。来到大雄宝殿,第一次向佛诉说心事,不过他只是眼眉低垂,似看非看,他听到了吗?我是希望再返人间时能收获今生缺失的美好。可郑晓红说,以她的所见判断,我应该不用再来一遍了。哈哈づ♡ど</p><p class="ql-block">出寺,雨小了,去白园的人也更少。打卡进园。</p><p class="ql-block">因为心绪不算宁静,只是大概逛一下园子。白居易的墓地在一个小山岗上,清爽干净,高大的墓碑上写着唐少傅白公墓。真是个清静的所在,现在开发成景点,总有人来此匆匆一瞥,也不知乐天乐不乐意哈。</p> <p class="ql-block">【古城•白马寺•古墓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打车到洛阳老城。刚下车,门口有小哥帮着提行李,办好手续,小哥送到房间,并逐一解释房间用品及使用方法,这感觉无比美丽。是古风吗?</p><p class="ql-block">稍作休息,决定去古城做一天古人,穿着古装去白马寺啊博物馆啊,应该感觉很不一样的吧?嗯嗯,反正很快我就能体验到了。且听我说——</p><p class="ql-block">随便走进一家汉服体验馆,走出来时已俨然一古人也。哈哈~大门口,有人主动推销跟拍,我想我自然是不需要的,直接拒绝:“对自己没信心,不拍。”拒绝了小哥哥,小姐姐又来了。“那么,试拍一张?”就这样入了坑。</p><p class="ql-block">后来发现,到古城不体验汉服不拍个照好像就是缺了点意思似的。今天的入乡随俗成了最正确的选择。</p><p class="ql-block">然后去白马寺。</p><p class="ql-block">白马寺距离古城有12公里多一点。那里人可真不少,穿着汉服的小姐姐们可真多。</p><p class="ql-block">几乎所有的大寺小寺供奉的都是这几个佛:如来、观音、弥勒、普贤等等,这里也一样。只不过这些菩萨的塑像规模甚至都比不上很多小庙。可见,寺庙里的菩萨是否灵验和它的大小没关系,寺庙是平庸是伟大也与供奉的菩萨大小没有关系。白马寺可以点香,进大门就见烟雾缭绕,氤氲之息萦鼻。有人在虔诚礼佛,有人在认真拍照,有人坐着休息……每个来的人所求都不一样吧?</p><p class="ql-block">我对这里出现什么泰国风格缅甸风格印度风格的寺庙表示不能理解,这是不自信的表现还是觉得人家高级一点,用这种方式向人家致敬?从建筑的崭新程度判断,建起来时间也不会太长,和白马寺的传统风格是多么不搭,多么突兀,实在不懂。所以,我认为白马寺肯定不再是曾经的白马寺了,传统意义的白马寺不过只占据那个大门内的一部分而已。</p><p class="ql-block">去古墓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乍看名字,仿佛阴森森凉飕飕。去了会发现,有的是惊艳。你不得不惊叹古人对事死如事生的执着,不得不惊叹古代墓葬的豪华精致,不得不惊叹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艺术想象力与精湛的艺术创造力,甚至不得不惊叹原来死亡也可以如此美丽。</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组成,古墓和壁画。参观顺序先进古墓群再看壁画展最后瞄一眼砖雕。需花两个多小时,如果再仔细些,时间肯定会更久更久。这些古墓,单人墓,夫妻合葬墓,家族合葬墓都有。有平民的,官宦人家的,王公大族的,皇帝的。有名字的没名字,有些有墓志,更多的没墓志,有些石棺还在。壁画的内容有表达到了天界后的幸福生活的,有表达世俗生活的,有表明生前身份的……时间从东汉到隋唐元。租个语音导航,它会给你讲解这些墓葬的基本情况,壁画的内容和含义以及考古意义,这比自己瞎转有收获多了。</p><p class="ql-block">说一下景陵吧。</p><p class="ql-block">景陵在进大门的左边,外形是一个高高隆起的圆形小山,这大概就是考古上常说的封土了,小山岗上绿树成荫。绕封土转一圈,通过50多米的墓道,走进墓穴。这里埋葬着那个开凿宾阳三洞的皇帝北魏宣武帝。一走进墓道,我的感觉就是好长好高啊。墓穴高24米,长宽都六米多,石棺还在,尸骨无存。陪葬品被盗的已盗走,漏下的业已清理。生命随着最后一丝气息而去,丰功伟绩留给后人评说,爱恨情仇从此没有意义,肉身栖息在暗黑的地下在时间里渐渐消融,直至什么也看不见。</p><p class="ql-block">再回古城,做回自己,走路回住地。街上,不时会遇到穿着古装的小仙女,有时候她们骑车快速通过你身边。“你看,一个小仙女,两个小仙女。”一个接孩子的妈妈对着她的孩子说。洛阳人已经习以为常,也只有13朝古都的洛阳才有这样气质吧。