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悉尼马拉松赛记

4ever

<div>为什么要跑马拉松?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对我来说,甚至每场马拉松都会有不同的原因。但是对于上海马拉松和悉尼马拉松来说,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因为喜欢这个城市,喜欢生活在这里,喜欢在这跑全程马拉松的氛围。2014年第一次到悉尼跑马拉松,被后面大坡虐得刻骨铭心。2017年GNW后的背靠背悉尼马跑的各种欢乐,从此就再也没间断过悉马的参与(20和21年因为疫情未举办线下比赛)。</div> 一、悉尼马拉松的变化<br>今年的悉尼马拉松申请加入国际马拉松大满贯赛事(World Marathon Majors——传说中的六大马——柏林、伦敦、东京、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所以赛事规模大幅飙升。全程马拉松的报名人数突破一万七千,整个赛事的参赛人数超过四万,创造了澳洲马拉松赛的历史最大规模。(往年悉尼马拉松的全马报名人数也就三至五千,全澳洲没听说过哪场比赛的全马报名人数超过一万的) 全程马拉松的比赛路线也进行了非常大的改动,基本上就是把原先后半程的爬升路线修改到前半程,并且新增了地标麦考利夫人角(Mrs Macquarie's Chair)。总爬升达到365米,还有多次折返,个人感觉比以前的路线更难跑。<div><br></div> <div><br></div><div>二、不充分的赛前准备</div><div>上半年佛系的无锡马和青岛马实属无奈之举,本来想着好好准备下半年的悉尼马拉松。未曾想计划敌不过意外,六月基本上就在休养,七月和八月的酷暑给我的偷懒提供充足的理由。然后到赛前三周才发现连6分的30公里都跑不下来,悉尼马只好再次佛系。。。</div> 要不是回到悉尼后发现气温低的时候十公里终于能跑进六分,甚至是五分半,我估计完赛目标都要订在四小时外了。最终根据赛前一周慢跑的状态,把完赛目标订在了3:45,然后看到周日的气温要达到32度,就无所谓目标了,安全完赛就好。 三、人山人海的起点<br>连续多年参赛,对赛前准备可谓是熟稔于心,带上提前一天放好的胶、盐丸、运动饮料、墨镜、帽子,排空后涂抹防晒霜,在起跑前25分钟达到了起点。<br>从起点的Milson point火车站下车就感受到了今年的大不同,大家在站台上排队等候出站。从车站出来更是满眼望去全是跑者,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澳洲可是很罕见的。 突如其来的腹痛把我拉回现实,不是在家里刚排空了,怎么又来。。。无奈的赶紧去排队上洗手间,看着长长的队伍,我知道不仅要错过和大家的合影,可能连发枪都要错过了。<br>排着排着,前面好心的女士还和我交换了位置,她的理由是我的号码牌是A组已经来不及了,她的是C组反正要晚出发,小小的善意给我大大的感动。已经发枪了大家排队上洗手间还是不急不躁,真的没有听到一点后面人的催促。<br>上好洗手间出来已经发枪5分钟了,A区的选手还在不紧不慢的通过起点,出发区的宽度比国内窄多了,但秩序真的很不错。赛后我看到A区的出发时间从一两分钟到十分钟左右不等,B区的出发基本都是十几分钟,C区有人是三十多分钟才通过起点。可见这个规模应该快到悉尼马的上限了,再扩大就要考虑分时发枪起跑。 四、完赛历程<div>对比赛过程和结果还是很满意的。虽然从半程开始我就知道这次连3:45都跑不到(缺练和气温太高是主要原因),但是后面在高温下基本坚持住速度,直到最后3公里加爬升才掉速一点,可以给自己打80分吧,哈哈哈。</div> 毕竟,我是喜欢拍照的马拉松爱好者,下面就是贴照片时间O(∩_∩)O<div><br></div> 五、赛道体验<div>整条赛道从海港大桥起跑,先穿过市区,经过不少地标建筑,饱览达令港、悉尼歌剧院等优美景观。半程后在百年公园里徜徉,再经过麦考利夫人角返回终点歌剧院。应该说组委会还是费了不少心思,尽量为大家呈现出一条顶级的赛道。</div><div>先说说好的体验:</div><div>1、比赛氛围。热情的志愿者和观众极大提升了悉尼马拉松的赛道体验。印象中耳边就没断过加油声,哪怕只有个别志愿者守候的赛道上,也能听到真诚的加油喝彩。在音乐站和观众多的地方就更不用说,加油还会喊出号码上的名字,这种被鼓舞的感觉相信体会过的都懂。</div><div>2、秩序。成倍的参赛者为后勤和赛道服务带来极大的挑战。但每个站点志愿者们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跑者在拥堵的地方也不急不躁的依次通行。在路上遇到轮椅马拉松选手还有警察骑着自行车开路和殿后。道路的宽度是硬件限制无法改变,秩序就是比赛得以顺利举办的依靠。</div><div>3、后勤与保障。在赛前我其实蛮担心补给站的水和能量胶是否充足。因为对于三五倍的参赛人数来说,后勤和保障的工作不是简简单单的加人加东西。国内太多比赛扩容出现断水断补给的情况了。我自己的体会是很好,赛后也询问了五小时和六小时完赛的朋友,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在朋友圈也基本没听到对后勤的吐槽。应该说是很成功的。</div><div>再来聊聊不好的地方:</div><div>1、赛道。先不讨论总爬升是不是太多,道路狭窄、折返太多和40公里还安排了相当一段爬升,这三点真的是赛道的硬伤。希望未来还能改进吧。</div><div>2、气温。虽然说高温是无法人为控制的(这次也是我六次悉尼马拉松中最热的),但是对应的措施稍显不足。本来在赛前邮件中提到了喷雾站(Misting stations),我还抱有很大期望,结果全程没看到。冰块也只有两个点,没有海绵。</div><div>当然,瑕不掩瑜。高温和参赛人数倍增给赛事带来的巨大挑战,在我看来悉尼马拉松是交上了合格的答卷。伙伴们,明年还来跑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