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名胜古迹(5)--洛阳桥·南少林寺

静远

<p class="ql-block">泉州洛阳桥--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头蔡襄雕像</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泉州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泉州少林寺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海梁式石桥,至今已有将近一千年历史,素有海内第一桥之美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为时任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至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建成,前后历时六年之久。洛阳桥建成后历代均有修建,先后修理和重建达17次之多。现存的洛阳桥全长约731米,桥宽约4.5米,桥墩45座,桥面由6或7条长石板铺置而成。桥上有佛塔6座,全部为石头构造并修建于扶栏外,尤以桥中段偏北位置月光菩萨宝塔最为有名;有武士像4尊,分别立于桥之南北两端,均戴盔披甲手持长剑。桥中有西川甘雨亭一座,原为祈雨之地,还有“海内第一桥”展览馆。桥南有蔡襄祠,内有蔡襄手书之《万安桥记》石碑,桥北则有蔡襄巨型雕像。平均50多年重修一次,使洛阳桥虽经风雨地震灾害和战争破坏,依然屹立千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还有三项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一是筏型基础,即46座船形桥墩,分流水浪的冲击,以保护桥墩;二是种蛎固基法,就是利用海蛎子的分泌物粘合石块,用来巩固桥基的生物技术。三是浮运架桥法,利用水涨船高原理来解决运送和建造巨大条石石桥梁,在退潮时,用木浮排将石材运送至两个桥墩之间恰当位置;涨潮时,水面将浮排和石材整体托起,调整安放至桥墩;再待退潮时将浮排移走,完成桥面大条石的安放。所以洛阳桥饱经沧桑,风风雨雨度过近千年,至今仍巍然屹立、光彩夺目,当之无愧于当今世界上的桥坚强。</p> <p class="ql-block">  【南少林寺】泉州少林寺坐落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亦称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据记载原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法师入闽后所建。古寺历尽沧桑,从唐代到清代,历经三兴三废,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帝下令火烧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第三次被毁。目前的少林寺在消失近230个春秋之后在原址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南少林寺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其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长廊、观音阁、文殊阁、藏经阁、方丈楼、演武堂、法堂、禅堂、万佛宝塔、钟鼓楼、罗汉堂、报恩堂、五观堂、达摩堂等。主要建筑采用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红砖文化的建筑特色,色彩鲜艳、装饰丰富,气派恢宏。加之绿树掩映,百花飘香,景色十分幽美。</p>