</p> <p class="ql-block">北魏•元劭墓</p> <p class="ql-block">北魏•元𬀩墓</p> <p class="ql-block">合葬墓</p> <p class="ql-block">福禄寿三星壁画</p> <p class="ql-block">吉星高照壁画</p> <p class="ql-block">景陵墓道</p> <p class="ql-block">景陵</p> <p class="ql-block">去洛阳博物馆。去隋唐运河博物馆。去二里头博物馆。这是博物馆的一天。还有天子驾六博物馆留着另一天去。古都,博物馆就是多呀。</p><p class="ql-block">整整三小时才走完洛阳博物馆全程。</p><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这些名词在这里就不只是个名词,它以文物的形式出现在面前。</p><p class="ql-block">参观洛阳博物馆是从一根象牙和一头象开始的。因为第一个展柜展示的就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然后马上就看到一头大象的化石,象的名字是古陵齿。这或许是为了提醒我们河南简称豫,来源于这片土地曾经大象成群。</p><p class="ql-block">然后顺着语音导航的路线走,一楼的三个展厅按时间顺序,从蒙昧的石器时代直到文化灿烂的宋。无论是那些粗糙的旧石器还是打磨光滑的新石器,无论是黑陶还是后来的白陶彩陶,无论是青铜还是玉器,它们都走过了很长很长的路,经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才来到展柜,让我们细细端详。陶罐的身上泥土还芬芳,青铜的厚重里憨态还在,玉器的光泽照亮着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展品很多,每一件都值得流连再流连,只是谁有那么多富裕的时间去对话每一件来自远方的文物呢?都是匆匆一瞥,一瞥之后,陌生的依旧陌生着,遗忘很快取代了这一刻的惊喜。总觉得自己是第一次做人,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不知道前世是什么,也许只是一棵树,就像展柜里来自远方的它们,不知缘何来到这陌生的尘世。但它们比我更糟糕,被禁锢着,我是自由的。忽然,同情起它们来。有点匪夷所思,不是吗?可是,被禁锢的它们难道不是同时失去重回能量场的机会了吗?或者它们的修为已不必?那么能量怎么守恒呢?啊呀,我这里操的什么心嘛。庸人自扰说的就是我。</p><p class="ql-block">上图!</p><p class="ql-block">宕开一笔:皇家寺庙永宁寺,存世时间不长,毁于一场由雷电引发的大火。博物馆二楼专门有永宁寺专馆展览。</p> <p class="ql-block">小口尖底瓶,酿酒器,仰韶文化代表</p> <p class="ql-block">火种器</p> <p class="ql-block">壁画</p> <p class="ql-block">出土于元劭墓</p> <p class="ql-block">古诗玉枕</p> <p class="ql-block">瓷胎象棋</p> <p class="ql-block">辟邪</p> <p class="ql-block">王作鼎,内壁刻“王作宝尊彝”铭文。据此,专家推测该墓主人可能是东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玉杯•魏</p> <p class="ql-block">用一间房子装的宫廷绣品</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呆了两个多小时。关于夏的这些故事其实之前大多了解的,最近正在看《翦商》,书中也从考古资料出发分析二里头夏都。站在这些文物前,还是颇有些感慨。几千年前啊,也许他们还使用着石器,却制作出了华美绿松石龙,精致的玉刀,甚至还有青铜器。那块著名绿松石铜牌更是惊艳整个世界,被发现时还完好如初。四千年啊,有什么神秘力量加持了吗?我最好奇的是,那时候竟然就能生产青铜器。本来还想去遗址看看,就算看不懂。转了一圈,没看到任何去遗址的标志,有点疑惑,虽然有条大路通往某个方向,看到路边停着些车,把脚步又收了回来。要不就去运河博物馆吧。</p> <p class="ql-block">他叫大禹</p> <p class="ql-block">呆萌呆萌的陶甗:龙山文化</p> <p class="ql-block">镶嵌绿松石铜牌</p> <p class="ql-block">乳钉纹青铜爵•礼器</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黑陶啊</p> <p class="ql-block">可爱吧?