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学旧址

我心飞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河北工业大学内,有三座近百年的老建筑。这就是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堂的旧址—南楼、北楼与团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北洋大学堂的南楼,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为233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902.4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地址常常把人们“绕”糊涂了。为什么“河北工业大学”不开在河北却开在天津?为什么北洋大学堂不在它的后继天津大学校园内,却“躲”在别的大学?这里有非常曲折原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因为河北工大前身是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艺学堂,到现在的河北工业大学,中间改过这么些名字:1904-1912直隶高等工业学堂,1912-1913直隶高等工业学校,1913-1928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8-1929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1929-1946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46-1950河北省立工学院,1950-1962河北工学院,1995改名为河北工业大学。 其中1951年和北洋大学合并成立天津大学,1958年恢复河北工学院,原因是天津脱离河北省成为直辖市,国家教育部就把原北洋大学(既现在的天津大学)划给天津市,原北洋工艺学堂(现在的河北工大)划给河北省,于是就在北洋大学的旧址(既现在的东院)内重建了河北工学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节点,就是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的合并,合并后后更名为”天津大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河北工大这个校园还不是北洋大学堂最早的校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洋大学堂创办于1895年,是当时的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奏请创办,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次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校址设在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博文书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比创办于北京的京师大学堂早了3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当年的北洋大学堂主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95年由盛宣怀创设的北洋西学学堂,分为头等、二等两校。当时聘美国人丁家立为总教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头等学堂设有工程、电学、矿务、机器、律例5科,学制4年,性质属于专科学校,毕业后可升入“专门之学”;二等学堂为普通中学性质,学制也是4年,毕业后升入头等学堂。1900年停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晚清官僚,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家立(Tenney Charles Daniel,1857~1930),美国公理会教士、外交官。出生于波士顿,先后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欧柏林神学院。光绪八年(1882年)来华,在山西省太谷传教,他曾力劝当地富绅捐资兴学,但收效不大。失望之际,又值其妻罹病赴天津医治,遂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辞去教会职务,赴天津就任李鸿章的家庭英文教师。同时,在天津设立中西书院,自任院长,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丁家立还曾兼任美国驻天津领事馆副领事,受聘任天津中西学堂总教习,时伍廷芳任该学堂头等学堂总办,蔡绍基为二等学堂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该学堂易名为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丁家立仍就任总教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盛宣怀、丁家立与北洋大学堂学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2年9月15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恢复了天津头等二等学堂,并将其改建为北洋大学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1903年4月始正式开学。本科为3年毕业,法科为4年毕业。学校设有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课程,为中国最早的工科大学。开学后,袁世凯先后派遣北洋学生赴美国和日本留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当年北洋大学堂的校门。大门上依然悬挂这“国立北洋大学”,名字由隶书字体书写古朴典雅,另一面是“&nbsp;河北&nbsp;工业大学”,名字由草书字体,字体苍劲有力,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洋大学堂校门旁紧挨着一座有着圆拱门洞的古朴青砖院落,这便是团城。团城是北洋大学保留下来的三栋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团城为砖木结构平房,红瓦坡顶,青砖墙面。团城外墙上有雉堞,院子正门在南侧,长宽各约3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团城1930年左右建成,那时北洋时代已经结束。这里曾是北洋大学办公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45年8月任校长期间在此居住、办公。团城也曾是河北工大办公地,曾任北洋大学副校长、河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的潘承孝老校长的办公室,至今仍保留完好。小院里的两株古树,见证着小院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团城为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整体似一个中式四合院,而每间屋内却也有着西式风格的壁炉,这些壁炉如今仍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内的圆形校舍。古朴幽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团城另一侧的拱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得团城,在与北洋大学堂北楼之间的楼角处,矗立着老校长刘仙洲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仙洲(1890~1975), 机械学家和机械工程 教育家。长期从事农业机械的研究工作,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作出了贡献。在教育上,倡导“工读协作制”的教育思想,自编我国工科大学第一套教科书,首先进行了我国机械工程名词统一工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北洋大学堂的北楼,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为231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805.11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洋大学堂的北楼与南楼一样均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建筑布局对称,体形简洁大方,均使用德国进口建材,建筑外立面为红砖墙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楼现为河北工业大学第五教学楼,门上牌匾“北大楼”残破,字迹剥落,建筑顶部有修整痕迹,门口设有两根残缺的灯杆,建筑入口处设有六角形门厅,楼道向两侧延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北洋大学颁发给王宠惠的钦字第一号考凭。王宠惠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内大学文凭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国立北洋大学校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我们从北洋大学校歌中能够体会出当时作为一名北洋大学学生的荣耀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徽中的“实事求是”四字校训仍可成为今人的座右铭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