</p> <p class="ql-block">在运河博物馆,感慨就没那么多了。这里的很多瓷器品类和洛阳博物馆是有重叠的,所以走得也就相对快一些了。说说运河一号二号沉船吧。</p><p class="ql-block">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结构基本完好,属于清代。船体木料种属较杂,有柏木、松木和榆木等,属典型的民间就地取材。就是这么一艘杂品船,全长十多米长,孤陋寡闻的我看来,已经非常巨大。现在正在博物馆里安静地趴着。船的使命是在水里奔跑,它属于江河湖海,现在却在这里窝着,它若有灵,应当不会高兴——不如化作虚无。语音介绍说,根据考古发现,它是在抛锚状态下沉没的。它的再现,是水渠垮塌,渠水向东南蜿蜒流入洛河,从而冲出一条宽10 余米、深4 米左右的深沟,才使沉船暴露出来。难道当年也是因为类似情形被沉没?沉船二号就没它这么幸运,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存的部分,其余部分已腐朽,重回能量场供养世界。就是这些木船,千年前在运河上完成一粒米,一片瓦的运输,丰富了生活,繁华了都市,升华了生命……千年后用自己残破的身躯向后人娓娓讲述那时的故事。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啊。</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河里的船会动的</p> <p class="ql-block">一只永远的手</p> <p class="ql-block">运河一号</p> <p class="ql-block">运河二号</p> <p class="ql-block">隋唐运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该去天子驾六博物馆了。</p><p class="ql-block">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王城广场,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专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去之前,纠结了一下去哪里吃早餐。从地图看两地是不同方向,最后觉得自己又不喜欢牛肉汤,不必为了打卡前往,就去了小街天府,离博物馆还近。谁知道,人家没有早餐,去的时候看到好几个人从里面出来,肯定和我一样不了解清楚就乱跑的。哈哈~小街有家老字号,客人爆满的感觉,大多是比我更老的老头老太。就这了。要了两个素包,一元一个,个头大。再要了一碗豆腐花(这里人叫豆腐脑),一大碗。味道也是我喜欢的,没能全装下,有点小浪费。我已尽力。</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多小时博物馆才开门,就在王城广场随便走走。地面之上,跳舞的,耍彩带的,打竹板的,站桩的,扭腰的,唱戏的……实在有点热闹。地面之下,还有一个现在不敢发掘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很迷你,只有两个小小的展厅。一个展几件东周文物及墓葬模型,一个就车马陪葬坑。细细看,一个小时也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在洛阳博物馆珍品馆看到的王作鼎,就是在这里的亚字形大墓出土的。亚字形大墓,是土坑墓时代最高等级的墓,这个墓也是目前洛阳的唯一。据推测,这很可能是周平王的墓。那年为了建个文化广场,探出了地下的墓葬多达397座,其中陪葬车马坑达18处,现在开放的只有一两处,其他全部回填了,几千年前的秘密重回到时间深渊里去了。</p><p class="ql-block">东周时期的文物再精美也已引不起我的欲望,陪葬车马坑是我买票进来的引力场。车马坑有两个,一大一小。小的就是两匹马,属于另一个贵族。大的,长达42米,宽为7.2米,有26驾马车、70匹马的尸骨、7只狗的尸骨。马的尸骨很安静,推测是处死后摆放的,狗则比较惨,活埋的。这盛大的陪葬场面,可以想象周天子浩浩荡荡出行的盛况。何以见得是天子呢?因为坑里出土一个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即“天子驾六”。《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以实物的形式,印证了古文献“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记载的正确性,质疑声从此销声匿迹。考古的重大意义就在此:实证记载。</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庸常之人,面对车马坑,我竟然突然想哭:人生不满百,活在此时此刻,让那些恼人的玩意儿都置换成泥土吧。车马坑里的马,都化作累累白骨。车,现在我们见到的只是泥土。那些曾经掩埋着车子的土,在时间的协助之下,慢慢地置换了那些木头,留下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车的形象。木头去哪儿了?也许轮回去了吧。</p> <p class="ql-block">天子驾六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酒器•东周</p> <p class="ql-block">边磬</p> <p class="ql-block">编钟•双音</p> <p class="ql-block">小号坑</p> <p class="ql-block">大号坑</p> <p class="ql-block">一只可怜的被活埋的狗</p> <p class="ql-block">车厢是圆的</p> <p class="ql-block">驾六</p> <p class="ql-block">驾四</p> <p class="ql-block">驾二</p> <p class="ql-block">【美食篇】</p><p class="ql-block">离开前,无论如何,都得把师傅推荐的美食尝尝哇。</p><p class="ql-block">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听到水席一词是一头雾水的。我以为可能和曲水流觞似的,食物漂流在水面,流到面前伸手取过。师傅说不是,是汤汤水水。说完又担心我一个人吃不完。和另一个师傅提起,他说,“最好去吃一下。”那么,好吧,这应该是洛阳的一个特色美食啦。</p><p class="ql-block">经历了一波三折才最终吃上了,水席端上来的那一刻,忽然笑了:原来是这样。</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歪打正着走到了十字街,发现了这里的烟火无比热闹,只是对这些小吃真没兴趣,离去。第二天,运河博物馆出来,正是晚饭时间。高德告诉我,距离十字街夜市不过1.2公里,决计走过去。结果我被带到了洛邑古城,那里确实有些小摊已摆好。</p><p class="ql-block">只能是我错了。</p><p class="ql-block">终点设为十字街会怎样?</p><p class="ql-block">果然不一样了:穿过古城广场,进入一条小巷,走过南大街,就是师傅们推荐的十字街小吃一条街。世间烟火好像全都接到什么命令似的都集合到这里来了:什么白马寺的老酸奶,洛阳的鲜花饼,长沙的臭豆腐,福建的……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之感。街道上走着南来北往的人。</p><p class="ql-block">按着师傅指点的路径寻找水席,也不知道它藏在哪家小店。后来看到好几家店都写着一个什么汤,也许可以走进去问问。</p><p class="ql-block">在店员指导下,点了一碗连汤肉片,再加老洛阳年糕。</p><p class="ql-block">水席,就是汤菜。不过这碗汤菜是合我的口味的,食材搭配以色养眼,以味取胜,营养丰富。极好。如果来洛阳,推荐品尝。吃完继续按着原来的方向走,发现一家狮子楼水席,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今天已不可能再来一碗了。再走,原来就是丽景门。丽景门也是个景点,门票45,嫌贵,没上去。门口有人在拍抖音,歇斯底里在喊,一群人围着也不知在看什么热闹。</p><p class="ql-block">天子驾六出来后,踩着点去小街天府。自助点餐处已是一片黑压压,他们比我更着急来打卡呢?都是青春万岁的好年纪。点了一碗排骨面,自己点餐,自己取号,自己端面,自己找座,自己吃面,自己拍照……看下面的图片,红油一片喜洋洋热闹闹。味道如何?奇了,竟然不咸。好吃,那么多人来打卡是有原因的。牛肉汤我没时间了,明天要去郑州徒步。再见,洛阳。</p> <p class="ql-block">连汤肉片</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p> <p class="ql-block">自助点餐处</p> <p class="ql-block">小街天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